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tDNA与肿瘤治疗

2019年12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提高广大肿瘤专科医生学术水平,充分把握国际肿瘤学术研究前沿进展动态,进一步提升肿瘤专业诊疗水平,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分会年会暨金陵肿瘤直通车一一疑难肿瘤诊疗论坛"于2019年12月07日至08日在江宁隆重召开。大会"聚焦低发肿瘤、难治性肿瘤及老年恶性肿瘤诊疗进展和挑战",国内外多位著名肿瘤专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主题演讲及疑难病例讨论交流。王彩莲教授就ctDNA相关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王彩莲
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 主任医师

肿瘤学系   副主任  
东南大学肿瘤研究所   所长
德国Ulm(乌尔姆)大学医学博士   东南大学医学博士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委员
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第一届江苏省癌症医学联盟  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   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江苏省化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   委员

民建中央人口医药卫生专委会委员

ctDNA在免疫治疗中发展前景可期

王彩莲教授:ctDNA是肿瘤细胞在坏死凋亡过程中释放的一种游离DNA。ctDNA所包含的遗传信息跟肿瘤组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目前ctDNA在结直肠癌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分别为早期诊断、疗效的评估和监测以及临床治疗的指导(特别是晚期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研究发现正常人循环血液里的ctDNA跟结直肠癌患者相比,癌症病人血液中的ctDNA明显高于正常人。另外, ctDNA是III期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 ctDNA含量越高,预后越差,复发风险更高。另外,在晚期的结直肠癌中,ctDNA可以用来直接检测相关基因突变,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ctDNA目前仅限于临床研究,实现临床推广、应用还需要时间,目前在临床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方面尚缺乏大数据、大样本、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的支撑。技术方面, ctDNA检测目前采用PCR数字PCR以及二代测序等方法。所有检测方法需要标准化的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

免疫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过程当中的热点,同样也是一个难点。免疫相关标记物例如肿瘤突变负荷在许多实体瘤中是免疫治疗的一个生物标志物,其相关的检测技术及标准需要继续标准化。在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方面,假性进展和真正进展的判断是免疫治疗的一个难题。当影像学结果无法帮助我们判断时, ctDNA技术是否能够支撑临床诊断,区分真性进展或假性进展方面大有作为。


评论
2022年01月24日
单永锋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已学习
2020年03月14日
陈海英
其他 | 销售部
学习
2019年12月15日
崔兆勋
陕西省森工医院 | 肿瘤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