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总结】第六届上海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二届血液转化和创新论坛

2021年07月02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6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抗白血病联盟、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上海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二届血液转化和创新论坛”在上海市盛大召开并圆满闭幕。会议聚焦国际血液学研究热点领域、国家癌症防控策略、医院科技创新工作,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着重介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最新前沿进展。【肿瘤资讯】团队迅速整理了会议重点及热点,向读者传递最新消息。

主论坛大咖云集

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陈赛娟院士、中国科学院赫捷院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为两天的学术会议开场致辞,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并邀请国内外多名专家就各自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进行交流分享。

 免疫疗法的机遇与挑战

会议的第一个讨论热点是免疫疗法。中国科学院董晨院士以“精准免疫治疗的挑战与策略”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T细胞耗竭与寻找淋巴瘤免疫治疗新药物靶点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董晨院士及其团队发现NRF4a1在T细胞耗竭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有望成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靶点。

董晨教授4.jpg

董 晨 院士

黄晓军教授以《免疫治疗时代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为题,讲解了异基因骨髓移植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地位,以及CAR-T疗法为骨髓移植带来的新挑战与机遇。黄晓军教授介绍了多项CAR-T治疗后桥接移植的Meta分析研究,提出桥接移植可以延长生存这一观点,并总结了CAR-T时代成人ALL治疗模式发生的变化。

黄晓军教授2.jpg

黄晓军 教授

朱军教授介绍了CD20/CD3和CD19/CD3双特异抗体的基础研究情况、临床研究进展,还分享了自己团队在包括滤泡细胞淋巴瘤(F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进行的双特异抗体临床试验最新数据。

朱军教授.png

朱 军 教授

赵维莅教授分享了针对DLBCL中TP53突变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讲解了在肿瘤样本中发现的各类TP53热点突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并且介绍了自己课题团队在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中关于TP53突变肿瘤细胞药物反应的最新研究结果,发现了TP53突变细胞在药物反应中一系列代谢通路和免疫通路的改变。

赵维莅教授3.jpg

赵维莅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张健教授从药学研究的角度分享了创新药物研发的机遇与挑战,倡导生物学、医学、药学紧密合作,促进转化创新走入临床科研。

张健教授2.jpg

张 健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讲解了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分享了CAR-T疗法在各类淋巴瘤中的最新研究结果。

黄河教授2.jpg

黄 河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程涛教授发表了关于医院科技创新模式相关的看法,提倡加强基础医学研究,推进医学科技转化。

程涛教授.png

程 涛 教授

另外,会议还邀请了国际友人进行经验交流。来自美国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的Sergio Giralt教授介绍了干细胞动员策略的现状和未来研究展望。来自法国Saint Antoine医院的Mohamad Mohty教授介绍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9dfbf8529be8ca5196e901c4e36ef80.png

靶向疗法在各类淋巴瘤中的应用

会议的另一热点是小分子靶向治疗在各类淋巴瘤、骨髓瘤中的应用。马军教授以《血液淋巴肿瘤靶向和细胞治疗回顾与展望》为题,详细介绍了多种小分子药物机制,并总结了近十年以来中国肿瘤相关临床试验的总体进展情况。

马军教授.jpg

马 军 教授

王建祥教授以《血液肿瘤抗体免疫治疗》为题,介绍了多个单克隆抗体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王建祥教授重点讲解了靶向CD19、CD80和CD3的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作用原理以及其T细胞的活化作用和肿瘤细胞杀伤作用。

王建祥教授.jpg

王建祥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介绍了B细胞成熟抗原(BCMA)CAR-T的治疗进展,并从感染控制、院外随访、治疗时机以及药物联合多方面介绍了CAR-T治疗的全程管理经验。

周剑峰教授.jpg

周剑峰 教授

此外,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介绍了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最新研究进展,解读了包括寻找miRNA等预后因子的临床前研究以及新的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

李建勇.jpg

李建勇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介绍了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前景,对几项最新临床数据做了详细解读。

蔡真教授.jpg

蔡 真 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侯健教授介绍了NK细胞与MM的免疫微环境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其研究团队发现NK细胞EAT-2基因表达对MM细胞增殖有重要作用。

侯健教授.jpg

侯 健 教授

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Steven Treon教授介绍了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治疗进展。随后会议举行了中国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专场教育项目启动仪式,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介绍了中国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的最新工作成果。

steven.png会议还邀请了来自美国Stony Brook大学的Michael Schuster教授分享了细胞核输出蛋白(XPO-1)靶向药物在DLBCL治疗中的临床试验进展。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David Miklos教授分享了有关CAR-T机制以及真实世界研究相关的数据。

David.png

分会场百花齐放

基础研究论坛

基础研究论坛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石莉红教授担任主席,主要探讨了血液学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血液学研究中对于生物学科研领域最新技术的应用。

多名血液学基础研究领域大咖分享了包括白血病的代谢调控、p53激活剂基础研究以及17p染色体多基因协同抑制淋巴瘤发生等精彩课题。并介绍了全基因组分析、Genome-wide CRISPR profiling等新技术在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

CD30靶向治疗

CD30靶向治疗分会场由吴德沛教授、马军教授和赵维莅教授担任主席。随着淋巴瘤研究深入,CD30在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议上还进行了《CD30阳性淋巴造血组织疾病病理图谱》新书预告会。

CD30分会场邀请了多名国内为专家,针对CD30表达的分子学基础、CD30靶向治疗以及CD30单克隆抗体-微管抑制剂耦合药物维布妥昔单抗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进行了分享。

BTK抑制剂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分会场由马军教授和邱录贵教授担任主席。BTK抑制剂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包括CLL、MCL和DLBCL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体系,正在逐渐替代免疫化疗成为主要治疗选择。目前国内也有多个新一代BTK抑制剂上市,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BTK分会场邀请了多名临床和基础领域专家,介绍了BTK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讲解了BTK抑制剂在CLL、DLBCL和WM中的治疗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也讨论了BTK抑制剂耐药治疗策略。

此外,包括护理分会场、药物研发新管线分会场、白血病分会场在内的多个分会场也都进行了经验分享和热烈讨论。各领域的多名专家为与会嘉宾们介绍了自己的专业经验和研究进展。除传统议题外,本届会议也加入了提倡多学科MDT交流的X档案、青年论坛、TTT中青年能力建设等分会场,促进转化、创新医学进一步发展。

引领前沿,转化创新

本届上海淋巴瘤高峰论坛围绕免疫治疗,邀请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分享,是一次淋巴瘤领域的前沿盛会。本次会议也有多个国际交流主题,多名顶尖国际专家奉献了精彩讲题,比肩国际、促进交流也是本次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的一大亮点。

同时,本届会议也是第二届血液转化和创新论坛,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是本届会议的另一大亮点。基础研究分会场中,多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寻找新药物靶点、研究肿瘤耐药机制等研究中的经验。像这样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交流也能促进血液肿瘤领域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除了研究前沿外,会议也讨论了很多临床非常关注的疾病讲题,多名工作在临床专家分享了他们在DLBCL、CLL、WM等疾病治疗中的宝贵经验。这些分享也为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研发思路。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会议精彩回放

561511914100163792.jpg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晓栋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7月02日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为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研发思路。
2021年07月02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学习了,谢谢分享
2021年07月02日
袁素娟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肿瘤科
会议聚焦国际血液学研究热点领域、国家癌症防控策略、医院科技创新工作,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着重介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最新前沿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