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起源于骨髓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尚不可治愈。患者多为老年患者,IGHV未突变、TP53突变、复杂染色体核型等高危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开发,以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伊布替尼(Ibrutinib)为代表的靶向药物为CLL治疗打开了新局面,使CLL由免疫化疗时代进入“chemo-free”时代,进一步加深缓解深度,使得CLL的治愈成为可能。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于2019年12月7-10日在美国奥兰多隆重举行。【肿瘤资讯】在追踪报道本次ASH热点研究的同时,特别关注了伊布替尼在CLL中的应用。伊布替尼在一线,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CLL的研究在本次ASH大展风采,本文对部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预告,详情如下。
研究一:E1912研究扩展随访:IR较FCR显著提高年轻CLL患者临床预后
时间:12月7日 8:00 AM
地点:Hall D, Level 2 (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33(口头报告)
研究内容简介:中位随访45个月,IR组无进展生存(PFS)显著优于FCR组(HR=0.39;95%CI 0.26-0.57;P<0.0001),亚组分析显示IGHV无突变患者中IR组PFS同样优于FCR组(HR=0.28;95%CI 0.17~0.48;P<0.0001),IGHV突变患者中IR获益不明显(HR=0.42;95%CI 0.16~1.16;P=0.086),总生存(OS)分析结果将在后续公布。
研究二:伊布替尼联合Venetoclax一线治疗CLL
时间:12月7日 8:15 AM
地点:Hall D, Level 2 (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34(口头报告)
研究内容简介:入组80例患者,92%患者IGHV无突变,伴TP53异常或11q-。伊布替尼联合Venetoclax治疗6周期、12周期及24周期后,骨髓微小残留病变(MRD)阴性缓解率分别为42%、65%和79%。中位随访22.8个月,PFS 98.8%,OS 97.5%。无患者发生CLL进展,仅1例高危(IGHV无突变、NOTCH1突变)患者发生Richter’s转化,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研究三:伊布替尼联合Venetoclax一线治疗CLL/SLL:CAPTIVATE 2期研究MRD结果
时间:12月7日 8:30 AM
地点:Hall D, Level 2(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35(口头报告)
研究内容简介:入组164例患者,基线后任一时间外周血和骨髓的MRD阴性(八色流式<10-4)率分别为75%和72%。伴17p-、17p-或TP53突变、11q-、复杂染色体核型以及IGHV无突变的高危患者的骨髓MRD阴性率分别为75%、70%、84%、83%和81%。中位随访14.7个月,PFS 97%,OS 100%。
研究四:伊布替尼治疗老年CLL患者的早期接受度及预后: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时间:12月7日 2:00 PM
地点:W308, Level 3(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265(口头报告)
研究内容简介:共入组3271例CLL患者,18.2%的患者接受伊布替尼治疗,2014年至2016年伊布替尼一线治疗比例从7%增至36%。伊布替尼治疗中位持续时间13.6个月,一线治疗和二线及以上治疗时间相当。一线伊布替尼开始治疗后的中位OS为30.3个月,二线及以上中位OS为24.6个月(P=0.08);一线伊布替尼终止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4个月,二线及以上终止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5个月(P=0.06)。
研究五:伊布替尼、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Obinutuzumab(iFCG)一线治疗IGHV突变和无17p-/TP53突变CLL患者
时间:12月8日 8:00 AM
地点:Hall E1, Level 2(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357(口头报告)
研究内容简介:入组45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中位随访30.2个月,iFCG治疗3周期后,39%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CR)/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的CR(CRi),89%的患者骨髓MRD阴性(流式<10-4),治疗12周期后,73%的患者获得了CR/CRi,100%的患者骨髓MRD阴性。伊布替尼终止治疗后中位随访18.7个月,PFS和OS均为100%,无患者发生MRD复发、CLL进展或Richter转化。
研究六:伊布替尼联合Venetoclax治疗高危CLL MRD阴性率高【RTS1】
时间:12月8日 8:15 AM
地点:Hall E1, Level 2(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358(口头报告)
研究内容简介:入组35例患者,现报告前26例患者结果。PFS和OS均为100%,联合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的CR率分别为38%和47%,6个月和12个月后的骨髓MRD阴性(四色流式<10-4)率分别为33%和67%。
研究七:伊布替尼联合Venetoclax治疗R/R CLL
时间:12月8日 8:30 AM
地点:Hall E1, Level 2(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359(口头报告)
研究内容简介:入组80例患者,38%的患者伴TP53突变。联合治疗后3周期、6周期、12周期和24周期的骨髓MRD阴性(多色流式<10-4)分别为10%、22%、48%和67%。
中位随访22.3个月,PFS和OS分别为96.3%和97.5%,2例患者CLL进展,1例患者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2例患者治疗期间由于并发感染死亡。
研究八:伊布替尼和Venetoclax靶向不同亚群CLL细胞:药物联合和MRD清除机制
时间:12月8日 12:00 PM
地点:W414AB, Level 4 (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475(口头报告)
