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2022中华肿瘤大会 | 赵俊教授:“携手肿瘤防治 共筑健康未来”探索研究国内原创性肿瘤治疗方案

2022年07月26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中华肿瘤大会kv.jpg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临床肿瘤学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江苏省抗癌协会、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协办的2022年第十四届中华肿瘤大会,于2022年7月15日在江苏南京盛大开幕。本次会议主题为“携手肿瘤防治 共筑健康未来”。大会邀请到国内外肿瘤著名专家和全国同仁齐聚论道,聚焦于肿瘤学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举办了多瘤种、多学科的交叉专题学术论坛,大力推广肿瘤的规范化综合诊治模式,成千上万的肿瘤学同道还通过云端在线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借此机会,【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赵俊教授结合医院管理的角度就本次大会的主题和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进行分享。

院士名家论坛串场PPT.jpg

2022 年中华肿瘤大会将于7月15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会议主题是“携手肿瘤防治,共筑健康未来”,能否结合医院管理的角度,为我们谈论下如何实现这样的愿景?

赵俊教授:众所周知,肿瘤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重大疾病,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威胁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且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攻克肿瘤,保障人民健康。

肿瘤患者面临疾病都希望选择最好的医院、最好的专家、性价比最高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接受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诊断治疗方案。多年来,我国医学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在肿瘤防治方面,人均期望寿命逐步提高。但是目前国内在重大疾病,尤其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例如五年生存期指数),跟国际一流国家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方面,对于医生来讲,临床诊疗首先要有科学的方法、丰富的经验、高效的药物以及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但是目前在这些方面,国内跟国际一流国家相比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今天于金明院士也提到,目前我们的临床诊疗标准、规范指南等绝大部分都还是参考国际;很多专利药、原研药、高性价比(有效且安全)的药物,绝大部分也是国际上开发的;高端的医疗装备(如 CT成像的手术机器人)绝大部分也是从国外引进购入。另外,恶性肿瘤的五年平均生存率这一指标非常重要,它能反映一个机构、一个国家、一个学科的综合诊治能力。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已经超过了70%,而我国现在的5年平均生存率是40.5%,且我们的目标是到 2030 年达到45%以上,这一方面跟欧美国家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关注肿瘤这一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我们要有责任和使命感,始终聚焦于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关键技术、药品器械进行研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也常说“要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用于解决我们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问题。

那么我们作为江苏省的名院,更应该要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要看其他机构“不会看、不能看、看不了、看不好”的病,而且要率先“出标准、出指南、出规范”。医院里可以说几乎所有临床专业都可以跟肿瘤有关,因此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肿瘤大会,能够汇聚全国和全球的专家,共同来研究探讨目前肿瘤研究、创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成果,了解和把握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方向和趋势。在此基础上,也希望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合作交流、创新思维,针对一些重大疾病、重大病种,加强协同和协作,以期找到更加先进、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和方法

在本次大会医院管理专场上,您将带来“科技创新与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主题报告。您认为科技创新对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医院的建设意味着什么?目前,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建设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医院?

赵俊教授:正如我在前面已经提到的,我们医院作为江苏省名院,一直是将肿瘤的诊断治疗视为重中之重。例如肝癌领域,我们王学浩院士团队做了很多的创新工作,从原来的碘油介入治疗、造影到现在的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包括活体肝移植等,对不同时期的肝脏肿瘤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再如血液肿瘤领域,以前很多棘手的病情都无法治疗,目前在李建勇教授团队的努力下,CAR-T细胞治疗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甚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目前我们医院已经成立了亚洲最大的慢性淋巴瘤治疗中心,不仅收纳有省内、国内的病人,还有许多国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患者在这里接受治疗,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针对多种难治肿瘤,新的技术方法仍然需要始终不断地在发展、前进,但是今天很多专家也提到,从总体来说,我们国家目前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还在持续走高,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人数量十分庞大,因此在这方面依然任重道远。首先我们医学界人士自己要努力、要研究创新,不能总是一味跟随国外研究,而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研究创新。另外还要加强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在建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还要建设研究型学科、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团队,原创性地来解决我们中国特色的一些重大疾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