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二届How I Treat及淋巴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姜文奇教授:中国淋巴瘤诊疗——上下求索 任重道远

2019年09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8月3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和《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杂志社共同承办的“第二届How I Treat及淋巴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暨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隆重召开。近年来,淋巴瘤诊疗方面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淋巴瘤亚型得到认识并且有了更多的治疗手段以供选择。【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姜文奇教授就我国淋巴瘤诊疗的的现状、进展及挑战等多方面进行了分享,详情如下。

               
姜文奇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卫生部肿瘤规范治疗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专家
卫生部肿瘤治疗临床路径指导委员会专家组专家

中国淋巴瘤诊疗的难点与挑战

姜文奇教授:目前而言,我国整体淋巴瘤治疗水平层次不齐,一些大型医学中心诊疗水平较高,甚至可以与国际接轨;而中小型及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诊断尤其是病理诊断方面。淋巴瘤分类繁杂,亚型八十余种,对淋巴瘤的精确诊断要求病理科医师业务水平过硬,但基层单位高水平病理科医师往往较为匮乏,无法做到精确诊断,从而无法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这一目标。淋巴瘤诊疗需多学科参与共同,这在基层单位也较难实现。此外,在上市治疗药物方面,我国与国际仍存在一定差距。国际上已上市或进行至后阶段临床试验的药物,在国内暂时还无法使用,这方面的差距也影响了我国淋巴瘤治疗的进展。

淋巴瘤治疗进展

姜文奇教授:自1998年CD20单抗上市后,淋巴瘤药物治疗进入新时代。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层出不穷,比如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此外还有PD-1/PDL-1单抗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新药或技术的出现,淋巴瘤治疗有了更多新式武器。如何将这些新型治疗手段之间以及传统治疗及新药/技术治疗更好的联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多角度提升淋巴瘤疗效

姜文奇教授: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着手提升淋巴瘤的治疗效果。首先是诊断,一方面需要高水平病理医师的协助,此外免疫组化、分子影像以及基因检测等诊断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达到精确诊断。其次,临床方面应大力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让影像医师、放疗医师、病理医师、外科医师等共同参与到淋巴瘤诊疗工作中,积极推广新型药物或技术的应用,综合各种力量,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从而提高淋巴瘤整体疗效。

评论
2019年09月26日
蔡迎春
鲁西南医院 | 肿瘤科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