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革故鼎新-液体活检专场——学术交流共议发展

2019年10月17日
来源: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肿瘤防治中心

2019年10月18-20日即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亚洲医学周”之亚洲医学创新与学科发展论坛-2019 年复旦中山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复旦中山肿瘤防治中心年会。会议以“协同创新、持续发展”为主题,将围绕最新肿瘤管理及肿瘤学前沿资讯展开深入探讨。

近年来,液体活检已经逐步进入肿瘤临床诊治领域,其可行性及有效性受到了临床的极大关注。液体活检在临床领域的探索和运用也正日益升温。此次会议邀请多位液体活检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液体活检技术新进展、规范检测等话题进行交流。

论坛时间:10月19日 13:30至17点30
论坛地点:中山医院5号楼6楼惠生厅F会场
论坛亮点:
1、液体活检领域专家现场授课,追踪学术最新进展
2、涵盖液体活检最新进展、检测质控等精彩内容

3、设置现场讨论环节,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液体活检论坛负责人

郭玮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精彩内容抢先看

探寻CTC检测技术新方向

点评嘉宾:孙奋勇教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上海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候任主委

上海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委员秘书

讲者:关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检验医学科副主任,华山医院北院检验科执行主任

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秘书长

讲题:肺癌脑脊液转移瘤细胞单细胞测序

关明教授将介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脊液(CSF)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肺癌脑转移诊治中的价值。对正常CSF样本及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CFS样本进行单细胞RNA-seq(scRNA-seq)检测,通过聚类分析发现CTCs中高表达SFTPA,SFTPB,SFTPC,NAPSA,TTF-1和KRT。研究发现来自不同NSCLC-LM患者的CSF-CTC亚集在转录组中具有共性,但患者之间在scRNA-seq图谱中存在异质性。单细胞测序是近年来CTC研究的新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助于阐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使肿瘤的诊治更加精准。

讲者:刘毅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肿瘤学研究室副研究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肿瘤驱动基因分析联盟(CAGC)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讲题:如何更适合临床的应用-CTC检测的未来之路

CTC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其检测和分子分型对于个体化治疗和转移机制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CTC具有广泛的异质性,在外周血中的数量相对稀少,如何尽可能全面的捕获到其整个群体,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后续的检测要求,这是开展CTC相关研究的关键。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CTC与外周血细胞在物理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来实现其捕获和富集。本报告将结合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重点介绍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在未来具有竞争力的方法应该符合什么标准,为更好的在临床开展该项检测提供有益的参考。

讲者:孙云帆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主治医师
讲题:肝癌CTC临床及单细胞组学的研究应用
目前数百项临床试验正在探讨CTC分析在治疗决策中的作用,但缺乏对具有诊断精确度的CTC综合分子表征的分析。通过将CTC纯化分离与单细胞非随机全基因组扩增方法相结合,定义基因组完整性指数,鉴定适合于分子表征的单细胞(例如:点突变的诊断分析、基因扩增、单细胞全基因组)。该方法能够评估HCC患者的单个CTC的分子异质性,轻易识别原发性肿瘤和CTC之间潜在高度相关性的基因组差异。个体CTC之间的微观异质性分析可为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必要信息,并阐明获得性耐药机制。

聚焦ctDNA临床应用最新进展

点评嘉宾:张新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肺部肿瘤与呼吸介入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常委
讲者:徐国宾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检验科主任
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临床化学组组长
讲题:传统和新型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识别术后复发高危人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传统结直肠癌实验室筛查有粪便潜血愈创木脂化学检测(gFOBT)和高敏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两种方法,其筛查的敏感性只有30-65%,假阳性高达20%以上。肠镜筛查准确,但具有侵入性,需要肠道准备,右侧肠道肿瘤也有遗漏,依从性差。近些年来粪便单个或多个基因甲基化实时荧光PCR检测和利用游离DNA检测循环血单个或多个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喜人的进展。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通过二代测序检测循环血ctDNA突变较蛋白质标志物CEA水平可以更加有效的筛出预后不良的患者。
讲者:史颖弘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讲题:ctDNA在肝癌中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前瞻性纳入41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病人进行ctDNA突变分析,发现50%的病人在根治性切除术后10天内ctDNA突变数量及频数有显著降低或者消失,提示预后较好。而ctDNA突变数量及频数无明显下降甚至有新的突变产生的病人预后较差。通过高通量外显子测序结合ctDNA突变分析,构建了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特征ctDNA突变谱。通过与传统检查相比,ctDNA突变能够更早的预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ctDNA结合AFP能够更好的预测术后高危复发风险病人,为指导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关注液体活检临床检测的质量控制

点评嘉宾:刘善荣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
全国卫生产业协会实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讲者:李冬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主任,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主任
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
讲题:外泌体临床应用的质量保证
外泌体作为液体活检的“第三驾马车”,由于能携带丰富的肿瘤物质(包括蛋白质、RNA和DNA),为实现疾病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新方式。近年来,外泌体在肿瘤基础研究、转化应用和诊断治疗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外泌体技术在临床应用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想要真正实现临床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外泌体分离方法丰富多样,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外泌体内含物的分析技术也未形成共识。外泌体标准化之路,道阻且长。李冬教授将针对外泌体临床应用的质量保证进行详细的介绍。
讲者:郭玮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讲题:ctDNA检测的全程质量管理
ctDNA作为液体活检代表性的指标之一,在肿瘤伴随诊断、精准用药、耐药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都最具临床应用前景,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与认可。如何进行ctDNA检测的质量控制,是实现ctDNA临床应用的第一步,也是确保临床有效性及临床实用性的重要内容。报告中郭玮教授将介绍ctDNA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本实验室在ctDNA检测及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及成果,对ctDNA检测项目的性能确认、质控要点、临床验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会场路线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号楼6楼惠生厅


评论
2019年10月18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了
2019年10月18日
余杰
承德市中心医院 | 内科
学习
2019年10月18日
赖宗浪
重庆市中医院 | 肿瘤科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