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肿瘤创新:多学科融合,多方面共创,全方位治癌 --专访礼来亚洲基金徐聪博士

2022年07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编者按

肿瘤学是近些年来临床医学和科研发展最快的一个学科,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电场疗法、放射疗法等创新疗法层出不穷,很多跨学科的成果都在肿瘤领域实现了转化落地,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这让肿瘤领域的创业者,投资人都有了新挑战。如何发现和识别跨界的创新?这就要求投资人也需要具备开阔的思维和不同的专业版背景。良医汇的“肿瘤黑科技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在此良医汇特别邀请了礼来亚洲基金的徐聪博士,为大家解读肿瘤领域的创新趋势。

               
徐聪
MD, PhD, MBA

现任礼来亚洲基金执行董事,负责投资和投后管理工作;
同时担任英派药业董事长以及多个新药研发公司董事;
具有多年临床研发经验,历任礼来制药医学总监,英派药业医学负责人,曾领导过乳腺癌重磅药物CDK4/6抑制剂abemaciclib,以及PARP抑制剂Senaparib的全球临床研发

良医汇:徐博士是医学出身,并拥有美国行医资格,同时在跨国药企和初创企业领导过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现在转身成为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并成功投资了宜明昂科,博雅辑因等明星公司。能否谈一下是什么样的职业经历促使你完成多次的职场转变?

徐聪因为之前有过一段学医和科研的经历,我一直对于将基础研究转化成为实际的临床和商业应用非常感兴趣。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说,能够将实验室的发现,通过产业界包括投资界的运作,转化成为实质性治病救人的药物或者其他医疗手段,是一件成就感极大的事情。所以从早年实验室学习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接触药物开发相关的工作。后来进入制药公司做临床研发的同时也参与不少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目前在基金负责投资的同时,仍然深度参与所投资的初创公司的运营管理。所以也谈不上有刻意的职场转变,一切水到渠成。

良医汇:从外人看来这个转变还是非常的令人印象深刻。既要能看懂科学和临床,还要理解商业规律并做出正确投资判断,意味着自己要不断的走出舒适区,快速的学习以及拓宽知识面。

徐聪:其实随着我们整个生物科技生态圈的不断发展成熟,大家会看到学术,医生,产业,投资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欧美有很多成功的医生科学家,成为制药公司的研发人员,之后又来到风险投资机构,然后再继续创业。 比如BioNtech的创始人Ugur Sahin以前是一名医生和科学家,Moderna的共同创始人Noubar Afeyan是Flagship风险投资的当家。其实就在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也有不少这样的成功案例。

良医汇:您如何看待目前生物制药的这个领域的现状和趋势?

徐聪:随着90年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兴起,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运用各种各样的突破性技术,研发产生了大批的药物和器械。这个行业创新周期一直在延续。在过去的这些年,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单细胞测序,基因编辑技术,多特异抗体,抗体偶联,细胞治疗,蛋白降解,小核酸,mRNA技术等等的兴起,研发人员有了以前所无法想象的工具组合,得以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临床问题。追求身体健康是人类最持久,最强劲的未满足需求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些需求还在不断的加强。因此生物制药领域一直都得以蓬勃发展,而且未来更加美好。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在2015年左右开始的一系列政策改革,并与国际接轨后,也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然而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积累了大量的泡沫和风险。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市场遇冷是非常必要的调整,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

良医汇:面对如今的资本寒冬,您是否还看好这个行业?

徐聪:刚才讲了行业的大趋势,其实跟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现在新兴生物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人们对于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可以预见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目前的调整只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良医汇:上一届的肿瘤诊疗黑科技大会是国内肿瘤诊疗的一次跨界盛会,会议成功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顶尖肿瘤专家,医疗投资领域及产业大咖,大家一起评选出了中国最优秀的一批黑科技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就有好几家是您所在基金投资的项目。请问您当时作为评审嘉宾,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地方?

徐聪:很有幸作为评审参与了上一届黑科技大会,并从中了解到很多创新肿瘤诊断和治疗公司。印象最深刻的是由创业者,医生,科学家,投资人组成的评审团。CSCO主席李进教授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等都在现场。对于公司产品是否有临床价值,数据是否满足申报要求等问题,大家给与了即时的现场反馈。其他产业界和投资界的评审也给初创企业提出了许多实用无比的挑战和建议。这样的思想碰撞真正的体现了生物技术生态圈的充分融合与交流,对于我们整个行业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良医汇: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科技成色足够的黑?

徐聪:这个黑科技要足够的创新,同时又能够解决最痛的问题。它可以是一个新发现的肿瘤靶点,如CD47; 可以是一个新的底层技术, 如非天然氨基酸抗体偶联;也可以是交叉学科的新应用,如运用电场治疗肿瘤。国内早期的创新更多的是快速跟随,或者在此基础上做出微创新。这是行业发展必经之路。不过现在我们行业非常快速的来到了深水区。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黑科技出现在我们面前。整个生态圈的同仁都将面临更上一层楼的挑战和机遇。

良医汇:作为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人,您有什么建议给到国内的生物技术创业者?

徐聪:创业是一条开心又艰苦的道路。选择对的合作伙伴和投资人,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只有不忘初心,一切从科学出发,同时回归商业本质,才能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帮助我们的患者,甚至改变世界。

良医汇:很多肿瘤领域的创新都来自一线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对于中国的一线临床医生如何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您有什么建议?

徐聪:一线临床医生对于临床需求有着最直接和最全面的体会,所以在洞察转化机会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医生平时工作都特别繁忙,不一定有时间精力去折腾这些事情,导致一些临床发现被搁置从而耽误了转化时机。建议有想法的医生多跟产业界以及投资界的同仁了解行业运作规则,同时积极寻找对的合作伙伴。还是像前面说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想降低失败概率,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圈,避免想当然的闭门造车。最后欢迎大家找我们咨询合作。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Mathil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