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华夏胸部肿瘤论坛】Paul A.Bunn教授专访:肺癌治愈之路需要联合治疗

2019年09月0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8月9-10日,2019华夏胸部肿瘤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德肺癌论坛、第四届肺癌精准治疗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前ASCO、IASLC主席Paul A.Bunn教授,分享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1566873144.png                
Paul A. Bunn, Jr.
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特聘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肺癌研究中心James Dudley名誉教授
前IASLC理事会核心成员、主席、CEO
前ASCO主席

1556094834.png                
何雅億
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肺癌防治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秘书
ASCO、ESMO及IASLC会员。
2017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
2017年参与获得上海抗癌科技奖二等奖
2018年参与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何雅億博士:PD-1/PD-L1抑制剂为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带来了长生存,能否首先请您谈谈免疫治疗在肺癌的治疗现状?当前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Paul A.Bunn教授: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当前的目前是药物预防肺癌发生,有效地治疗已经诊断为肺癌的患者。约有一半的患者在诊断之初就已发生全身转移,因此必需通过全身治疗才能有效治疗转移性疾病。过去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化疗,众所周知,化疗有许多副作用且不能达到治愈的目标。

近年发现,发生免疫逃逸是肿瘤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细胞虽然可以杀死癌症细胞,但癌症细胞通过产生PD-L1的蛋白,阻滞免疫细胞对其的杀伤能力。PD-1/PD-L1抑制剂是能够阻断PD-L1作用的药物。目前PD-1/PD-L1抑制剂已在PD-L1高表达的转移性肺癌中进行了很多治疗性研究,单独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肺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30%,虽仍不理想,但较既往化疗的5%已有明显进步。对于PD-L1低表达的患者,PD-1/PD-L1抑制剂通常需与化疗联合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如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联合,对于PD-L1 TPS评分低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15%,15%相较于5%仍是巨大进步,但依旧无法治愈患者。所以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其他治疗方法,主要是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以进一步改善生存并治愈患者。

何雅億博士:对于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您又是如何看待的,是否只是关注于PD-1/PD-L1抑制剂?

Paul A.Bunn教授:癌症细胞非常聪明,能采取多种方法避免被机体免疫细胞杀死,如上所述,其中之一就是过表达PD-L1蛋白,但这只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追杀的一种方法。肿瘤细胞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称作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阻滞免疫系统中的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目前其他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系统杀伤的治疗正在探索中,既有单独治疗应用,也有与其他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目前至少有50个免疫相关靶点正在研究中,希望未来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治疗结果,也希望更多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作更早分期肿瘤治疗的研究,以期通过免疫治疗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的治愈率,但这一切有待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

何雅億博士: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非常重要的靶点,能否请您谈谈当前治疗的现状,面临哪些挑战?

Paul A.Bunn教授:在中国,由于某些原因,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明显多于北美与欧洲,可能超过40%。因此除了考虑哪些患者携带EGFR突变以及如何进行治疗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如此之多?是环境、空气污染还是遗传因素?患者是否因为HLA和免疫系统的变化使得这些特殊突变不能很好的被机体消除,这些我们仍不清楚。

现在清楚的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既有老药也有新药,老药虽然有效,但因为癌细胞可以发生新的突变导致药物治疗失败,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老药不能穿越血脑屏障,因此发生脑转移时,疗效很差,而且在使用早期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肿瘤发生脑转移非常常见。新一代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使患者缓解持续时间更长,主要源于其可以阻止继发性突变并可以穿越血脑屏障。我个人认为,新的EGFR抑制剂对于治疗有更大的作用,但不幸的是,即便是第三代EGFR抑制剂也不能治愈患者,因此在现阶段需要联合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不过免疫抑制剂似乎并不能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很好的协同发挥作用,因此尝试其他类型治疗,如抗血管生成治疗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改善治疗反应持续时间以及治愈可能。

何雅億博士:对于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您又是如何看待的?是否可能会有第四代、第五代TKI?或者是免疫治疗?

Paul A.Bunn教授: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一些耐药突变有治疗作用,如T790M突变,因为可以穿越血脑屏障,所以接受像奥希替尼这类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很少发生脑转移,当然其他具有同样作用或更优作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正在研发中。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虽然比较昂贵,但的确更有效,所以应当首选。同时在治疗后复发时,最重要的是进行活检,明确导致复发的原因。有时是其他分子事件导致的复发,此时应使用其他相应的靶向药物。所以摆在面前的问题仍是如何联合治疗以更好的改善治疗结果,甚至是治愈。如上所述,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只增加毒性却不能提高有效性,但我个人依旧坚信,联合治疗是靶向治疗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Z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