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ASH对话大咖】宋玉琴教授:具有更高的激酶选择性,奥布替尼在MCL和CLL治疗中凸显疗效及安全性优势

2019年12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瘤病理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在淋巴瘤治疗址表现出卓越的疗效。此次ASH会议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团队报道了新型BTK抑制剂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ICP-022)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奥布替尼应用前景进行了采访,详情如下。

               
宋玉琴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助理,淋巴瘤科主任医师、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秘书长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新型BTK抑制剂奥布替尼为MCL患者带来更优选择

宋玉琴教授:关于BTK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性MCL,奥布替尼实际上不是第一个BTK抑制剂,在它之前已有其他的BTK抑制剂产品。过去复发/难治性MCL患者的平均生存为3~5年,而现在已延长至10~15年,这期间除了一些临床诊疗常规和观念发生改变之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BTK抑制剂这类药物的上市。BTK抑制剂极大地改善了这类患者、尤其是复发/难治患者的生存,获益良多。

对于奥布替尼而言,我们中心从2~3年前开始与诺诚健华公司进行合作,在1期临床研究中入组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MCL等患者中的疗效非常好,而且在药物作用机制上与其他BTK抑制剂也有所不同。之后我们开展了2期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主要纳入了复发/难治性MCL患者。本次ASH会议上,我们报告了该研究截止至2019年9月底的数据。随访时间10.5个月,患者疗效数据很好,在入组的106例患者中,总体反应率为85.9%,基于CT评估的完全缓解(CR)率已经达27.3%,基于PET-CT评估的CR率超过50%。基于这些疗效数据,我认为奥布替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且我为该研究入选ASH口头报告而倍感自豪。

奥布替尼:高激酶选择性、高靶点占有率,安全性更好

宋玉琴教授:最早BTK抑制剂的研发是创新、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们才知晓这类药物的真正作用,但第一代BTK抑制剂其靶向性不够精准,脱靶(off-target)效应导致了相应副作用的发生,如房颤、腹泻以及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等,致使患者耐受性下降,进而限制了患者对该药的长期使用。基于这个背景,研究人员对不良反应的产生机制、患者疗效欠佳的具体原因等问题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一代又一代的新型BTK抑制剂逐渐问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奥布替尼,其激酶选择性更高,最大可能地降低了脱靶效应产生的相应副作用,疗效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研究显示,既往BTK抑制剂可能会产生的出血、房颤、胃肠道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这是奥布替尼的一大特点。

奥布替尼的应用前景

宋玉琴教授:对于奥布替尼,首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牵头的治疗复发/难治性CLL/SLL患者的2期临床研究中表现出很好的疗效,并且治疗这类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已经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其次在我们科朱军教授牵头的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患者的2期临床研究中同样表现出很好的疗效,也即将上报新药上市申请等候获批。此外,现在正在国内进行的临床试验还涉及边缘区淋巴瘤(MZL)、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患者人群,研究入组的速度比预计更快,疗效也较乐观。我们相信奥布替尼在这些类型的淋巴瘤中能产生比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至少可以提供循证医学数据。实际上,除了惰性淋巴瘤或MCL等侵袭性淋巴瘤,BTK抑制剂未来可能在风湿、类风湿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另外,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在DLBCL等某些淋巴瘤亚型中也是未来的一个应用方向。

评论
2019年12月18日
邢莉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谢谢分享
2019年12月18日
胡高青
杞县中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