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规范诊疗,多科协作丨第八届公济骨科论坛暨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与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成立仪式顺利举行

2021年03月30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促进骨肿瘤综合诊疗,加强骨转移瘤方面的临床和科研资源共享,2021年3月28日,第八届公济骨科论坛——骨肿瘤分论坛暨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与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成立仪式隆重召开。会议上,众多骨转移瘤专家汇聚一堂,聚焦骨转移瘤治疗进展和研究热点。

GB7A9999.JPG

会议开幕,共庆学组成立

会议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孙伟教授致辞中拉开序幕。随着骨转移瘤发病率升高,骨转移瘤外科治疗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基础研究方兴未艾。为了更好规范骨转移瘤治疗,推广骨转移瘤外科治疗新技术,加强各单位临床和科研资源共享,经中国抗癌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希望在肿瘤抗癌协会的领导下在骨转移瘤的防治中取得突破。

图片2.png

孙伟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郭卫主委致辞,他介绍了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的成立历程,期待多中心共同合作,畅想骨转移瘤的未来发展方向。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牛晓辉教授致辞,期待骨转移瘤的规范治疗和多学科协作,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蔡郑东教授致欢迎词,祝贺骨转移瘤学组成立,讲述了骨转移瘤学组成立的初衷和目标,介绍学组筹建情况,提倡提高骨转移瘤临床治疗水平,加强骨转移瘤临床研究,并公布学组发展计划。

郭卫教授致辞

牛晓辉教授致辞

蔡郑东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汤小东教授宣读学组名单。

GB7A9938.JPG

汤小东教授


学术讲座1: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骨转移瘤外科治疗原则
图片7.png郭卫教授提纲挈领地概括了骨转移瘤外科治疗原则。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常见的转移部位,对于骨转移瘤应进行系统治疗、双磷酸盐和地舒单抗等骨修饰剂、止痛治疗、放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评估骨折风险,选择最熟悉的手术方式。在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内尽量减少复发,降低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由于放疗的进步,微创手术逐渐成为趋势。

 

四肢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图片8.png牛晓辉教授讲解了四肢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骨转移瘤需要进行多模式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的组合。现代成像技术使得骨转移更早被发现,因此外科医生能够在病理性骨折发生前进行干预。手术的目的是减轻疼痛,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骨科材料的创新,重建方式有了更多选择,手术范围得以扩展,疗效也得到增强。需要以多学科方式精心规划,以实现患者最佳和最安全的结果。

 

脊柱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图片9.png

上海长征医院的肖建如教授梳理了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的理性思考。手术是恶性脊髓压迫治疗的重要手段,应注意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把握手术指征,注重原发病的治疗,综合应用手术、放疗、内科治疗等多种手段,行多学科协作。

 

胸腰椎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图片10.p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董健教授讲述了胸腰椎转移瘤的外科治疗。准确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做出准确诊断是这里的基础,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进行局部控制,改善生活质量。应综合使用多种评分及分期进行全面评估。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取决于多元化手段的综合治疗。


外科单元授课结束,王晋教授,汤小东教授,杨志平教授和林秾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就微创手术的综合应用,手术时机,手术指征的把握等热点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学术讲座2:骨转移瘤的治疗热点及机制

 

骨改良药物的再认识
图片11.png

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吴苏稼教授讲述了骨改良药物(BMAs)的再认识。BMAs的主要作用在于预防病理性骨折、骨手术、骨放疗等骨相关事件(SREs),而非在疼痛发生后止痛,因此应早期、长期使用。唑来膦酸是临床功效最为广泛的双磷酸盐,被指南推荐适用类型最多,抑制骨重吸收的活性最强。唑来膦酸联合骨科手术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术后远期预后的额外获益。

 

骨转移瘤的内科治疗
图片12.p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宇红教授讲解了骨转移瘤的内科治疗热点。骨转移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转移类型之一,需要肿瘤内科、骨肿瘤外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和康复理疗科协作进行综合治疗。骨调节药物是骨转移系统治疗的基础,指南推荐双磷酸盐和地舒单抗等BMAs尽早使用并贯穿疾病治疗始终。靶向RANKL抗肿瘤免疫的临床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

 

乳腺癌骨转移的基础和转化研究
图片13.png

华东师范大学的罗剑教授深入讲述了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PCRs)调控乳腺癌骨转移的基础和转化研究。破骨细胞可能是乳腺癌转移前微环境的重要成分,其相关转移前微环境调控骨转移过程的信号通路。靶向该破骨细胞信号通路能有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为骨转移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消融术结合骨成形在骨转移中临床应用
图片14.png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马小军教授讲解了消融术结合骨成形在骨转移中临床应用。射频消融术+股成形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技术,适用于溶骨性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可用于已经发生病理性骨折,不稳定型骨折。使用射频术来建立骨骼空腔,成形术建立骨骼重建。应注意技术的及早、规范、全程使用。

 

脊柱转移性肿瘤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图片15.png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宋滇文教授讲述了脊柱转移性肿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5%~14%的终末期肿瘤患者会发生转移性脊髓压迫(MSCC)。对于MSCC患者,如果神经功能损伤进展缓慢,应先明确诊断、确定病理,再决定最佳治疗策略。综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肿瘤性质、脊柱稳定性及全身状况,评估手术范围、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综合因素,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方案。若出现快速神经功能恶化,需要紧急手术干预。48小时内手术对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显著。

图片16.png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王毅超教授,杨兴海教授,华莹奇教授进行讨论,就免疫治疗等药物的联合治疗,BMAs不良反应,骨转移微环境研究进展等问题各抒己见,发表各自见解和经验。

收获颇丰,圆满落幕

最后,蔡郑东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在本次会议上,骨转移瘤的外科、内科和基础研究领域专家共同进行阐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为观众带来很大启发。期待今后继续加强学术交流,带来思想碰撞。感谢大家支持。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晓栋

评论
2021年04月01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规范诊疗,多科协作
2021年03月30日
徐赓
大同美中嘉和肿瘤医院 | 肿瘤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宇红教授讲解了骨转移瘤的内科治疗热点。骨转移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转移类型之一,需要肿瘤内科、骨肿瘤外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和康复理疗科协作进行综合治疗。骨调节药物是骨转移系统治疗的基础,指南推荐双磷酸盐和地舒单抗等BMAs尽早使用并贯穿疾病治疗始终。靶向RANKL抗肿瘤免疫的临床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
2021年03月30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