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心翔教授团队成功实行全院首例TaTME手术,直肠癌诊治原创性工作成果斐然!

2020年08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腹腔镜下TaTME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新技术热点。2020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教授、梁磊副教授成功实行全院首例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aTME)手术及双侧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lymphadenectomy),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周后顺利出院。

2020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教授、梁磊副教授成功实行全院首例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aTME)手术及双侧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lymphadenectomy),该患者为40岁男性,初诊为距离肛门3.5cm直肠癌,局部病期较晚,肿瘤累及整个肠圈,并且合并有直肠周围双侧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转移,患者年纪较轻,有强烈的保肛和生存意愿。就诊后李心翔教授为该患者精心制定了治疗方案,首先行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控制疾病的发展,经治疗患者直肠肿瘤及转移淋巴结明显缩小,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李教授术前仔细分析病情后为该患者成功实行腹腔镜下TaTME手术及双侧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彻底切除了直肠肿瘤和侧方的淋巴结转移,保住了肛门,并且腹部无切口。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周后顺利出院。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教授团队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聚焦直肠癌诊治领域,开展一系列的原创性工作,成果斐然。例如创新性提出以血管为中心入路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新理念——“先血管、后平面;先静脉后动脉;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高位清扫”。国际上首创直肠癌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的无成角双吻合技术,减少腹腔镜下低位吻合口漏的长期隐患,同时在国内最早开展荧光造影的肠吻合血供的检测,使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下降40%左右。团队的研究成果“直肠癌外科治疗全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推广”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近期,针对极低位直肠癌的诊治,李心翔团队精密遵循国际指南,运用综合治疗手段,术前新辅助放化疗,采用目前国际热点手术方式腹腔镜下TaTME及侧方淋巴结清扫,为众多低位直肠癌带来福音,该患者是这一综合手段的集中体现。

图片1.png患者为男性极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离肛门仅有3.5cm,常规行保肛手术非常困难,虽然目前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保肛中的优势地位已经得以体现,然而对于极低位直肠癌(距肛缘小于5cm),由于病灶深入盆腔,尤其男性病人合并前列腺增生、骨盆腔狭窄、肥胖等因素将会导致手术视野难以充分暴露,势必降低肿瘤的根治效果和保肛概率。

腹腔镜下TaTME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新技术热点。该手术采用经肛经腹的“上下协助”方式,经肛组直接从肛缘进入盆底,可以相对容易地完成低位直肠和系膜的完整游离;有效的暴露还有助于保护盆神经丛,增加对术后肛门和性功能保留。此外,常规经腹手术肿瘤的远侧切缘的判断上,术者既往是通过手术器械碰触或助手肛诊来“经验性”地判断,有可能导致远切缘距离不足。而TaTME可经肛直视下离断肿瘤远端直肠,使得远切缘更为精确可靠,以保证肿瘤根治效果。TaTME目前的手术适应证为中低位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对于男性、前列腺肥大、肥胖、肿瘤直径>4cm、直肠系膜肥厚、低位直肠前壁肿瘤、骨盆狭窄、新辅助放疗引起的组织平面不清晰等“困难骨盆”的直肠癌病人。这些患者采用TATME可能更具优势。李心翔教授在英国参加TaTME新技术的系统培训,全面系统掌握此项国际前沿技术,受聘为中国经肛腔镜外科学院的讲师,目前该团队已成功开展20余例,术后恢复良好。

图片2.png该患者同时还合并双侧髂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可达到23%,一旦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则可定义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目前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已使该类病人的存活率有所提高。但仍有多项研究指出,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接受直肠手术的局部复发率为7.2%~11.9%,其中侧方淋巴结复发占52.8%~64.6%。因此侧方淋巴结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而新辅助放化疗难以消除所有的阳性侧方淋巴结,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侧方淋巴结清扫虽然能够降低局部复发率,但难度较高,可能会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而腹腔镜技术因视野清晰,具有放大效果,在狭窄骨盆操作中有助于保护盆腔自主神经,术中的精细操作可减少术中的出血量,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患者术后排便排尿功能正常,恢复良好。

李心翔教授团队注重直肠外科技术的创新与直肠癌规范化综合治疗,使更多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更好生活质量与更高的生存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累计随访直肠癌患者4403例,5年无疾病生存为 65.15%,腹腔镜组的5年无疾病生存为 69.09%,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直肠癌防治工作的规范与创新,李心翔教授与国内21省份的知名结直肠癌专家,牵头成立国家级的直肠癌防治专家委员会,并被选举担任首届主任委员。

正是因为李心翔教授团队在直肠癌治疗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其精湛的外科技术和良好的肿瘤学治疗效果获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9年李心翔教授当选为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腹腔镜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担任CSCO结直肠癌治疗指南执笔人。相信,李心翔教授团队会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勇于开拓创新,在直肠癌治疗中迎难而上,为祖国和人民的健康福祉服务。

责任编辑:Nathan
排版编辑:Nathan

评论
2020年08月06日
蓝轶
自贡市中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学习
2020年08月05日
牛红卫
鹤壁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20年08月05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李心翔教授团队在直肠癌治疗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其精湛的外科技术和良好的肿瘤学治疗效果获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