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0CGOG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场召开!

2020年06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2020年6月10日下午15:30召开CGOG会议的 “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场” ,虽然是小众瘤种,仍然获得大家的关注,全网共2万余人次观看本次会议的直播。本会场由神经内分泌主题演讲和MDT病例汇报两部分组成,主题演讲部分的主持由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白春梅教授担当;MDT病例实战演练则由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陆明教授主持。

神经内分泌肿瘤主题演讲

主持:白春梅教授

图片1.png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贾茹教授首先带来了索凡替尼I/II/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解读:索凡替尼是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双重活性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同时抑制VEGFR1/2/3、FGFR1和CSF-1R等靶点。索凡替尼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 I 期临床研究采用改良费氏3+3剂量递增法,研究结果确定索凡替尼300mg QD口服,连续给药的治疗方式可用于II期研究,其中NET患者疗效显著,客观有效率为38.1%;随后开展索凡替尼治疗晚期G1/G2神经内分泌瘤患者Ib/II期、多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SANET-1研究),结果显示胰腺和非胰腺来源的NET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9%和15%,PFS分别为21.2月和13.4月;SANET-ep研究是在胰腺外NET 开展的III期试验,中期分析提示索凡替尼组的PFS是安慰剂组的2.4倍(分别为9.2和3.8个月),因成功达到PFS预设主要疗效终点而提前终止研究。索凡替尼由此成为全球首个针对非胰腺来源NET人群获得确证性疗效结果的VEGFR抑制剂。目前,索凡替尼治疗NETs的全球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2020年01月20日宣布索凡替尼治疗胰腺NETs的III期临床研究(SANET-p)研究中期分析到达主要终点,并将提前终止该研究。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罗杰教授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异质性,分别从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的异质性、原发瘤和转移瘤分级的时空异质性以及MiNEN组成成分的异质性等角度进行阐述。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多个器官,根据来源可分为上皮型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型内分泌细胞。2018年神经内分泌肿瘤共同分类框架将NEN分为三大家族:分化好的NET和低分化NEC均起源于内胚层干细胞,而神经外胚层细胞起源则通过一系列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演变为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等。随后,罗杰教授通过分享一例胰腺NET G1的病例,同时性肝转移灶分级为NET G2,经过2年后新发肝转移病灶活检为NET G3,提示这类肿瘤的空间和时间的异质性。因此,穿刺活检分级具有局限性。当病理诊断与临床进展不符合时,建议临床再检。最后,针对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的组成成分的异质性、组合形式以及转移特点进行讨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李洁教授分享了晚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药物治疗进展,分别从SSTR相关药物、多靶点TKI、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新的靶点的筛选等方面详细阐述。神经内分泌肿瘤表面广泛表达SSTR,包括SSTR1-5肿亚型,其中SSTR2为优势亚型。利用这项共性开发68Ga-SSA PET/CT等检查技术、SSA类药物包括奥曲肽和兰瑞肽、PRRT治疗更体现检查与治疗的完美结合,此外,针对SSTR2的抗体偶联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神经内分泌肿瘤血供普遍丰富,抗血管生成药物是研究的热点,包括舒尼替尼、索凡替尼等药物均取得良好疗效。免疫治疗在Merkel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已经得到证实,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试验也是如火如荼,免疫单药治疗在NEN中疗效有限,少数患者有效,免疫联合治疗相关研究也在积极探索中,期待后续的研究结果。最后,针对Notch通路、DLL3单抗和Claudin18等新型靶点和治疗药物进行分析,提出未来新型药物研发一定要重视个性的探索,以实现精准治疗,并通过个性探索再加速共性研究,推动NEN的治疗发展。

在讨论环节中,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恩孝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程月娟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薛玲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隋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宇红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孙宇教授针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研发的启示、NEN病理异质性、PD-1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前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图片2.png图片3.png

 MDT病例汇报

主持:陆明教授

图片4.png

第一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应杰儿教授带来一例54岁女性,3年前行姑息性胃癌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窦NET G2 Ki67 10%,术后开始一线索凡替尼治疗,最佳评效PR,PFS 11.4个月;二线参加单药阿帕替尼治疗临床试验,1周期后疾病进展;改行介入治疗TAE+载药微球植入术,1月后评估肝转移灶较强缩小,后腹膜淋巴结较前增大;随后兰瑞肽治疗2月后疾病进展。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的王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石雪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于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宋丽杰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崔湧教授就肝脏介入治疗时机、PRRT治疗、药物选择顺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图片5.png

第二部分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佳艺教授带来一例MEN-1病例,患者为47岁男性,以反复腹痛、腹胀起病,多次行胃镜检查均考虑慢性胃炎;有长期口服PPI史。其大女儿18岁时因“反复低血糖昏迷”诊断“胰岛细胞瘤”行手术治疗。体格检查发现躯干部皮肤散在带蒂结节,外院行皮肤活检:“神经纤维瘤”。入院后基线检查提示纵隔、胰腺和十二指肠多发占位。99mTc-MIBI SPECT/CT 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影提示甲状腺右叶下级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延迟扫描仍见放射性浓聚,血钙、胃泌素、PTH均明显升高,考虑甲状旁腺瘤、胃泌素瘤。胃镜示胃底体交界后壁可见粘膜隆起,十二指肠降部多发粘膜隆起。病理:(体底交界)胃底腺息肉。(十二指肠降部)粘膜慢性炎,多灶神经内分泌细胞呈腺瘤样增生。纵隔肿物穿刺病理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G2,Ki67 20%。68Ga DOTATATE和18FDG PET/CT双显像提示:甲状腺左叶、胸腺、胰腺肿物对两种显像剂均表现高摄取;右甲状旁腺、十二指肠肿物仅在68Ga PET/CT上有摄取。甲状腺和胰腺病灶穿刺活检病理均为NET G2,Ki67 3%。综上考虑诊断为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征(MEN-1),右侧甲状旁腺瘤、甲状腺NET、纵隔NET、胰腺NET和十二指肠肿瘤。患者行善龙治疗1次,周转外院行VP-16+NDP治疗2周期,评估SD。MDT考虑该患者纵隔肿瘤体积较大,建议先行外科手术切除纵隔肿物,择期再行其他部位手术。遂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心包部分切除术,病理符合NET G2。术后第二天出现大量胃分泌物和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经2周的多学科抢救治疗,病情逐渐平稳。术后开始善龙治疗半年后出现新发骨转移,将善龙加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至今。在讨论环节,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原春辉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李晓林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忠武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于江媛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的刘鹏教授就MEN-1常见的发病部位、手术局部治疗的时机、68Ga-DOTATATE PET/CT用于评估疗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射频消融治疗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结

在大会的最后,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李洁教授进行大会总结: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发病率低、异质性强的少见肿瘤。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在这类NEN肿瘤患者中至关重要,推荐进行多学科会诊协助NEN的综合诊治。探索新型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学治疗、局部治疗以及PRRT等合理的联合应用是NEN治疗领域的探索方向。

2.png

1591855691552966.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12月14日
刘祥东
湛江市第一中医院 | 肿瘤科
学习
2020年12月14日
刘祥东
湛江市第一中医院 | 肿瘤科
学习
2020年06月22日
王思敏
江阴市人民医院 | 中西医结合科
索凡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