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年浙江大学大肠癌学术论坛在杭召开

2022年05月15日
来源:肿瘤资讯

在以疫情反复之际,2022年浙江大学大肠癌学术论坛在杭城以“大线上,小线下”的方式举办。

5月14日上午08:30主会场会议正式开幕,浙大二院肿瘤内科主任袁瑛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首先袁瑛教授对所有与会专家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此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外250余名专家同道参与共享结直肠癌的最新进展、交流临床科研工作,11个分会场的预热、各位专家同仁的积极分享与热烈参与使得大会影响力愈加深远。而后袁瑛教授代表郑树教授传达了对各位专家同道的感谢与问候。

图片1.png

【袁瑛教授主持开幕式】

随后,浙大二院肿瘤中心主任张苏展教授致辞,在疫情形势下如何做好结直肠癌的防治工作、不断推动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进展是这个时代的新命题,此次大会以 “结直肠癌多学科规范化以及精准化诊治”为主题,通过模块化的分会场和层次化的论坛设计,会议聚焦于大肠癌早诊早治、遗传性大肠癌研究、转化治疗进展、免疫治疗突破,使得每位参与者都能有所收获。此外,张苏展教授对密切关注及大力支持此次大会的郑树教授寄以热烈的祝福与感谢。“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愿山河早日无恙,愿早日杭城相会。

图片2.png

【张苏展教授致辞】

随后,浙大二院副院长丁克峰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浙大二院肿瘤学科的发展之路,肿瘤学科在郑树教授、张苏展教授的带领下,以学术发展为导向,以教学培养研究型学生和人才为责任,以临床与科研基础相结合的转化研究为主线,以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为公关方向,在楷模的言传身教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中国肿瘤卫生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最后,丁克峰教授对此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与顺利举办献上了祝福与展望。

图片3.png

【丁克峰教授致辞】

大会邀请8位中外著名学者围绕结直肠癌的诊疗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演讲。

张苏展教授对2022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相对于旧版指南,最新版指南在结直肠癌的诊断、术后辅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结直肠癌的随访等方面进行了更新。此外,张苏展教授还围绕了晚期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解读了现阶段液体活检ctDNA的临床使用定位和未来的展望。

图片4.png

【张苏展教授大会报告】

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Weijing Sun教授剖析了Kras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的治疗方向逐渐演变为针对分子通路的治疗,梳理了针对Kras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包括直接靶向RAS、针对MAPK信号通路、结合免疫治疗、靶向RAS相关的代谢通路等,并展望了未来的治疗趋势。

图片5.png

【Weijing Sun教授大会报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徐瑞华教授分享了肠癌分子表型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及经验,徐教授基于肠癌大队列外显子测序建立了中国结直肠癌新的分子分型,证实ctDNA甲基化可用于肠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基于ctDNA突变检测对早中期肠癌患者进行术后风险分层,此外,动态监测晚期肠癌患者基因组的变化更精准地预测预后;证明POLE/POLD1非同义突变可作为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瑞戈非尼联合PD-1抗体增强MSS肠癌免疫治疗的疗效。不仅阐述了新的肠癌分子表型,更是为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极佳的证据。

图片6.png

【徐瑞华教授大会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防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这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对结直肠癌防治策略的全面思考。王锡山教授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个人层面分析了结直肠癌的防控策略,肯定了精准科普与精准筛查的重要性;并对结直肠癌外科、内科、放疗、介入、中医药等治疗方式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图片7.png

【王锡山教授大会报告】

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教授介绍了他所带领的团队在结直肠癌肿瘤筛查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建立自上而下的筛查体系、制定肠镜质控标准、建立腺瘤干预方案,通过大样本的分析及多中心的验证,为建立科学规范的筛查方案及推进早期筛查的科普宣教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8.png

【兰平教授大会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讲授了不可切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进展,梳理了包括ALPPS、LVD、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射频消融等手段在内的局部治疗,精准选择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全身治疗等转化治疗的手段,并对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转化及治疗进行了展望。

图片9.png

【许剑民教授大会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王振宁教授探讨了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及术后免疫治疗的相关问题,针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分子标志物的疗效预测、肿瘤的耐药及超进展等方面,提出目前结直肠癌免疫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单中心病例数少、基础研究进展尚不匹配及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等。

图片10.png

【王振宁教授大会报告】

浙大二院袁瑛教授讲授了中国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查诊断与病因研究。针对本土Lynch综合征的筛查诊断中,验证了中国人Lynch综合征的家系标准,通过15个多中心研究建立了Lynch综合征筛查新模型;针对中国结直肠息肉病的筛查诊断与病因研究中,通过NGS、MLPA、WES及一代测序等手段建立中国结直肠息肉病胚系突变谱,在致病基因不明的结直肠息肉研究中首次报道了DUOX2基因可能是腺瘤性息肉病新致病基因,并介绍了中西方突变谱的差异。

图片11.png

【袁瑛教授大会报告】

最后,大会主席张苏展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本次大会是结直肠癌领域的一场百家齐放的盛会,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主会场会议圆满结束,祝愿各专家同仁研究与治疗脚步不停!

责任编辑:浙大二院
排版编辑:xiaodong

评论
2022年05月18日
李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每个专题都设置的特别精彩,受益匪浅
2022年05月16日
林恒
福建省福州结核病防治院 | 肿瘤科
大肠癌可能就是靶向治疗的下一个突破点。
2022年05月16日
林恒
福建省福州结核病防治院 | 肿瘤科
大线上小线下很好的会议模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