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外科分会场丨CSCO尿路上皮癌高峰论坛 2021 HOW WE TREAT UC

2021年05月27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5月23日,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国内开展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倡规范化治疗,积极推动尿路上皮癌(UC)学科发展,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CSCO尿路上皮癌高峰论坛 2021 HOW WE TREAT UC”会议在北京盛大召开。聚焦UC最新研究进展、临床实践难点与热点、精准治疗探索方向,大会特设主会场、内科分会场、外科分会场,一起走进下午外科分会场

外科分会场主席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担任,何志嵩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外科专场的讲题聚焦临床实践中尚存争议的问题,观点碰撞有利于学术发展,希望讨论专家发表真知灼见,开一场有意义的学术会议。

何志嵩教授致辞

第一环节

主持人:何志嵩教授、寿建忠教授、何朝辉教授

何志嵩教授、寿建忠教授、何朝辉教授主持

范晋海教授——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RNU)术后输尿管残端复发的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晋海教授在阐述RNU术后输尿管残端复发的处理原则时表达了以下观点:①低级别肾盂癌无需膀胱袖口状切除术(BCE)证据不足,RNU+BCE仍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标准术式;②输尿管末端切除不完整导致膀胱内复发;③BCE方式多样,内镜方式导致较高的膀胱复发率;④膀胱内复发多位于手术区域;⑤复发的肿瘤与原发BC临床特点不一样,基础特点与原始UTUC同源;⑥UTUC-BC整体预后较原发BC差;⑦UTUC-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对卡介苗(BCG)反应差,需更积极的治疗;⑧UTUC-MIBC全切后的预后较原发MIBC好,需开展更多研究验证;⑨LS-UTUC-BC是否接受免疫治疗疗效佳需进一步探究。

范晋海教授讲课

张进教授——UTUC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朋友or敌人?

上海交通大学张进教授首先介绍了UTUC临床特征、临床分期、临床路径和UTUC指南推荐诊断方法,随后针对UTUC术前输尿管镜检查“是敌是友”问题展开了探讨。张教授表示,输尿管镜检查在UTUC诊断及治疗方面是有价值的,对于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的上尿路占位,输尿管镜检查不是必须的;对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上尿路占位,输尿管镜检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于UTUC,诊断性输尿管镜的检查的利弊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张进教授讲课

黄吉炜教授——输尿管癌的治疗选择:节段切除vs RUN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吉炜教授从一例肾小球滤过率(GFR)良好高级别输尿管UTUC病例切入主题,输尿管癌节段切除为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黄吉炜教授强调,输尿管癌节段切除时要了解以下关键问题:①优缺点;②适应人群;③与RUN对比,预后情况差异;④手术技术要点。黄教授指出,输尿管节段切除有利于保护肾功能,利于高危患者术后辅助含顺铂化疗,较适合高危输尿管下段肿瘤处理。疗效上,对于合适选择输尿管肿瘤行节段切除,长期瘤控与RUN相当。

黄吉炜教授讲课

学术讨论

三位讲者学术分享结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凌琪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赵瑞宁教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国良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希高教授等围绕讲题内容,结合实战经验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刘凌琪教授、赵瑞宁教授、徐国良教授、刘希高教授学术讨论

第二环节

主持人:张爱莉教授、李志斌教授、王智宇教授

蜂蜜浏览器_7.jpg

张爱莉教授、李志斌教授、王智宇教授主持

朱一平教授:高危NMIBC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困难的抉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一平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等对高危NMIBC的定义,朱教授表示,尽管高危NMIBC的定义在不断调整,但其异质性大、侵袭性强、进展率高的特性并无改变。在治疗选择上,高危NMIBC患者可以考虑选择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但极高危患者建议行全膀胱切除术。高危NMIBC患者伴不良病理亚型、淋巴管侵犯时推荐行全膀胱切除术。卡介苗灌注失败的高危NMIBC患者也推荐行全膀胱切除术。此外,VI-RAS评分、EORTC评分等预测模型可帮助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但最终方案还需要结合医生和患者沟通意见综合判断。

