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中华肿瘤大会肝脏肿瘤专场 | 聚焦肝脏肿瘤治疗,探讨肝脏肿瘤的个体化及多学科治疗

2019年07月02日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

2019年6月27~30日,“2019年中华肿瘤大会“在美丽的广州市隆重召开。其中,肝脏肿瘤专场在6月28日下午举行,包括的樊嘉院士在内的国内多位著名教授针对肝脏肿瘤的诊疗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大会开幕及致辞

会议伊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樊嘉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与感谢,并给予深切致辞。樊院士指出,肝癌目前作为肿瘤的第二大死因,即便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患者预后仍不理想。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及多学科之间是未来肝脏肿瘤的发展方向。1.jpg

肝癌个体化外科治疗

开幕式结束后迎来了名师讲坛的环节,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沈锋教授重点讲解了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沈教授指出,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临床指标,首先,基于MVI预测有利于建立术前个体化治疗决策,已获得的研究证据如下:①J对于MVI阴性单发的肝癌患者,肝移植疗效优于肝切除。②对于MVI阳性患者,解剖性切除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③MVI阳性的患者,合理输血并不增加复发风险。④对MVI阳性患者应用介入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其次,在抗复发治疗方面,目前有5种基于病理MVI的抗复发转移方案。2.jpg

ALPPS治疗不可切除的巨大肝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周俭教授针对“ALPPS治疗不可切除的巨大肝癌”的话题进行深入展开。首先,周教授直接指出了当前巨大肝癌手术的治疗瓶颈:剩余肝脏体积(FLR)不足。而针对FLR的不足,近年来诞生了ALPPS手术治疗,研究显示:ALPPS治疗在1~2周内使残肝体积增大约47%~110%,进而在短期内获得巨大或多发肿瘤切除的机会。综合多项研究数据显示,术后90天的死亡率为9%左右。此外,与ALPPS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胆红素峰值>5mg/dL、年龄>65岁、肥胖、FLR/体重<0.4%及I期术后并发症大于IIIa级等。在ALPPS手术操作的改进方面,周教授谈到了术中胆漏的检查,降低术后并发症。随后,周教授介绍了多例ALPPS手术用于不可切除的巨大肝癌的病例,显示了ALPPS的实践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开展了首例ALPPS手术,该患者为结肠癌术后肝多发转移,ALPPS术后疗效良好,目前无瘤生存达4年6个月。总体上,ALPPS是一项全新/复杂的手术方式,需谨慎开展,但在不可切除的巨大肝癌中或许可发挥更重要的价值。3.jpg

微波消融vs手术切除治疗≦5cm的肝细胞肝癌

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梁萍教授对该话题进行了讲解,微波消融在大肿瘤治疗中具有优势。梁教授介绍了解放军总医院开展的一项研究,共纳入210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接受微波消融治疗或手术切除治疗。经过随访发现:微波消融和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总体生存(OS)、无疾病生存(DFS)及FIR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分层分析发现,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分别可为高NLR和低NLR患者带来更好的OS。4.jpg

不同临床分期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策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针对“不同临床分期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的讲题进行深入解读。多学科治疗(MDT)在肝癌的治疗方面具有合理选择方案及有效联合的两大优势,而联合治疗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Surgery等杂志上的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小肝癌(≦2cm)而言,以射频消融(RFA)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在疗效上与切除相似,但并发症更少。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首选的治疗手段。而随着靶向药物的进展,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索拉非尼或伦伐替尼、或TACE联合PD-1/PD-L1抑制剂在高危复发肝癌中具有重要价值。5.jpg

BCLC B期HCC治疗方法进展及争议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黎乐群教授围绕该话题进行了阐述及讲解。目前,BCLC分期系统是国际上常用的HCC分期系统,但B期患者存在明显的异质性,BCLC分期系统推荐的治疗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目的,因此其治疗存在较大的争议。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进展及争议方面,黎教授指出:①越来越多的文献和指南表明,用外科手术切除替代BCLC分期推荐的TACE是更好的选择,其疗效良好。②对于不能外科治疗的患者,在TACE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亦可改善疗效。③放射治疗HCC的疗效进步显示了其在BCLC B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④进一步的亚型分组,有利于BCLC B期患者的疗效判断及治疗方案选择。6.jpg

病例讨论

在病例讨论环节,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天强教授介绍了1例介入术后的肝癌患者,术后并分别探讨了TACE、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3种术后辅助治疗的应用价值。宋教授与讨论嘉宾、参会代表围绕新辅助治疗是否可作为高复发风险肝癌的常规治疗、新辅助治疗的个体化选择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讨论。7.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王征教授带来了1例肝细胞肝癌术后5年复发的患者,并针手术切除±RFA、TACE、肝移植、全身放化疗等MDT治疗手段进行了深入讨论,此外,仑伐替尼在该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最后围绕PD-1单抗是否继续应用进行了交流探讨。8.jpg

会议总结

会后樊嘉院士接受了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公众服务平台的专访,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的孙惠川教授一道就“肝癌的未来研究方向”以及“肝脏外科医生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两大问题进行了访谈。樊嘉院士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强调肝癌治疗的进展需要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推动,对于当今时代下的肝脏外科医生而言,不应仅满足于外科手术的锤炼,并且应不断加强和提高对肝癌药物治疗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高肝癌治疗水平。


樊嘉教授专访视频

ac9143f37e524614f62514ee03a5a674.jpg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精彩回放

评论
2020年07月30日
孙泽辉
唐山市第三医院 | 肿瘤外科
学习
2020年06月22日
王运龙
鱼台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
2019年07月04日
杨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