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专题会议隆重举行,展望ADC抗肿瘤治疗新时代

2021年09月26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9月25日~29日,国内顶级肿瘤盛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的第24届全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暨2021年CSCO学术年会将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会议期间,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举办专题会议“New Class & New Generation,展望抗体偶联药物(ADC)抗肿瘤治疗新时代”,多位CSCO青年专家委员共聚线上,共同探索ADC药物在实体瘤中的进展,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碧芸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王碧芸教授开场致辞,表示CSCO青委多年来致力于追踪学术热点,展望肿瘤治疗进展,本次会议焦点是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的ADC。ADC克服了既往抗体类药物疗效不足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的不足之处,研发呈现多元化趋势,覆盖多靶点,多瘤种,已逐步成为药物研发热点,全球已经有多款ADC获批上市,在肿瘤治疗中已经开始扮演重要角色。本次专题会将围绕设计研发,审批,和临床应用深入探讨,讨论ADC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共识,以进一步造福患者。

1.png

王碧芸教授

第一环节 抗肿瘤ADC药物的设计和研发

本环节由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丁培荣教授主持。

6856f12f4e78ecb89c46c45100a8532.png

丁培荣教授

新一代ADC药物设计——T-DXd特征解析

复旦大学药学院程能能教授对T-DXd等ADC药物的设计特征进行细致分析。ADC药物实现细胞毒药物靶向性。ADC研发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至第三代。T-DXd具有独特载药DXd,是优化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具有超强抗肿瘤活性,避免与常用化疗交叉耐药。游离DXd系统半衰期短,利于控制率T-DXd释放载药后的系统毒性控制。T-DXd连接子采用可裂解四肽连接技术,单个抗体载药量达到8。在血液中高度稳定,安全性良好,溶酶体蛋白酶特异酶切释放载药,脱氨化设计赋予强效旁观者效应。抗体部位为曲妥珠单抗,偶联DXd不影响HER2结合力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ADCC)效应。

2.png

程能能教授

ADC药物靶点新发现:机遇与挑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高静教授梳理了ADC药物新靶点。目前实体瘤中已经获批HER2、TROP2、Nectin4靶点的ADC药物。ADC药物靶点选择原则包括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正常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生物标志物可作为预后因素。然而在研发中失败与成功并存。T-DXd在HER2不同程度表达及跨瘤种肿瘤中均有杀伤作用。HER3在各瘤种中广泛表达,靶向HER3的ADC在EGFR TKI耐药患者中具有良好疗效。LIV1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潜在新靶点。ADC研发影响因素众多,进一步发现新的研发策略,获益人群,药物设计和优化疗效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3.png

高静教授

抗肿瘤ADC药物联合研究设计与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静教授讲解了ADC药物研发现状和趋势。ADC药物对晚期多线治疗患者仍有效。T-DXd在DESTINY-Breast01研究中对既往中位6线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可达到61.4%,对相同化疗机制耐药的人群仍有效,对相同靶点ADC耐药后仍有效,并对脑转移患者有效。HER2-ADC在更广泛HER2表达水平有效,DESTINY-Gastric01研究中HER2低表达患者的研究者评估ORR为37%,目前DESTINY-Breast04研究正在探索T-DXd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后线治疗中的疗效。更多ADC新靶点正在探索中,同一靶点在多瘤种中可同时探索,而ADC和PD-1抑制剂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

4.png

刘静教授

抗肿瘤ADC药物的联合研发与评审考虑

药品评审中心夏琳教授讲解了ADC的评审考虑。抗肿瘤ADC药物研发热度持续高涨,技术进步推动ADC成功迭代,扩展适应证。对剂量探索,给药方案,目标人群,研究设计,风险控制等均有优化建议。应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自身数据,合理制定研发计划,关注安全性风险。开展有依据的联合治疗研究,合理利用生物标志物精准筛选获益人群。

5.png

夏琳教授

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钟文昭教授主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刘哲峰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薛俊丽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吴芳教授参与讨论。各位专家认为ADC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将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通过连接子结合,突出了靶向和细胞毒药物的优势,是未来抗肿瘤药物的代表性药物,使得精准治疗成为可能。未来应继续药物结构和研发策略优化,进行多靶点和多瘤种探索,将ADC药物向前线推进,探索联合治疗策略,并重视药物安全性管理。

9361632547733_.pic_hd.jpg

钟文昭教授(左上1)、刘哲峰教授(右上1)

薛俊丽教授(左下1)、吴芳教授(右下1)

