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花满蹊,曲江之滨娇莺啼”2021年3月13日,MSD医学部首届“亚洲之声-对话Andrew X.Zhu教授-HCC多学科学术研讨会”在曲水之滨,美丽的古城西安拉开了帷幕。
会议邀请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主任朱秀轩(Andrew X. Zhu)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消化病院执行院长韩国宏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脏外科主任郝纯毅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文天夫教授分别担任大会的主席和讲者,会议吸引了全国180余位肝胆肿瘤领域专家线上线下参会,Andrew X.Zhu教授以开放的方式与来自全国肝癌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背景介绍
近年来,肝细胞肝癌(HCC)的系统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前景显现,逐渐进入多学科协作新阶段。然而,目前HCC的治疗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待挖掘的科研方向。此外,肝癌在亚洲或欧美国家无论是病因学、流行病学还是诊疗实践均存在差异,亚洲尤其是中国是肝癌疾病负担最重的地区。此次会议希望为推动HCC治疗的发展做贡献,促进肝癌领域国内与国际著名学者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加强彼此之间学术思维火花的碰撞,造福更多中国患者。
主席和讲者基本信息
Andrew X. Zhu 教授
朱秀轩教授(Andrew X. Zhu)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麻省总院肝癌研究中心前主任,现任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主任,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近40项消化领域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并作为理事会成员参与肝癌临床试验设计指南、NCCN肝胆肿瘤指南、美国肝病学会肝癌指南等国际指南的制定。
韩国宏 教授
韩国宏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消化病院执行院长,参与多项HCC相关临床研究,建立的“six-and-twelve”模型用于预测TACE理想人群的疗效预测。
郝纯毅 教授
郝纯毅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参与多项HCC相关临床研究,组织撰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性肝细胞癌、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胰腺癌等国家级诊疗指南。
文天夫 教授
文天夫教授,华西医院肝脏外科肝脏移植中心主任,参与多项HCC相关研究,作为外科学组副组长参与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等国家级指南的制定。
专题内容
三位讲者分别从自己擅长的领域角度出发,在专题报告中为大家介绍了以下重要内容:
肿瘤内科
AndrewX.Zhu教授分享了《肝胆肿瘤精准医疗与免疫治疗之前景进展》,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国际国内HCC科研和临床经验认为:
早期HCC存在治愈可能,对中国特色HBV-HCC的预防需要全民参与:普及预防教育;广泛病因理解;医疗机构早期诊断。
索拉非尼上市一段时间以来,HCC的治疗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近两三年来,多个新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从而问世。目前单药靶向治疗仍有其重要应用价值,但总体mOS不长,约在一年左右。免疫单药治疗肿瘤缓解时间较长,同时安全性较好。
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逆转抑制的免疫微环境,更利于杀伤肿瘤细胞。目前HCC临床治疗已经进入联合治疗时代,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mOS已超过20个月,尤其在中国患者中疗效似乎更佳。即便如此,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中国学者可以结合中国的治疗特色,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患者的生存。
消化介入科
韩国宏教授在国际国内介入治疗领域一直走在科研前列,他分享了《靶向免疫治疗时代:如何提高TACE治疗中期肝癌疗效》并提出:
目前TACE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在中期HCC患者暂未取得比单纯TACE更好的疗效,然而中期肝癌单纯TACE治疗的生存不能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有研究显示影响超选择TACE生存的因素包括肝功能、肿瘤数目和肿瘤大小。将肿瘤负荷进一步细分,如小负荷的患者单纯TACE治疗,中等和高负荷患者联合系统治疗可能有更好的获益甚至有亚太共识认为对高肿瘤负荷的中期患者应先做系统治疗,降期后再行局部治疗,是未来临床研究的趋势。
