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刘天舒教授:聚焦肿瘤精准防治与全程管理, 多学科诊疗为生命保驾护航

2020年10月30日
编译:
来源:肿瘤资讯

2020年10月22日—2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举办以“精准防治,全程管理”为主题的中心年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联动召开的形式,邀请全国一流医院权威专家相聚云端开展专题报告,聚焦肿瘤诊断、治疗、预后的全程管理,同时于 10 月 25 日线下召开上海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年会,共同分享、交流肿瘤防治的心得与经验。在会议现场,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刘天舒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此次年会的特色和亮点。

               
刘天舒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肿瘤教研室主任,伦理委员会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防治中心秘书长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专科第七届主任委员
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转化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
CSCO胃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研究专委会常委
上海市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常委

名家荟萃,聚焦肿瘤精准防治与全程管理

刘天舒教授: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此次会议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们将常规的线下会议转变成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模式,同时也更利于知识的传播。复旦中山肿瘤防治中心年会从10月22日开始至25号结束,共设立17个分会场,覆盖胃癌、肠癌、食管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个瘤种,并且邀请了国内外上百位临床肿瘤学家以及从事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的专家。此次大会主题为“精准防治,全程管理”,反映了目前肿瘤治疗临床实践中最精要的一个元素。

所谓精准防治,需要从防到治才能真正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精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更多技术的开展,让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对极早期肿瘤有了更好的掌握,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突破了传统的治疗模式,对肿瘤治疗更为精准。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抑或放射治疗,都较以往能够更精准地到达肿瘤部位,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从而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和细胞。这是肿瘤医学发展的进步。所谓全程管理,意味着肿瘤患者从预防、诊断到治疗的全过程都需要得到专业的管理。

在此次线下会场中,我们启动了复旦中山肿瘤防治中心科普馆。该科普馆由樊嘉院士提名成立。在科普馆中,可线上体验沉浸式的专家指导。该科普馆已经集合了中山医院几十位临床肿瘤专家,从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层面开展科普教育,对肿瘤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科学的指导。这将有利于改善整个社会的肿瘤防治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提高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的目标,虽然这一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精诚协作,多学科诊疗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刘天舒教授:感谢大家关注我们复旦中山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一家综合性的大型医院,来院就诊的肿瘤患者非常多,约占所有就诊患者一半的比例。因此,自2016年我们便正式启动了肿瘤防治中心的建设。中山医院素以肝癌诊治为著名,甚至享誉全球,但实际上除外肝癌治疗,在胃癌、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其他瘤种的治疗上也颇有建树。近年来,随着医院的整体发展,以及对肿瘤治疗的高度重视,肿瘤防治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这些年来,我们已经成了25个肿瘤相关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如颇具特色的胃癌多学科治疗团队、大肠癌多学科治疗团队、肝癌多学科治疗团队等。而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为避免不良反应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免疫不良反应多学科诊疗团队,以期在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保驾护航,实现更好的疗效、更小的毒副作用。

多学科诊疗团队在治疗的过程中,既需要全院的组织管理,又需要各个团队的医生紧密配合,因为多学科诊疗团队突破了医院固有的科室架构模式,在跨科室基础上形成团结协作。肿瘤防治中心在樊嘉院士的领导下,各学科精诚合作,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始终如一地为患者努力着,而这也是我们肿瘤防治中心一贯的宗旨。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亚楠

评论
2022年10月05日
费燕华
江阴市人民医院 | 中医科
学习
2022年08月14日
陈熙
南华大学 | 衡阳医学院
刘天舒教授:聚焦肿瘤精准防治与全程管理, 多学科诊疗为生命保驾护航!
2020年11月16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谢谢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