蜂蜜浏览器_8.jpg

朱一平教授讲课

沈益君教授——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指征及生活质量评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沈益君教授表示,决定膀胱癌尿流改道的选择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肿瘤本身因素、患者因素和医生因素。多数需要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患者是做可控尿流改道(含原位新膀胱)的潜在人选。选择进行原位新膀胱术的比例并没有随着微创手术(机器人和腹腔镜)的比例增多而增加,近年比例有所下降。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目前没有一致的证据表明任何一种尿流改道的术后生活质量要优于其他(原位新膀胱、经皮储尿囊尿流改道、回肠通道术)。

蜂蜜浏览器_9.jpg

沈益君教授讲课

张争教授——膀胱癌诊断与随访中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张争教授首先介绍了尿脱落细胞学、NMP22、BTA、FISH等目前常见的无创检查手段的特点和应用情况,表示尿液无创诊断技术的意义不是替代膀胱镜,而是膀胱镜的重要补充。DNA甲基化、UriFind、尿液miRNA、尿液DNA和mRNA、多基因panel、尿液外泌体RNA等新型检测手段的应用大大拓展了无创检测技术的应用空间。目前无创诊断技术可用于血尿患者的筛查、膀胱肿瘤随访、监测和UTUC术后监测。蜂蜜浏览器_10.jpg

张争教授讲课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孙益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肖楠教授、山东省立医院曲华伟教授作为讨论专家针对讲题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蜂蜜浏览器_11.jpg

叶孙益教授、肖楠教授、曲华伟教授学术讨论

第三环节

主持人:范欣荣教授、李宏召教授、杜鹏教授

蜂蜜浏览器_12.jpg

范欣荣教授、李宏召教授主持

张崔建教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淋巴清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崔建教授围绕主题介绍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淋巴清扫的背景、盆腔淋巴结分布及引流、淋巴结清扫数量和范围对预后的影响。张崔建教授表示,MIBC与高危、难治性NMIBC的标准治疗为膀胱根治性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研究证实,淋巴结清扫数量与预后相关,建议清扫淋巴结的数量≥16个。此外,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能够发现更多的阳性淋巴结,使分期更加准确,且e-PLND倾向于使MIBC患者获得更佳的预后,但仍需开展随机对照研究(RCT)进一步证实。

蜂蜜浏览器_13.jpg

张崔建教授讲课

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高危NMIBC治疗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表示,多年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BCG灌注依然是HR-N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BCG治疗失败的推荐治疗,早做优于延迟。随后教授分析解读了KEYNOTE-057 II期队列研究、KEYNOTE-057队列A更新数据、SWOG S1605研究、PEMBLA研究数据,并介绍了抗体偶联药物(ADC)、IL-15激动剂、溶瘤病毒、靶向治疗、放疗在高危NMIBC中的应用进展。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免疫治疗全面推进,但给药方式、持续时间、联合方案都亟待探索。尽管缺乏长期的安全性数据,新的治疗方案(包括全身和膀胱灌注)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抗肿瘤疗效、低复发率和/或进展率。另外,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强调,目前可获得的临床数据大多局限于I/II期试验,为了改变目前的临床实践,开展III期试验至关重要。

蜂蜜浏览器_14.jpg

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讲课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兆存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叶雄俊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郭刚教授、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穆大为教授等针对以上讲题内容阐述了个人观点。

蜂蜜浏览器_15.jpg

张兆存教授、叶雄俊教授、郭刚教授、穆大为教授学术讨论

会议总结

大会主席何志嵩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示,在会议秘书张崔建、崔传亮医生的统筹下,本次外科分会场讲题设计和邀请的讲者都非常好,感谢讲者们对学术分享内容的精心准备,报告内容精彩纷呈。也期待今后有更多机会针对以上讲题展开更多深层次交流和讨论。

蜂蜜浏览器_16.jpg

何志嵩教授总结致辞

精彩瞬间

蜂蜜浏览器_516B9772(1).jpg蜂蜜浏览器_516B9816(1).jpg蜂蜜浏览器_516B0118.jpg蜂蜜浏览器_516B9872.jpg蜂蜜浏览器_516B9840.jpg

点击观看大会精彩回放

责任编辑:Marie
排版编辑:H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