研究内容简介:构建体外CLL增殖模型和收集30例CLL患者标本(22例伊布替尼敏感,8例耐药),发现伊布替尼对细胞发育缺乏明显的抑制作用,而CLL对伊布替尼敏感患者标本中,伊布替尼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001),细胞发育能力,导致休眠期CLL细胞死亡。两药联合后,总的存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包括休眠期细胞和分裂相细胞。
研究九:伊布替尼联合疫苗接种早期干预无症状性高危CLL患者2期研究最终结果
时间:12月7日 5:30 PM-7:30 PM
地点:Hall B, Level 2 (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1759(壁报)
研究内容简介:入组44例无症状性高危CLL患者,随机分配至伊布替尼同步肺炎链球菌疫苗(PCV13)、流感病毒疫苗和百日咳疫苗接种(A组,21例)和后续27周期(2年)的疫苗接种(B组,23例)。中位随访2.6年,除外B组中2例患者伊布替尼治疗前疾病进展,2年PFS为92%。以2年为时间截点,33例患者到达截点并终止伊布替尼治疗,6个月PFS为87%。PCV13疫苗,A组中,15/16例患者疫苗接种2周期后抗体滴度显著增加,但12周期后消失。B组患者,8/13例患者抗体滴度增加,但二次接种后无明显增加。流感疫苗,B组患者接种流感A疫苗后产生明显反应,两组患者均对流感B疫苗产生反应。
研究十:一线或前线使用伊布替尼可提高CLL/SLL患者预后
时间:12月8日 6:00 PM-8:00 PM
地点:Hall B, Level 2 (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3054(壁报)
研究内容简介:对单药伊布替尼作为CLL/SLL患者的一线治疗(RESONATE-2研究)和R/R CLL/SLL患者治疗(RESONATE研究)的整合研究,R/R CLL/SLL患者根据既往治疗线数分为既往1-2线组和既往≥3线组。
纳入271例患者,其中一线136例,R/R 135例。一线组中位随访59.8个月,既往1-2线组中位随访66.2个月,既往≥3线组中位随访65.1个月,三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未达到和40.1个月,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未达到和67.4个月。一线或前线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患者60个月后无疾病进展或存活比例更高与既往1-2线组相比,一线治疗降低34%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与既往≥3线组相比,一线组与既往1-2线组PFS均明显延长。高危患者中,一线、既往1-2线和既往≥3线组的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未达到和42.5个月。一线或前线接受伊布替尼治疗可显著提高高危患者PFS(一线vs 既往1-2线:HR 0.64;一线vs 既往≥3线:HR 0.33;既往1-2线vs 既往≥3线:HR 0.51)。一线、既往1-2线和既往≥3线伊布替尼治疗的ORR分别为91%、94%和82%。一线伊布替尼治疗的CR/CRi率最高(一线:30%;既往1-2线:12%;既往≥3线:10%)。
研究十一:伊布替尼治疗伴乙肝感染B细胞淋巴增殖性肿瘤患者真实世界预后分析
时间:12月9日 6:00 PM-8:00 PM
地点:Hall B, Level 2 (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
摘要号:4316(壁报)
研究内容简介:入组27例患者,伊布替尼治疗中位持续时间9个月,总随访时间108个月。所有患者开始伊布替尼治疗前均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27例患者中,8例既往有HBV感染,2例有活动性HBV感染。5例患者开始伊布替尼治疗前进行HBV预防或治疗,1例患者伊布替尼治疗过程中同步进行HBV治疗,4例既往HBV感染患者未进行任何预防。在4例抗HBc IgG阳性患者中,3例合并抗HBs阳性。这4例患者包括1例抗HBs阴性患者,分别正在进行第2周期、第4周期、第12周期和第16周期伊布替尼治疗。截至目前,无HBV再激活证据。
总结
伊布替尼是全球首个上市的口服小分子BTK抑制剂,能够与BTK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残基选择性地共价结合,不可逆地抑制BTK活性,进而抑制BCR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B细胞恶性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治疗CLL的作用。本次ASH公布的多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伊布替尼一线治疗CLL或治疗R/R CLL的卓越疗效,伊布替尼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在初诊或R/R CLL患者治疗中也显示出优越的疗效,MRD阴性率高,使CLL治愈成为可能。同时,伊布替尼可以克服包括IGHV无突变、TP53突变、复杂染色体核型等在内的高危遗传学因素,成为CLL患者的一线治疗和复发/难治性CLL患者的首选药物。鉴于口服给药方式、优越的疗效及副作用小的优势,伊布替尼可全方位覆盖CLL患者治疗,包括年轻和老年患者,体能状态良好和体弱患者,预后良好和高危遗传学因素患者。同时,对于无症状性高危患者以及HBV感染患者,伊布替尼安全性好。因此,伊布替尼可全方位覆盖CLL患者的治疗,提高缓解深度,有望治愈CLL患者。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26824.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31847.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21424.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22516.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31939.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29230.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31732.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25396.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27603.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23327.html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2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