2020 AASLD共识仍然认为TACE是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但强调了TACE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加用系统治疗。而“up-to-7”标准设计之初用于肝移植,韩国宏教授团队基于临床证据所建立的“six-and-twelve”模型专门针对TACE理想人群的疗效预测,更适用于TACE相关的临床研究,具有以乙肝为主的肝癌的中国特色。目前已有国外研究验证了“six-and-twelve”模型预测中期HCC患者疗效的价值。
此外,已有国际多中心的大型三期随机对照研究包括LEAP-012等对中期HCC的治疗采用“six-and-twelve”标准进行了肿瘤负荷分层,说明该标准获得国际认可。
肝胆外科
郝纯毅教授对转化治疗有诸多探索和体会,分享了《肝癌外科学视角看靶向免疫时代肝癌的转化治疗》,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他认为:
外科医生不仅要有精巧的手术技能,更要做一个有情怀的人,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思维要贯穿至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无论是在临床实践还是在临床研究中都要做到系统评估,整体规划,密切随访和实施调整,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实体瘤的转化治疗必须具备“有治愈可能的R0切除”以及“有效的降期/缩瘤/灭瘤手段”两个条件,目前系统治疗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尤其是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ORR可达30%-40%以上。国内对转化的探索方兴未艾,而且ESMO Asia和ASCO GI大会上都看到了中国专家发布的转化研究成果。
现阶段也适合探讨新辅助在HCC应用的可能。
专题讨论
与会专家们讨论热烈,就现阶段靶向、免疫治疗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专家们认为,
对于HCC精准治疗
肝癌目前没有明确指导意义的生物标记物。肝癌是异质性非常高的肿瘤,虽然已知致癌驱动基因,但没有明确的获益药物。目前临床前研究发现FGF19扩增是HCC的驱动基因,其受体FGFR4的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显示了有效性及长期获益。因此,对HCC精确基因突变定位,理论上能找到药物潜在获益亚群,是大家非常关注也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对于中晚期HCC的治疗
药物获批的情况,各类联合治疗的优缺点,如有效率,至缓解时间,有效持续时间和安全性、存活期的区别、个体差异、后续治疗(如对手术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等决定了联合治疗药物的选择。此外,并非所有药物都适用于所有患者群,如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应注意胃镜评估,谨慎或杜绝使用出血风险高的药物。
HCC转化治疗不要求患者的肿瘤缩小超过30%(PR),有时候肿瘤缩小1-3mm就能实现成功转化切除,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甚至可使绝大部分患者肿瘤缩小且缩瘤效应持久,更适用于目标转化切除的晚期HCC患者。然而转化治疗后长期生存情况、药物敏感预测标志物、不同药物停药时间、手术时机和指征、术后治疗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探索,并且在现阶段,适度治疗仍然非常重要。
既往获批的二线治疗均为索拉非尼进展或耐药后*。目前没有TKI联合IO治疗进展后用药次序的确切证据,相关患者如符合入组条件可以进入相关临床实验。也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贴合中国肝癌患者需求的探索。
随着HCC患者的OS延长,后续治疗可能稀释前线治疗的疗效,肝癌领域的临床研究早晚会出现替代终点,HCC专家们可朝这个方向进行探索。
结 语
世界上50%的HCC在中国,中国医生有更丰富的HCC治疗和研究经验。近年来中国学者们逐渐登上世界舞台,在HCC治疗领域发出了更多更强的中国声音。中国医生势必对未来世界HCC领域的进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亚洲之声”作为国际和国内学者之间的桥梁,促进更多致力于亚洲特色中国特色的HCC治疗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从预防到治疗更好的全程管理,更好的造福中国患者。
会议照片
注:当前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大陆尚未获批肝癌适应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仑伐替尼适应症为适用于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信息截止至文章发布日期。
MI-PD1-1729-C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ason
本资讯由默沙东医学团队提供,旨在用于医学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请勿随意转发或转载。文中相关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治疗建议。医学专业人士对文中提到的任何药品进行处方时,请严格遵循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默沙东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