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名家共谈肺癌免疫治疗

2019年12月21日
作者: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期,肿瘤资讯采访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的胡春宏教授、刘先领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的邬麟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向华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免疫治疗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胡春宏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肿瘤学教研室、肿瘤研究室主任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会理事
湖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会长
湖南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中西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病理学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分子靶向学组组长

               
向华
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
湖南省介入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介入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外周血管学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青委会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医院协会血管病综合诊疗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放射介入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湖南省外周血管疾病微创介入诊疗中心主任
湖南省临床介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师范大学临床介入医学研究所所长

               
刘先领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博士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务部主任
临床肿瘤学教研室、肿瘤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常委
CSCO胆道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CSCO患者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主委
湖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
省抗癌协会肺癌/肿瘤精准/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鼻咽癌学组副组长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学组委员
                     

               
邬麟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部内二科主任,中南大学肿瘤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常务理事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CSCO罕见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理事长
湖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
湖南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TMB等分子标记物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胡春宏教授:肺癌的免疫治疗,目前最为大众关注是找到适合免疫治疗相关人群。利用分子指标或者敏感指标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免疫治疗相较化疗或靶向治疗价格昂贵,对大部分患者而言负担较重。对医生而言,寻找免疫治疗敏感患者,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而言是合适的,但目前分子指标相关问题仍然存在较大争议。PD-L1和TMB的表达水平对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在不同研究中各有不同。有研究表明TMB高的患者,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但最近的研究Keynote189、021结果表明, TMB似乎并不能预测免疫治疗效果。但此项研究仅仅为回顾性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进行前瞻性研究来证实。就目前而言,仅仅依靠TMB来预测免疫治疗疗效仍然具有很大的不足。PD-L1表达水平,可能优于TMB预测效果。但关于TMB的研究仍然值得探索,因为TMB相关检测、评价方法目前多种多样,这都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相关检测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

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向华教授:免疫治疗目前如火如荼,新辅助免疫治疗给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思路。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是否可以通过新辅助免疫治疗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带来新机会,结果值得期待。但就目前而言,现今的免疫治疗有效率仍然有限,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快对于新的治疗理念的认同,共同探讨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核心之路。就未来发展方向而言,未来免疫治疗会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的方式之一,为肿瘤治疗带来显著的效果。

CASPIAN和IMpower133研究对于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影响

刘先领教授: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进展迅速。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手段相对比较单一。CASPIAN和IMpower133两项临床研究探讨了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总生存得到有效延长。但联合治疗组相对单纯化疗组总生存仅仅延长1~2月,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免疫治疗在广泛期的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是否为最佳治疗方案,抗血管生成药物、小分子TKI和免疫治疗的联合疗效如何,都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索。

小细胞肺癌(SCLC)免疫治疗面临的挑战

邬麟教授: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SCLC的治疗依旧非常困难,除了放化疗,一直没有更好的治疗进展。直到近年来,免疫治疗在SCLC治疗上取得了突破,使得SCLC的治疗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IMpower133和CASPIAN研究显示,采用EP方案联合PD-L1单抗,不论是阿特利珠单抗还是德瓦鲁单抗都能提高患者总生存,IMpower133研究首次将晚期SCLC总生存提高到一年以上,CASPIAN研究结果也令人振奋。相比EP方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提高总生存的幅度达两个多月,这两个个多月生存改善的进展相对于SCLC的整体治疗是一大进步,是里程碑式的进展,但对于患者而言这个进步只是一小步,因为未能从根本上改善SCLC患者的总生存。

如上所述,SCLC免疫治疗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现有免疫治疗对SCLC总生存的改善并不尽如人意,进一步提高疗效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问题;其次,现有两项阳性研究结果都来自PD-L1单抗联合化疗,PD-1单抗如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尽管在NSCLC免疫治疗上获得很大成功,但仅在SCLC三线治疗中显示了些许获益,一线和二线治疗中均未显示阳性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何在,尚不知晓;同时,SCLC异质性非常强,现有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对于异质性很强的肿瘤疗效不好,因为太多抗原产生,导致T细胞无法集中产生有效杀伤效应,所以未来SCLC要如何克服异质性,使免疫治疗产生更强有力的应答,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现有研究显示SCLC并不高表达PD-L1,目前一线免疫治疗得出阳性结果的这两项研究也都没有报道PD-L1表达和疗效的关系,因此未来依赖哪些分子标记物指导SCLC免疫治疗尚不得而知,这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除了PD-1/PD-L1单抗外,还需要继续研发其他免疫治疗新药以用于SCLC治疗,因为SCLC并不完全依赖PD-1/PD-L1通路,因此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使免疫治疗这个武器在SCLC治疗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评论
2020年06月28日
周会会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肿瘤科
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总生存得到有效延长。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优势人群。
2020年04月24日
杜丽坤
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了
2020年03月08日
赵建国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肺癌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