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1 EHA】Acalabrutinib与 伊布替尼相比,在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安全性更好

2021年06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6月第26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EHA)刚刚召开,公布了多项血液肿瘤关键研究结果。首个对比伊布替尼和新一代BTK抑制剂Acalabrutinib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疗效和安全性的Ⅲ期研究ELEVATE-RR结果重磅发布,显示出Acalabrutinib和伊布替尼具有同等疗效,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Acalabrutinib有望成为CLL患者更优的治疗选择。

               
邱录贵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国际骨髓瘤学会会员委员会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Blood Advances》杂志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研究联盟副主席
整合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常务编委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20余项
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

研究背景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BCR通路上的关键性作用酶,调节CLL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伊布替尼是第一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BTK抑制剂。然而 伊布替尼的脱靶效应,导致房颤/房扑,高血压和出血等不良事件(AE)的发生,停药率升高。Acalabrutinib是选择性更高的新一代BTK抑制剂,目前FDA获批用于R/R MCL以及初治和复发难治CLL/SLL的治疗。在今年ASCO和EHA上均口头报道了在复发难治高危CLL患者中Acalabrutinib与伊布替尼头对头比较的ELEVATE-RR (ACE-CL-006)研究,以下是该研究的详细报道。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全球多中心的随机、开放标签的非劣效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共入组533名伴有del(17p)或del(11q)高危因素的复发难治CLL/SLL患者,1:1随机接受Acalabrutinib(n = 268)或 伊布替尼(n = 265)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研究终点依次为任意级别房颤/房扑发生率,≥3级感染发生率,Richter转化发生率和总生存(OS)。分层因素为del(17p)状态(是 vs 否),ECOG PS评分(2 vs ≤1)和既往治疗线数(1~3 vs ≥4)(图1)。

1.png

图1 ELEVATE-RR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40.9个月,两组的中位PFS均为38.4个月(HR = 1.00; 95% CI 0.79 ~ 1.27),达到IRC评估的PFS非劣效的主要研究终点(图2)。IRC评估的PFS在所有预设的亚组分析中均达到非劣效。

2.png

图2 IRC 评估的Acalabrutinib和伊布替尼的PFS

次要研究终点,Acalabrutinib组任意级别房颤/房扑发生率显著低于伊布替尼(9.4% vs 16.0%; P = 0.023);≥3级感染发生率(30.8% vs 30.0%)以及Richter转化发生率(3.8% vs 4.9%)相当。两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HR = 0.82; 95% CI 0.59 ~ 1.15)。

两组对比(Acalabrutinib vs 伊布替尼),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是38.3(0.3 ~ 55.9)个月 vs 35.5 (0.2 ~ 57.7)个月,任意级别AE发生率97.7% vs 97.3%,≥3级AE发生率68.8% vs 74.9%。因AE导致的停药率分别是14.7% vs 21.3%。Acalabrutinib相比 伊布替尼,在任意级别的高血压(HR = 0.34; 95% CI 0.21 ~ 0.54)、关节痛(HR = 0.61; 95% CI 0.41 ~ 0.90)、腹泻(HR = 0.61; 95% CI 0.46 ~ 0.80)、以及任意级别的出血(HR = 0.63; 95% CI 0.49 ~ 0.82)累积发生率更低(图3)。

4.png

图3  Acalabrutinib任意级别的房颤/房扑、高血压、出血、腹泻、关节痛的累积发生率

研究结论

在长达3.4年的随访后,该临床研究显示,经IRC评估的PFS Acalabrutinib非劣于伊布替尼。Acalabrutinib的房颤/房扑、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伊布替尼,因AE导致的停药率更低。其它常见AE如腹泻、关节痛和出血等发生率也低于伊布替尼。ELEVATE-RR研究证明,和伊布替尼相比,Acalabrutinib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好。

专家点评

第一代BTK抑制剂因其脱靶效应,除了抑制BTK外,还会抑制EGFR、TEC、ITK等靶点,导致房颤、高血压、出血、腹泻等AE发生率较高,因此在高龄、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使用受限。

Acalabrutinib是新一代BTK抑制剂,靶点占有率高,选择性更好,因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既往一项Acalabrutinib的临床研究ACE-CL-208已经显示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纳入了60例不耐受伊布替尼的复发难治CLL患者, ORR高达73%。在因关节痛、房颤、出血、腹泻和皮疹等AE导致伊布替尼停药的41例患者中,仅有24例在Acalabrutinib治疗期间出现了相同的AE,但AE严重程度相似(25%)或更低(75%)。大多数(64%)限制伊布替尼治疗的AE在Acalabrutinib治疗期间没有再次发生。ACE-CL-208研究中Acalabrutinib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ELEVATE-RR研究中进一步得到证实。

ELEVATE-RR是第一项Acalabrutinib和伊布替尼头对头的随机3期研究,结果证实Acalabrutinib和 伊布替尼疗效相当,达到研究主要终点,而Acalabrutinib的房颤/房扑、腹泻、高血压和出血等AE发生率更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该研究证实了Acalabrutinib的强效、高选择性和极小的脱靶效应,因此Acalabrutinib有望成为CLL患者的更佳的治疗方案。Acalabrutinib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正在积极探索中,期待不断优化的治疗策略为CLL患者带来更为长久的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 Byrd JC et al. 2021 EHA S145, 2021 ASCO 7500

2. Rogers, Kerry A et al. Haematologica, 10.3324/haematol.2020.272500. 18 Mar. 2021, doi:10.3324/haematol.2020.27250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vri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G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