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金洁教授:靶向CD19药物的突破--全球首个获FDA批准的CD19靶向ADC药物Loncastuximab Tesirine,前景可期

2021年12月0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CD19抗原是白血病和淋巴瘤公认的治疗靶点,近年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中有诸多的突破,包括CAR-T, 单/双抗及ADC类药物。全球首个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ADC)Loncastuximab Tesirine(Lonca)于今年4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资讯】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围绕CD19的特点以及Lonca在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优势进行详细解读,详情如下。

CD19靶点在B细胞恶性增殖性肿瘤治疗中

逐步崭露头角

金洁教授:人CD19抗原是一种95-kDa I型跨膜糖蛋白,在B细胞增殖、分化、活化和抗体产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还可以促进BCR信号转导。而CD19有着几项特点,使其成为一个颇具潜力的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分子。

1. 相较于CD20、CD21、CD22和CD79B,CD19是最广泛且均质性高度表达的分子。CD19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广泛(从前B细胞开始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直至B细胞分化为成熟的浆细胞前)且高度(104-105个CD19分子/B细胞)表达[1]。并且,CD19的表达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持续稳定,从初始诊断至复发难治阶段CD19保持高度的表达。这些特征使CD19成为可靠的靶标,提示CD19适合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一系列B细胞来源的恶性增殖性疾病。

图1 CD19在B细胞系、B细胞恶性肿瘤和抗原表达示意图

2. CD19 是一种能迅速内化的膜表面蛋白, 不会脱落至循环中[2],这使CD19成为理想的ADC药物的靶标。ADC药物的快速内化确保了药物高效地送达肿瘤细胞,减少循环ADC药物,保障了其它正常组织和细胞不被杀伤,是良好安全性的基础。

3. CD19在造血干细胞中不表达,这意味着CD19的靶向治疗不会影响干细胞正常增殖分化,B细胞免疫可以恢复[3]

CD19靶点竞争激烈,

在白血病/淋巴瘤治疗方面硕果累累

金洁教授:1983年,Lee M. Nadler[4]及其同事通过使用B4单克隆抗体首次将CD19鉴定为人B淋巴细胞的B4抗原。CD19在大多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

CD19已经作为白血病/淋巴瘤的潜在治疗靶点。各种靶向CD19的双特异性抗体、ADC、Fc工程化抗体和CAR-T细胞等免疫治疗方法为晚期B细胞恶性增殖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多种新型治疗手段。

首先在CAR-T方面,目前,全球共有5款CD19 CAR-T。我国也先后批准了CD19 CAR-T益基利仑赛注射液和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的上市申请。

另外,单抗方面,2020年7月,FDA批准了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不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人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然而,靶向CD19的双抗获批时间远早于CD19单抗,早在2014年,靶向CD19/CD3的双抗——倍林妥莫双抗即获批治疗成人或儿童复发难治性前体B细胞ALL患者。

而ADC药物方面,Lonca是由一种人源化抗人CD19单克隆抗体通过连接器与吡咯并苯并二氮杂卓(PBD)二聚体细胞毒素偶联而成。临床前研究[2]显示,Lonca在体外和体内临床前模型中均对表达CD19的B细胞恶性肿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抗肿瘤活性。

因此,早在2017年Lonca被FDA授予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的孤儿药资格。2021年4月份,Lonca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全身系统性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也自此成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CD19靶向ADC。

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CD19靶向ADC药物,Lonca未来可期

金洁教授:Lonca今年的获批基于关键性II期临床研究LOTIS-2的结果[5]。结果显示,在3L及以后的复发/难治性DLBCL中,Lonca单药的总体缓解率(ORR)达到48.3%,其中完全缓解(CR)率达到24.1%,部分缓解(PR)率达到24.1%。在获得缓解的70例患者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0.3个月。不良事件方面,由于不涉及T细胞激活,无细胞因子风暴(CRS)和神经毒性(NT),主要毒性为血液毒性。

我们期待ASH年会上,Lonca更多积极的数据公布,未来Lonca在国内尽早获批上市,为更多淋巴瘤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简介

               
金洁 教授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血液科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淋巴瘤中心主任
浙江省血液病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血液学教研室主任
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浙医一院血液科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白血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全国三八红旗手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第7、9届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抗白血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病整合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抗淋巴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会长
发表SCI收入论文26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杂志Cell、Lancet Oncology、JCO、Blood、Leukemia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1-3等奖9项

参考文献

[1] Blanc V, Bousseau A, Caron A, Carrez C, Lutz RJ, Lambert JM. SAR3419: an anti-CD19-Maytansinoid Immunoconjug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B-cell malignancies. Clin Cancer Res. 2011;17(20):6448-6458. doi:10.1158/1078-0432.CCR-11-0485

[2] Zammarchi F, Corbett S, Adams L, et al. . ADCT-402, a PBD dimer-containing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targeting CD19-expressing malignancies. Blood. 2018;131(10):1094-1105.

[3] Fritsch G, Stimpfl M, Kurz 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n N Y Acad Sci. 1995;770:42-52. doi:10.1111/j.1749-6632.1995.

[4] Nadler LM, Anderson KC, Marti G, Bates M, Park E, Daley JF, Schlossman SFJ Immunol. 1983 Jul; 131(1):244-50

[5] Caimi PF, Ai W, Alderuccio JP, et al. Loncastuximabtesirine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LOTIS-2):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21 May 11:S1470-2045(21)00139-X.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Phoebe


评论
2021年12月09日
张歌
广东祈福医院 | 肿瘤内科
CD19 是一种能迅速内化的膜表面蛋白, 不会脱落至循环中
2021年12月09日
石常庆
沛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靶向药物的突破全球首个获批准
2021年12月09日
王水
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 外科
靶向药物的突破全球首个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