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 EHA 回顾】AML篇-新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携带继发性AML型突变的临床意义

2022年06月22日
来源:肿瘤资讯

第27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已经落下了帷幕。在本次大会上,全球血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分享了有关血液学的创新理念及最新的科学和临床研究结果,内容覆盖了血液学的方方面面,干货满满,令人目不暇接。

来自中国台湾的Kuojui Sun等研究者发布了一项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研究,该研究探讨了继发性AML型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估了相关基因的临床意义。

EHA-16-9(1890X1063px).jpg

新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携带继发性AML型突变的临床意义

标题: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SECONDARY-AML TYPE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摘要号:Oral S131

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在新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被发现。其中,SRSF2、ZRSR2、SF3B1、U2AF1、ASXL1、EZH2、STAG2和BCOR突变等一组基因突变被归类为继发性AML(sAML)型突变,因为既往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在继发性AML中的分布不同于原发AML。然而,目前关于这些继发性AML型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尤其是对年轻患者的影响报道甚少,亟待深入探索。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M3期AML患者中,继发性AML型突变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意义。

研究方法

该研究连续入组了921例新发的非M3期AML患者;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368例,年轻患者553例。既往有血液病史或治疗相关AML的患者被排除在外。通过靶向下一代测序54个髓系恶性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确定了继发性AML型突变。

研究结果

243例(26.4%)患者存在继发性AML型突变(ST组),其中老年患者为40.2%,青年患者为17.2%。ST组患者年龄明显较大,诊断时WBC计数、外周blast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较低。继发性AML型突变与inv(16)、17单体和复杂核型呈负相关,但与2017年欧洲白血病网(ELN)定义的不利风险遗传因素呈正相关

在接受标准化疗的患者中(n=686,74.5%),ST组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2.9% vs. 81.5%,P < 0.01),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70.8% vs. 86.7%,P <0.01);仅在老年患者中有下降趋势(49.0% vs. 59.6,P =0.17)。ST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7年,总生存期较短(中位OS:2.1年vs. 未达到,中位无病生存期[DFS],0.4年vs. 0.9年,P < 0.01)。亚组分析显示,存在继发性AML型突变的老年患者具有显著较差的DFS(中位DFS:0年vs. 0.5年,P = 0.03)和较短的OS(0.8年vs. 1.1年,P = 0.08);年轻患者的OS也明显较差(未达到vs.未达到,P =0.03),DFS有缩短的趋势(0.7年vs. 1.0年,P = 0.16)。

继发性AML型突变的数量对OS和DFS都有预后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现象在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中都存在。在整个队列中,ELN定义的具有继发性AML型突变的中风险患者,与ELN定义的不良风险患者具有相似的、较差的OS和DFS;这一点也是在老年和年轻患者中都存在的现象。此外,对于存在继发性AML型突变的患者而言,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确实能够改善其生存预后(中位OS 3.0年 vs. 0.8年,P < 0.01)。

4.png


图1:各风险级别患者的OS和DFS水平

结论


通过对大样本NPM1突变的AML队列的分析,该研究发现了与预后结果相关的共突变模式。据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新的NPM1突变AML患者的遗传分层模型。该模型识别了3个OS和RFS结局不同的分组;同时改进了ELN 2017标准,能够正确地对33%的NPM1突变AML患者进行重新分类

参考文献

Kuojui Sun et al.,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SECONDARY-AML TYPE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HemaSphere,2022;6:(S3):64-65.

 


责任编辑:Luna
排版编辑:Luna

评论
2022年06月24日
何振文
谷城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Aml篇
2022年06月23日
王冬梅
岳池县中医医院 | 肿瘤科
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2022年06月22日
陈熙
南华大学 | 衡阳医学院
AML篇-新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携带继发性AML型突变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