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张东生教授: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优化

2022年07月27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2年7月15-17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年会于广州召开。本次大会以“精准、规范、创新”为主题,聚焦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最新进展和转化前沿,对结直肠癌诊治难点进行了权威解读和精彩讨论。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大会嘉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东生教授,继续深度探讨晚期结直肠癌的维持治疗和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以及患者自我管理的注意事项。

               
张东生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主诊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Research fellow

美国梅奥医院胃肠及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广州市抗癌协会支持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联盟分子靶向治疗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保健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治疗的适用人群有哪些?治疗时机如何选择?

张东生教授:事实证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长期用诱导方案持续治疗是不可行的,要对患者的经济因素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出现了维持治疗的模式。目前,在晚期结直肠癌中进行维持治疗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维持治疗的目的是在不影响患者生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活质量,因此应尽量选用方便患者使用、毒副作用较小、耐受性较好的药物或治疗方案。这类药物包括一些简单的口服药物和靶向药物,比如氟尿嘧啶类药物、贝伐珠单抗等。一般情况下,对于无法达到根治的晚期结直肠癌,以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肿瘤发展延长生存期为目的的患者,都可以进行维持治疗。通常在前期诱导化疗或者靶向治疗3~6个月左右,在肿瘤得到良好控制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维持治疗。我们中心也开展了一些临床研究,未来或能弥补相关领域的一些空白。比如我们中心的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患者在FOLFOX联合治疗方案得到很好的疾病控制后,采用口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作为对照,发现口服卡培他滨可以使患者的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并且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约3个月。该研究可以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治疗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一项全国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入组的患者为RAS/BRAF野生型肠癌,这些患者经过FOLFOX联合西妥西单抗治疗9个疗程达到疾病控制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对比西妥西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研究终点为维持治疗阶段的PFS,对比联合治疗组是否比单药治疗组对于疾病控制更具优势。目前该研究正在进行中,未来或可填补领域内的一些空白。

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后线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张东生教授: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后线治疗的选择虽然很多,但是存在一个困境,即总体疗效不高,这也是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医生的选择是多样的,对于怎样合理的选择用药,每个医生也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尽相同。从个人经验来讲,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可以选择传统的药物,包括靶向药物。2)可以选择大家公认的有较好的临床证据的标准三线治疗,即瑞戈非尼、呋喹替尼、TAS-102,被称为“三驾马车”。虽然这3种药物都有非常好的临床证据支持三线治疗,但也要了解其临床疗效仍然有限。因此,还需继续探索更多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比如与免疫治疗或者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目前,在晚期结直肠癌后线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也比较多,对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案非常有意义,但建议尽量避免off-lable的用药行为。在标准三线治疗药物如何联合治疗方面,我中心也在开展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比如正在开展的GB101临床研究和徐瑞华院长领衔的瑞戈非尼联合PD-1单抗的代表性临床研究以及仑伐替尼联合PD-1单抗等多项临床研究。在瑞戈非尼联合PD-1单抗的临床研究中,目前的横向数据表明,相比瑞戈非尼单药治疗,瑞戈非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客观缓解率(ORR)可达15%,疾病控制率达到35%,后续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总之,对于后线治疗,即使有标准的“三驾马车”作为治疗选择,但因为疗效有限,在实际临床中也不能满足于“三驾马车”的选择,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通常对于能够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建议积极参加临床研究。对于不愿或者不适合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比如研究患者病史,发现患者对既往传统治疗较为敏感,或可考虑继续选用传统的化疗药物进行后续治疗;对于一些有基因突变的患者,如有明显的标志物显示适合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后续可尝试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治疗。对于既不愿意参加临床试验,也没有明显的标志物显示符合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的患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用于三线治疗的瑞戈非尼、呋喹替尼、TAS-102这3种药物。但是,不同的患者对于这类三线治疗药物也有一些个体化的差异,选择用药时要予以考虑。比如,对于耐受性较差或者有明显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优选TAS-102;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瑞戈非尼、呋喹替尼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担心疗效有限,愿意尝试免疫治疗的患者,也可考虑联合免疫治疗。

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张东生教授:通过全程管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生存,生存时间不断延长。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依从性以及治疗的疗效。患者管理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治疗前,患者刚确诊晚期结直肠癌,对疾病也不了解,通常会非常焦虑。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准备,比如可以多和朋友家人沟通,多了解一些疾病相关知识,多和医生交流,对治疗费用及相关检测进行了解等。在治疗中主要就是关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无论是化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都可能会有副作用。而且,对于免疫治疗的患者,即使是MSI-H免疫治疗敏感的人群,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效。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干预。此外,还要管理好营养状况和心理调适。比如,一些进行化疗的患者,可能因为副作用不能耐受,产生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放弃治疗,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多和医护人员交流沟通,可以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或者营养干预更好地克服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在治疗后,首先要清楚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一个终身治疗的过程。一少部分患者经治疗转化后通过手术干预可达到临床治愈,后续仅需随访即可。对于这类患者,要学会如何在随访中和医生沟通。但对于多数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治疗,前期疾病控制后,后续需要继续维持治疗。对于这类患者,自我管理也要有一些相应改变,通常包括情绪管理、营养管理、随访管理以及如何安排好日常生活和疾病治疗等多个方面。总之,良好的自我管理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医护人员在这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对患者进行更多指导。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