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韩宝惠教授:院士齐聚,大咖云集,2021中华肺癌大会精彩无限

2021年10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2021年10月9日—10日,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2021中华肺癌大会在成都拉开帷幕。此次大会邀请全国肺部肿瘤领域知名学者、临床专家及活跃于全国学术舞台上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围绕肺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精准及免疫治疗,多学科诊治等议题展开讨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本次大会主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韩宝惠教授,就此次会议的亮点及肺癌内科领域的诊疗现状进行分享。

微信截图_20211018171343.png

               
韩宝惠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中华肺癌学院执行院长
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药物临床研究机构主任
亚太医学免疫学会肿瘤分会主委
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评专家
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业委员会主委
CSCO肿瘤NSCLC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肿瘤临床执行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医师学会呼吸分会常委

三大院士闪亮登场,高屋建瓴共话肺癌诊疗

韩宝惠教授:此次中华肺癌大会为第二届,特别邀请了王辰院士、于金明院士、赫捷院士出席本次大会,可谓大咖云集。

赫捷院士由于工作繁忙未能亲临现场,但在线上对与会专家和学者送出了美好祝福,并对中华肺癌大会提出了期望。

王辰院士从宏观角度指引我们在肿瘤预防、诊断、治疗等全程化管理领域需肩负起医生的职责,其从战略角度、管理者角度对从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医疗者,还应该从预防医学角度在防病治病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此为本次大会出彩之处。

于金明院士则对精准医学,尤其是免疫治疗时代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免疫联合治疗进行了分享。当前研究显示,免疫治疗与传统的放化疗、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局部晚期肿瘤,尤其是肺部肿瘤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生存的大幅度改善。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发展蓬勃,中国之声闪耀世界舞台

韩宝惠教授:我本人在此次会议上对肺癌内科治疗进行了综述。当前肺科治疗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发展极为迅猛,尤以驱动基因阳性肺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代表。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了10多个有关驱动基因阳性的靶向治疗药物,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EGFR通路和ALK通路,其他如RET、ROS1、MET、BRCA、HER2等靶点也处于火热研究中。国外已有很多新药获批,而中国亦紧随其后,因而靶向治疗越来越精准。

以EGFR通路为例,当前我国已有超过10种靶向治疗药物,包括第一代的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进口药、国产药、仿制药均有;第二代药物如达可替尼、阿法替尼等;第三代如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等;而ALK通路亦有第三代的布加替尼、劳拉替尼等新型药物。因此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率先使用精准的靶向治疗,则有可能使一部分患者进入到慢性管理。当前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经过全程管理,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40%~50%,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而精准的靶向治疗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对于没有靶点无法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既往疗效较为悲观,近年来由于免疫治疗的介入,对于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无论是PD-L1阴性表达阳性、低表达或高表达,在实施免疫联合治疗后疗效均高于单纯化疗,其超越幅度巨大。当前对于PD-L1高表达人群,具有比较可观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较既往有了极大改善。当前我国学者在抗血管生成领域进行了大量工作,诸如大分子的贝伐珠单抗、小分子的安罗替尼等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研究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创新性成果,我们也非常期待这些创新性成果能够改变临床实践,造福更多肺癌患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hir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