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朱陵君教授:从“冷”肿瘤到“热”肿瘤,肠癌免疫治疗继续升温

2020年12月23日

     2020年12月18日,江苏省免疫学会遗传与免疫学组年会暨2020江苏中青年肿瘤遗传与免疫金陵论坛在古都南京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江苏省免疫学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承办。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遗传与免疫学组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党政综合办主任陈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遗传与免疫学组副组长朱陵君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会议聚焦肿瘤遗传与免疫主题,多瘤种、多纬度、多科室、多领域相融合,深入探讨遗传与免疫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转化研究、免疫治疗的趋势等,从理论到临床实践、从西医到中西医结合、从专题报告到经验分享,从线下到线上的全方位展示,是一次中青年专家思维上拓展、技术上提高、能力上升华的一次饕鬄大餐。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大会执行主席朱陵君教授,特此整理访谈内容,与各位读者共飨。

 

朱陵君.png                
朱陵君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十三五”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胃肠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心理协作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遗传性结直肠癌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皮肤与软组织肿瘤分会副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病因学及流行病学专委会副主委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医学部执行常委
业务专长:擅长消化系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等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诊治
研究方向:
1.遗传与表观遗传学因素在结直肠癌中作用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消化道肿瘤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分子表型及其精准治疗。 

您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消化道肿瘤和黑色素瘤方面,请您简要介绍在这两种瘤种上,免疫治疗应用如何?

朱陵君教授:近年来,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兴未艾,食管癌、胆道肿瘤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以肠癌举例,实际上肠癌免疫治疗对微卫星稳定(MSS)肿瘤治疗结果较为平庸,对微卫星不稳定(MSI)肿瘤的治疗效果更好。对于MSI-H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甚至可以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相媲美,无进展生存期(PFS)甚至可以高过一倍,但是获益人群较少。尽管如此,MSS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仍然有希望,确定正确的组合方案将这些“冷”肿瘤变“热”成为我们未来追求的目标。

由于黑色素瘤对免疫治疗非常敏感,多年来,黑色素瘤一直是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先头兵。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并非提高了肿瘤患者的免疫力,而是让患者的免疫力正常化。解除癌细胞对于免疫细胞的抑制,我们常常把这比喻为“松刹车”,但是在免疫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可以松刹车,还可以“踩油门”,从而帮助免疫细胞更好的杀灭癌细胞,使患者的免疫正常化。

中青年专家是肿瘤领域的中坚力量。您认为学组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对青年医生的培养,这其中可能面临哪些阻碍,应采取何种措施解决?

朱陵君教授:青年医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青年医生不仅要拥有娴熟的医学技能,同时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就如同我们经常对患者说的一句话——总是去帮助,常常去安慰,有时去治愈。在锤炼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之我们对患者的关爱,同时辅以宣教、科普,这才是青年医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当然,目前临床与科研的占比较重,如何权衡好这三部分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医生的必备课题。实际上,江苏省免疫学会遗传与免疫学组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省内的中青年专家,希望学组通过搭建平台,加强青年医生的技能培养,推进科普宣教工作,以及人文关怀理念,我们希望能够引领广大青年同道一起前进。

恶性黑色素瘤因为电影《非诚勿扰2》被人们认识,不少人开始焦虑身上的各种“痣”担心其恶化,对于哪些“痣”要警惕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治愈率如何?

朱陵君教授:《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扮演的李香山得了“不治之症”——脚背上的黑痣恶变成了黑色素瘤,最终他为此选择了自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老百姓的恐慌。实际上,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疾病,但是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发病率逐年上升,从而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黑色素瘤的早期临床症状的识别可总结为ABCDE法则:A非对称(Asymmetry);B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C颜色改变(Color Variation);D直径(Diameter),色素斑直径>5~6mm或色素斑明显长大时要注意;E隆起(Elevation)。总之,对于直径偏大甚至超过5公分以上,边缘不光整,颜色比较鲜亮,同时有一些隆起的黑痣黑斑,我们需要加强警惕。

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低,约占全部肿瘤的3%,早期黑色素瘤治愈率较高,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般为5%~6%。黑色素瘤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型,肢端型(足底足趾、手指末端)、黏膜型(包括内脏黏膜、鼻粘膜等)、皮肤型(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皮肤)。我国黑色素瘤与欧美人群差异较大,欧美人群皮肤型比较多见,而中国人群则是肢端型和黏膜型更常见。肢端型和黏膜型较皮肤型的预后更差,并且黏膜型黑色素瘤只有在出现出血、胃肠道症状后经过胃肠镜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因此我们在鉴别诊断之外,还需要做好筛查科普工作。现阶段,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综上,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可能对“癌王之王”——黑色素瘤有效。

责任编辑:Yoly
排版编辑:Yuri

评论
2020年12月27日
程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20年12月25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从“冷”肿瘤到“热”肿瘤,肠癌免疫治疗继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