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邱录贵教授: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与进展丨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

2021年04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4月16-18日在成都举办了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四川省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华医学会《国际输血与血液学杂志》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暨2021国际淋巴瘤最新进展研讨会”。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的邱录贵教授,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影像学检查及各自的优缺点,以及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评估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详情如下。

               
邱录贵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肿瘤中心主任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研究联盟 副主席  
整合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瘤专业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
《Blood Advances》及《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常务编委
发表论文400余篇,SCI论文120余篇。

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影像学检查

邱录贵教授:多发性骨髓瘤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是由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如RANKL以及其它因子,过度活化破骨细胞所致;另外,瘤细胞也会释放一些成骨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如IL-6抑制成骨细胞生长,最终导致骨代谢失衡,形成溶骨性损害,临床表现为骨痛,甚至可以造成病理性骨折,这些称为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可以导致骨相关事件,包括疼痛、骨折、甚至脊髓压迫。骨相关事件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耐受性、甚至生存的重要并发症。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时,诊断标准中就有骨病的相关指标。

骨病检查的传统方法是普通X线平片,优点是经济便宜,基层医院可以广泛开展,对颅骨等扁骨和四肢骨骼的溶骨性损害的敏感性尚可,但对脊柱骨病以及盆骨骨病的溶骨性损害的敏感性相对不足,往往漏诊。另外对比较小的溶骨性损害,X线平片的敏感性也不充分。全身骨CT,即低剂量全身骨CT扫描,现在优先推荐作为骨病筛查,它的优势比较明显,较传统CT减低了放射剂量,对患者损害相对更小,敏感性较X线平片高,所以现在作为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常规筛查。第三种方法是核磁共振,它的优点是相对比较经济,敏感性比较高,尤其是对脊柱骨病和盆骨骨病检查,能够比较好的反应骨髓内瘤块的浸润,特别是观察骨髓瘤块的变化、是否向外侵润、向骨旁侵润等,其敏感性比较好。第四种是PET-CT,它是影像学与代谢相结合的分子影像检查,已经成为肿瘤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在实体瘤和淋巴瘤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如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中都有广泛应用。现在多发性骨髓瘤中PET-C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能够发现比较小的溶骨性损害,甚至可以发现直径5毫米的溶骨性损害;此外它能较好的发现髓外软组织侵犯,也就是发现髓外浆细胞瘤。但PET-CT也有其局限性,就是价格比较昂贵,此外对非常惰性的一部分多发性骨髓瘤不适用,因为这些惰性瘤细胞代谢不活跃,PET-CT检查阴性。

总体而言,每个检查方法都有其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临床上,骨病评价优先推荐低剂量CT扫描,一部分患者特别是临床研究时为了更好的评估缓解深度和微小残留病时可以结合PET-CT检查,如患者治疗前PET-CT阳性,疗效评估中应该复查PET-CT,评估分子影像学是否达到完全缓解,这是微小残留病监测的很重要的方法(其他微小残留病监测还可进行骨髓二代流式检查和二代基因组测序)。如果治疗前PET-CT阴性,就没有必要使用PET-CT进行疗效评估,除非考虑疾病进展或者是有新的病变,特别是怀疑有髓外病变时,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来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对于基层医院可以采用X线平片作为基本筛查,进一步检查时使用低剂量CT。另外全身功能性核磁作为骨病的评估,对于比较微小的溶骨性损害和髓内浆细胞瘤分布以及髓外浆细胞瘤检查更有优势,可与PET-CT进行优势互补,发挥应有的作用。

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进展  

邱录贵教授: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最主要的应用进展就是作为微小残留病评估的手段。较多研究显示治疗前PET-CT阳性患者经过治疗后转阴,这类患者的生存明显长于没有转阴的患者。随着治疗新药的开发、治疗的进展,多发性骨髓瘤缓解程度越来越深。传统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是部分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完全缓解(CR),这种评估很不充分,不能真正反应多发性骨髓瘤的缓解深度,要更好的反应治疗缓解深度,预测患者生存,目前推荐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既往疗效评估主要采用的是间接手段,如血尿M蛋白做疗效评估,转阴后再流式细胞学评估骨髓中瘤细胞是否低于5%,低于5%就达到了完全缓解。目前看来,这样的评估标准相对比较粗糙,精确度不够,对于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还应进行微小残留病评估。微小残留病评估包括对瘤细胞的直接检测,主要是多参数流式细胞分析方法以及组学方法。另外,就是PET-CT评估,包括骨髓、受累骨骼以及髓外病灶均可评估,分子影像学达到完全缓解能够预测患者的的生存情况,转阴患者有更好的长期生存,否则预后相对较差,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利患者达到更深缓解。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熊凡

                  

评论
2021年04月28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学习了
2021年04月28日
李丽
山西白求恩医院 | 肿瘤内科
特邀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的邱录贵教授,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影像学检查及各自的优缺点,以及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评估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详情如下。
2021年04月27日
杨雪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 | 放疗科
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进展,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