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访|路瑾教授:中国MM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及最新进展

2021年06月18日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药物层出不穷,目前已经迈入免疫治疗时代。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路瑾教授,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目前未被满足的需求及最新进展进行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Q1: 您参与牵头过国内多个骨髓瘤重磅产品的临床注册研究工作,您觉得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这个疾病目前的治疗难点,现有的治疗方案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路瑾教授:

在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里,目前确实存在很多不能被满足的需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由于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任何治疗手段可以治愈MM。尽管各种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抗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在MM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MM最终会面临复发,对于这部分人群,亟须探索新的治疗方式,这也是最为棘手的一点。

二,对于超高危MM患者如何进行更好的治疗以获得长期生存?部分低危MM患者(约10%~20%)是潜在可能治愈的人群,可通过各种新型治疗手段达到治愈。但是,对于超高危MM患者,其总体生存可能不到两年,这部分人群往往在一线治疗后很快复发,尤其在自体移植后可能在半年之内复发,所以对于这些超高危MM患者,我们该如何进行治疗,是否可以将中国特色的CAR-T治疗纳入一线,以及异基因移植能否在超高危人群中发挥作用?这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

三,如何利用MRD检测对现有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组合?随着新兴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如单抗类药物、CAR-T等,使得MM的缓解率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如何判断患者是否该停药、如何进行后续治疗的优化等,MRD检测就发挥了重大价值。然而,中国目前还存在MRD的标准化问题尚待解决,利用MRD检测对现有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组合,可能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以上就是目前中国MM患者可能未被满足的三大方面需求。

Q2: 您觉得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值得关注的治疗进展有哪些?未来哪些药物的上市值得期待?

路瑾教授:

回忆当初刚进血液科时,谈论其他疾病都是缓解不缓解,但骨髓瘤就比较奇怪,谈论的是带瘤生存。如今过去了30年,骨髓瘤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近几年,每年都会出现新的药物、新的进展。个人认为主要有三大进展:

第一,CAR-T细胞治疗,在国际会议如ASH、EHA和ASCO中,CAR-T治疗在骨髓瘤中占据至少1/3 oral presentation的分量。细胞治疗中,尤其是经过基因编辑的 T细胞,在骨髓瘤领域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已经有3个产品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初步数据都显示了非常好的疗效,预计不久会在中国上市,让患者可及。

第二,单抗类药物,从最早的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的问世,至今骨髓瘤领域的抗体类药物已经出现了近10个靶点,针对这10个靶点都有相应抗体在研发,比如抗体偶联药物(ADC)、belantamab mafodotin(BCMA单抗偶联微管抑制剂)、TAK-573(CD38单抗偶联减毒的干扰素),以及去年ASH报道的GPRC5D、FcRH5 等新的靶点。此外,也不乏双特异性抗体、三特异性抗体可能即将在中国启动研发,如同时靶向BCMA和CD3等的双抗。

第三,各种各样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如XPO1抑制剂、BCL2抑制剂、HDAC抑制剂等等。骨髓瘤领域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的方法、新的药物,给骨髓瘤医生及患者不断带来新的希望。

Q3: 您怎么看科济公司和其CT053临床研究结果?

路瑾教授:

科济公司一家本土出身的global公司,在骨髓瘤CAR-T领域做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公司领路人李宗海博士是学医出身,所以会带有医生的情怀,对患者群体更为关注。

目前,科济公司的CAR-T治疗研究结果非常喜人,Ⅰ期数据显示,总体缓解率(ORR)高达10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以上(≥VGPR)以上达70%。由于采用了人源化CAR,其细胞因子风暴(CRS)的发生率更低,非常期待该产品将来能为MM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专家简历


               
路瑾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医学会多发性骨髓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组织细胞

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秘书、委员

中国原发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协作组成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亚太骨髓瘤工作组委员

国际肾脏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研究组委员

主要进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淋巴瘤、细胞免疫治疗等的临床以及实验室的研究。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Awa
                   

评论
2021年11月18日
万志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黄州医院 | 肿瘤内科
可以将中国特色的CAR-T治疗纳入一线,以及异基因移植能否在超高危人群中发挥作用。
2021年06月20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药物层出不穷
2021年06月19日
陈晓燕
六安世立医院 | 肿瘤科
中国MM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及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