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ASH抢先看】朱华渊教授点评:真实世界研究——Acalabrutinib将成为MCL和CLL治疗新选择

2019年12月06日
整理:肿瘤资讯
点评:朱华渊
来源:肿瘤资讯

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于2019年12月7-10日在美国奥兰多隆重举行。该会议是血液病领域首屈一指的学术会议,汇集了全球血液病临床和实验科学家,共同探讨血液病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本次ASH大会即将首次报道二代口服BTK抑制剂Acalabrutinib在真实世界中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并描述了接受Acalabrutinib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大会召开之前,【肿瘤资讯】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朱华渊教授对该研究进行了精彩点评,详情如下。

背景

Acalabrutinib于2017年10月31日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进展期套细胞淋巴瘤(MCL),目前Acalabrutinib用于MCL的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一线治疗以及复发/难治性(r/r)CLL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广泛开展。已有Acalabrutinib用于MCL和CLL治疗的指南及纲要,但目前仍缺乏真实世界临床应用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分析了真实世界中Acalabrutinib治疗MCL和CLL患者特征。

方法

使用链接到医疗记录(Dx)数据库的IQVIA’s 纵向处方(LRx)数据库进行该回顾性队列研究。入组2017年1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间,年龄≥18岁,在LRx中使用Acalabrutinib且≥1次记录的患者;第一次记录为开始日期。同时患者需在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间有≥1次Dx记录以及≥12个月的基线记录(开始日期前12个月内和12个月以上≥1次LRx记录和≥1次Dx记录)。患者需在开始日期之前≥2次诊断MCL或CLL(未诊断其他癌症),形成两个互斥队列。研究期间患者如有数据质量问题或参加临床试验的证据即除外该患者。用描述性数据总结所有患者基线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并根据此前有无使用过伊布替尼进行分层。分别对MCL队列和CLL队列进行单独描述。

结果

研究共纳入接受Acalabrutinib治疗的264例MCL和204例CLL患者。两组队列中大多数(57.2%MCL,59.3%CLL)为70岁以上患者,MCL中患者中位年龄71.0岁(四分位范围15.0),平均年龄70.5岁(标准差9.7),CLL中患者中位年龄71.5岁(四分位范围15.0),平均年龄69.9岁(标准差11.1)。MCL和CLL中男性分别为76.9%和59.8%,且一半以上患者有商业保险(50.4%MCL,52.5%CLL)。在开始日期前12个月内,MCL和CLL患者的平均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除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分别为1.6(标准差2.2)和1.4(标准差1.8)。高血压(67.8%MCL,67.7%CLL)和感染(28.0%MCL,31.4%CLL)是最常见的合并症。MCL队列患者的其他合并症(≥20%)包括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CLL队列患者的其他合并症(≥20%)包括心律失常、乏力/虚弱、心房颤动(A-Fib)、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超过60%接受Acalabrutinib治疗的MCL和CLL患者有高危A-Fib风险(Chyou, Hunter et al. 2015)。在此前有无接受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治疗方面,37.9%的MCL患者和64.7%的CLL患者此前接受过伊布替尼治疗。开始Acalabrutinib治疗前接受过伊布替尼治疗患者与未接受过伊布替尼治疗患者相比,A-Fib发生风险更高,同时此前接受过伊布替尼治疗患者几种合并症(如:高血压、乏力/虚弱)发生率更高。

结论

这是Acalabrutinib获批后首个真实世界应用中用于治疗MCL和CLL患者临床特征描述。在开始Acalabrutinib治疗前,约1/3的MCL患者和2/3的CLL患者接受过伊布替尼治疗(未探究伊布替尼终止治疗原因)。尽管此前有BTKi暴露患者与无BTKi暴露患者总的合并症指数相似,但Acalabrutinib开始治疗前无BTKi暴露患者高危A-Fib风险更少。关于Acalabrutinib在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专家点评

               
朱华渊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瘤及骨髓瘤学组秘书
南京市医学会血液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第16批“六大高峰人才”
2011年-2012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琳医学院暨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16年7月-2017年7月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博士后。
临床工作十余年,熟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20篇,其中SCI第一作者13篇。

近年来,B细胞淋巴瘤领域涌现出了很多新药,以BTK抑制剂为代表的新药进展使包括CLL在内的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入了“chemo-free”的全新时代。与传统免疫化疗相比,“chemo-free”不良反应更少,疗效更优,同时可以克服不良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促使此类惰性淋巴瘤的治疗目标向停药甚至治愈迈进。

Acalabrutinib是二代口服BTK抑制剂,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MCL的二线治疗。近日,FDA宣布批准Acalabrutinib作为初始疗法或后续疗法治疗CLL或小细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和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也同时批准了这一申请。虽然Acalabrutinib在MCL一线治疗、CLL一线治疗以及复发/难治性CLL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广泛开展,但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应用较少,国内由于药物可及性的限制,相关应用更少。该篇研究首次报道了Acalabrutinib在真实世界应用中的患者特征,提示Acalabrutinib开始治疗前无BTK抑制剂暴露患者高危心房颤动风险减少。

MCL、CLL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数患者合并症较多,常常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因此治疗药物选择方面,除了要考虑药物疗效外,还要兼顾药物不良反应。BTK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心房颤动、腹泻等,可能与药物脱靶效应有关。研究表明,与一代BTK抑制剂相比,Acalabrutinib对BTK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减少了脱靶效应,由此导致的不良反应减少,有望成为MCL、CLL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评论
2019年12月09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了
2019年12月08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
2019年12月08日
施振友
宜春浙赣友好医院 | 内科
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