第二环节 ADC药物在不同瘤种中的应用

本环节由上海瑞金医院石燕教授主持。

10285c5d447aa9cc850a41eb1ae7aee.png

石燕教授

乳腺癌ADC药物的成与败:从晚期到早期,从解救到治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对ADC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数据做出解读。乳腺癌中已经获批HER2-ADC和TROP2-ADC。T-DM1是第一个获批的ADC药物,EMILIA研究显示和卡培他滨+拉帕替尼相比,T-DM1二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具有显著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OS)优势,KATHERINE研究则证实了T-DM1辅助治疗获益。DESTINY-Breast01研究显示T-DXd在中位6线治疗患者中的中位PFS到达19.4个月,DESTINY-Breast03研究显示T-DXd显著优于T-DM1。T-DXd在HER2阳性乳腺癌前线和早期的研究正在进行。维迪西妥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也显示出初步良好疗效。ASCENT研究中,戈沙妥珠单抗治疗TNBC患者具有PFS和OS的显著获益。未来将有更多ADC药物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力量。

9301632547061_.pic_hd.jpg

葛睿教授

消化道肿瘤治疗新希望:ADC靶向HER2及其他

江苏省人民医院陈晓锋教授讲述了ADC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ADC药物已经成为消化道肿瘤治疗新方向。维迪西妥单抗是首个胃癌领域获批适应证的ADC药物,C008研究显示维迪西妥单抗后线治疗获得24.4%的ORR和7.6个月的OS。T-DXd是首个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胃癌后线治疗具有生存获益的ADC药物。DESTINY-Gastric01研究中,T-DXd对比化疗具有显著优势,HER2低表达患者ORR也可达到26%,药物导致间质性肺疾病(ILD)发生率较低。DESTINY-CRC01研究显示T-DXd在HER2表达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初步疗效。靶向TROP2,HER3和CLDN18.2的ADC正在消化道肿瘤中探索。

2.png

陈晓锋教授

泌尿肿瘤ADC治疗进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介绍了ADC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数据。尿路上皮癌中,免疫治疗虽然提高疗效但是依旧面临挑战。目前靶向TROP2的戈沙妥珠单抗和靶向HER2的维迪西妥单抗已经获批。针对Nectin4的ADC EV成为三线治疗标准。而ADC和PD-1抑制剂显示出更强的抗肿瘤作用,联合治疗的ORR可达到100%,有望取代化疗成为泌尿系统肿瘤的标准治疗。

3.png

盛锡楠教授

肺癌ADC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教授讲解了肺癌中ADC的应用。HER2异常尚无获批药物,T-DM1疗效较差,T-DXd治疗HER2表达或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ORR为58.8%,其中HER2突变亚组ORR为72.7%。DESTINY-Lung01是T-DXd治疗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研究,ORR达到61.9%,中位PFS 14.0个月,OS尚未达到,显示出良好疗效。靶向TROP2的药物显示出初步活性。HER3-DXd对EGFR TKI耐药NSCLC显示出抗肿瘤活性。针对CEACAM5,MET等的ADC研究也在进行中。

未命名.jpg

王慧娟教授

血液肿瘤ADC药物临床进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应志涛教授对血液肿瘤ADC治疗进展进行梳理。Brentuximab Vedotin(BV)是针对CD30的ADC,在多种淋巴瘤中显示出优异疗效,在中国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系统性鉴别大细胞淋巴瘤及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CheckMate 436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BV治疗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也进行了初步探索。Polatuzumab Vedotin可靶向CD79,联合BR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适应证获得批准,有望改变DLBCL一线治疗模式。针对CD19的Loncastuximab Tesirine已经获批治疗DLBCL患者。ADC药物有望填补白血病治疗空白,并为骨髓瘤带来新型治疗选择。

1.png

应志涛教授

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由南京金陵医院龚新雷教授主持,上海长征医院秦文星教授,医科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西京医院卢瑗瑗教授参与讨论。专家认为ADC药物已经进入多种肿瘤的临床实践,药物向前线治疗和早期肿瘤治疗推进是发展趋势。关于偶联药物的选择,生物标志物阈值的界定,获益人群选择,耐药机制和联合策略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9411632548219_.pic_hd.jpg

龚新雷教授(左上1)、秦文星教授(右上1)

王志杰教授(左下1)、卢瑗瑗教授(右下1)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进行会议总结。本次会议对ADC药物的研发,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交叉对话,带来很大受益,期待临床医生能够汲取到知识指导未来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由于靶点多样性,缩短治疗窗和提高抗肿瘤效果,ADC的未来被寄予厚望。然而后续还面临很多难题,特别是治疗前移,联合策略,针对靶点的变异形式等,克服肿瘤异质性,提高安全性等,需要泛瘤种平台共同对话。感谢第一三共提供的学术讨论平台,期待ADC未来在临床中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0be1b5c1fa166e99e789b06576d0503.png

张小田教授

责任编辑:Amy
排版编辑:Zoe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10月04日
韩宪春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肿瘤内科
ADC克服了既往抗体类药物疗效不足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的不足之处,研发呈现多元化趋势,覆盖多靶点,多瘤种,已逐步成为药物研发热点
2021年09月26日
刘杰
丹东市第一医院 | 肿瘤内科
ADC抗肿瘤治疗新时代
2021年09月26日
赵冬梅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 肿瘤科
ADC靶向药物,治疗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