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肿瘤患者应该如何补充益生菌

2020年01月06日
来源:肿瘤资讯
作者:刘 杏

益生菌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生长制品。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食品。常见种类:乳酸菌,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没有芽孢。包括乳酸杆菌属、链球菌属, 肠球菌属、乳球菌属等。是一种公认的最安全的可食用性益生菌。乳酸菌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常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乳酸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调节免疫力等功效;酵母菌,真核单细胞微生物的统称。大多数为腐生,人类最早开始利用的微生物之一。用来生产制作美味的食物和饮料,如糕点制品和酿酒等。酵母菌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及氨基酸、B族维生素、矿物质、多糖,还具有麦角固醇、谷胱甘肽等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双歧杆菌,一种革兰氏阳性菌,人体肠道内重要的优势共生菌群。因具有果糖-6-磷酸盐磷酸酮酶, 可酵解葡萄糖成为乳酸和醋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致病菌的增长繁殖,改善人体的肠道环境。


益生菌具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只是不同菌株、针对不同肿瘤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目前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有一项89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用益生菌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和安慰剂干预的研究观察到,益生菌治疗通过抑制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衡量益生菌指标有: 菌量、菌株数、防护力。健康的肠道菌群数量多且结构复杂,总数大约103 ~ 1014个,是人体细胞数量的十倍以上。菌量越大,细菌的多样性就越高越好。因此,益生菌制剂的菌株数最少不能少于6个,且应该包括双歧杆菌菌株和乳酸杆菌菌株。当然还是有上限的,同时要考虑到价格/性价比。另外建议在饭后立即吃比较好,因为这时候胃内的酸度被食物稀释,增加了益生菌的存活机会。

 

益生菌制剂对食用量要求较为严格,食用不当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要确定不同肿瘤患者群服用的摄入量,并且有充足的证据,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如固体制剂包括片剂、硬胶囊、软胶囊、颗粒剂、丸剂的每日食用量不应超过 20g,液体口服液和滴剂等制剂每日最大使用量为30 ml等。 益生菌发挥“益生”效果与每天摄入量有密切联系,当经口摄入到达肠道的活菌数量达到107 CFU,才会对人体产生有益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持久摄入一种益生菌产品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有报道显示,部分益生菌由于具备类似细菌的血小板凝集功能, 可能促进感染心内膜炎,一些益生菌能表达溶血素或有降解结合性胆盐的能力。   

 

关于益生菌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涉及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转移。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来自免疫力较差或是肠道屏障不完整的人群。最近有一些报告是关于乳酸菌引起的菌血症,或是败血症。这种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严重的肠黏膜损伤的患者。益生菌引起的菌血症还涉及免疫缺陷患者。尽管由乳酸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相当罕见,临床报告是腹腔内脓肿,与耐碳青霉烯类干酪乳杆菌摄入有关。有报道,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终末期肾病的老年女性患者过量食用乳酸菌的病例发现了肝脓肿。临床研究还发现十例由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乳酸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以前使用益生菌有关。

 

关于从食物中分离出的益生菌的抗生素敏感性或耐药性的信息非常缺乏。研究发现,许多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其抗生素耐药性水平超过了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推荐水平。专家呼吁重新审视、合理修订益生菌安全评价的监管指南。至于重要耐药性基因转移的问题,由于研究的技术困难,关于这一问题的稀少资料。然而,耐药性基因转移到乳酸菌的情况还是相当罕见的。益生菌常与促进耐药性形成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有必要对益生菌进行仔细评估,并慎重考虑免疫缺陷患者或抗生物治疗期间的益生菌使用。益生菌是人体的正常菌落的一部分,其致病性较低,造成感染的可能性也较低,因此益生菌的致病性较低。然而,依旧强烈建议对每一种特定的益生菌菌株进行临床试验,这也可能通过使用分子测试促进对该生物体的深入了解,而这些测试应在参考实验室的严格条件下完成。最后,必须指出,标准的治疗不应被益生菌所取代,而且不应在没有咨询师建议的情况下服用益生菌。益生菌不是治疗任何疾病的替代疗法。所以,请咨询医生后慎重使用。

 

要辨证地看待为肿瘤患者补充益生菌。若肿瘤患者肠道菌群不健康,通过补充益生菌,可能会有助肠道菌群重新实现平衡,从而恢复身体健康。但盲目补充益生菌,不仅不会有益处,因此担心引发条件性感染(比如免疫功能低下)、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耐药基因的传播等问题,反而可能影响肿瘤患者健康。对于一般状态良好的肿瘤患者,是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益生菌,因为人体能够自然获取益生菌。从饮食结构来说,增加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类的摄入,有助于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这些益生菌会在肠道内不断繁殖,并形成肠道保护膜。肿瘤患者下列情况,可在医生指导补充益生菌:胃肠道症状较重者:腹泻病、抗生素相关腹泻、化疗相关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激惹综合征、药物性便秘;乳糖不耐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肝胆疾病者。阻塞胆管胆汁淤积性肝病、药物性重度肝损伤、肝脏多发转移灶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作者简介

刘 杏  临床营养医师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评论
2020年01月16日
李泽华
其他 | 其他
因人而异,因病情不同使用益生菌
2020年01月07日
张亚萍
浙江萧山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20年01月07日
汤继英
十堰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