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华夏胸部肿瘤论坛】周彩存教授专访:免疫治疗重塑肺癌治疗格局

2019年09月0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8月9-10日,2019华夏胸部肿瘤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德肺癌论坛、第四届肺癌精准治疗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和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联合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联合承办。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就肺癌免疫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大会盛况进行专访。

               
周彩存
主任医师、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CSCO 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委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委
上海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委会主委
上海市领军人才、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
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教育委员会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控烟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

               
何雅億
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肺癌防治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秘书
ASCO、ESMO及IASLC会员。
2017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
2017年参与获得上海抗癌科技奖二等奖
2018年参与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何雅億博士:近年来肺癌免疫治疗飞速发展,您作为肺癌界的大家,能否请您首先谈谈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

周彩存教授:免疫治疗发展非常迅速,本次华夏胸部肿瘤论坛中免疫治疗的学术内容持续整个上午,足以见免疫治疗的重要与火爆。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改变超过半数以上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免疫联合化疗成为标准治疗;PD-L1高表达患者,免疫单药治疗成为标准;局部晚期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德瓦鲁单抗维持可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也成为标准治疗;以上足以说明免疫治疗的地位正在迅速提高。

通过免疫治疗,部分晚期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既往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但通过免疫治疗可达15%左右,PD-L1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40%,免疫治疗让患者生存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好。

何雅億博士:肺癌免疫治疗时代,在不加选择的肺癌人群中,免疫治疗有效率大概只有20%左右,想请您谈谈如何提高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有效率?

周彩存教授:对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是PD-L1高表达的患者,或者是“热”肿瘤,而对免疫治疗没有疗效的往往是“冷”肿瘤,PD-L1低表达患者。要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有效率,需要使“冷”肿瘤变成“热”肿瘤。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化疗和放疗。因此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无论PD-1单抗还是PD-L1单抗联合化疗,或是联合放疗都取得很好的疗效。将免疫治疗与放化疗结合,可能会使免疫治疗疗效得到更好的改善。除此之外,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如阿帕替尼联合PD-1抗体的治疗,也取得很好疗效。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方法众多,相关数据已经公布,同时中国也开展了众多相关研究。

何雅億博士: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目前免疫治疗的疗效有限,对于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周彩存教授: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与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并不一样,往往其肿瘤突变负荷比较低,多属于“冷”肿瘤,因此单用免疫治疗效果欠佳,需要联合治疗来进一步提高疗效,可以联合化疗,联合阿帕替尼,都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疗效。但有一点需要强调,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免疫治疗一定是在靶向治疗失败后再与化疗联合应用,初始并采用免疫联合化疗获益不如靶向治疗。现有数据显示,靶向治疗失败后,PD-L1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可以明显增加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得到提高,是未来需要探索的方向。

何雅億博士:最后请您介绍下本次华夏胸部肿瘤论坛的亮点? 

周彩存教授:2019年华夏胸部肿瘤论坛是继中德肺癌论坛之后的另一个冠名,中德肺癌论坛到已经举办到第11届,第一届时参会人数只有200余人,去年达到1000多人。今年尽管受到台风的巨大影响,仍有800余人参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肺癌领域专家均有参会,因此会议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学术内容上,从既往单一的化疗、靶向治疗,延伸到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用药顺序、放射治疗、外科手术等各个方面,会议覆盖越来越广,内容涉及早期肺癌、晚期肺癌、检测等等。总体而言,中德肺癌论坛学术内容的进步,与国内肺癌诊疗发展同步,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精准治疗的联合,免疫治疗的联合。除此之外,少见驱动基因,如NTRK、RET等,得到更深入的认识,最后转化研究以及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同样是未来关注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