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五届江苏中青年肿瘤菁英紫金论坛精彩纷呈,沈波教授寄语中青年肿瘤医生

2019年10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10月18-19日,“第五届江苏中青年肿瘤菁英紫金论坛暨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诊疗多学科协作学组年会”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召开。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大会执行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沈波教授,介绍本次会议的亮点并寄语中青年肿瘤医生。

               
沈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MDT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候任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
江苏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胰腺专业委员会常委      
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诊疗多学科协作组组长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医学部执行常委
江苏省肿瘤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

第五届江苏中青年肿瘤菁英紫金论坛的五大亮点

沈波教授:本次召开的江苏中青年肿瘤菁英紫金论坛,同时也是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诊疗多学科协作学组年会,今年已是第五届。多学科协作学组与年会的规模以及学术水准每年都在进步,犹记得五年前成立多学科协作学组时,学组成员及参会人员总共只有40~60人,而今年学组成员已将近150人,而且学组成员来自多个学科,包括肿瘤内科、外科、放疗、影像学、病理和基础研究的老师,真正地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的理念。除了成员队伍的壮大,每年的年会规模也日益壮大,学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也越发深入,科研成果越发丰硕。

今年是第五届江苏中青年肿瘤菁英紫金论坛,总体参会人员超过600人次,会议亮点主要包括:第一,会议真正地体现了多学科协作,本次会议汇集了临床肿瘤治疗及科研的多学科多领域专家,为大家进行报告演讲和学术交流;第二,本次参会的专家来自全国各地,除了江苏省内专家,北上广甚至内蒙古、新疆都有专家报名参加我们的会议,说明会议内容精彩丰富,引人入胜;第三,今年的会议增设了免疫专场,众所周知,近年来免疫治疗如火如荼,很多进口及国产的免疫治疗药物走向临床,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交叉融合将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更多获益;第四,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在2019年制定的四个专家共识在本次会议发表,包括止吐、骨髓移植、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相关的指南共识,这体现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姜文奇教授及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对江苏中青年肿瘤论坛的充分肯定,这些指南共识的制定有助于肿瘤学专家和基层临床医生更加规范精准的处理肿瘤治疗相关并发症;第五,本次会议明显地体现了新老交融的特点,既往的会议上我们主要以中青年专家讲课讨论为主,而今年五周年的会议上,我们邀请到肿瘤界的前辈,如姜文奇教授、李进教授、陆舜教授等资深的肿瘤大咖,为本次会议增色不少。因此,本届论坛很好地诠释了“规范、精准、引领、传承”的主题。

中青年肿瘤医生快速成长的三大建议

沈波教授:肿瘤学是医学领域近20年来进展神速的学科,我作为从事肿瘤工作将近30年的医生,自大学毕业到现在,所接触的针对不同瘤种的新药、临床研究,以及治疗理念的更新换代非常之快,应接不暇。这些新知识的出现,一方面要求肿瘤医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地学习吸收,将新的治疗理念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另一方面,中青年医生除了学习还要兼顾很多临床一线的琐碎工作,例如管理患者、书写病例、病案的质量控制等繁重的日常医疗任务,为此,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首先要有自我学习的意愿和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第二,我们应该多建立学术组织平台,年轻医生也要努力寻找和参与这些学术活动,在冯继锋院长的支持下,我们成立江苏省中青年肿瘤多学科协作学组这一平台,吸纳了很多成员,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第三,中青年医生除了广泛接受和掌握肿瘤治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医学知识全盘掌握。


评论
2019年10月24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学习了
2019年10月24日
摄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19年10月24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