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中华肿瘤大会】名家汇聚,精彩继续

2019年06月30日
作者: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协办的2019中华肿瘤大会于2019年6月27—30日在广州隆重召开。6月29日,大会精彩继续。多学科、多瘤种交叉,横向学科与尖端探索并存,国际名家与顶级学者汇聚,这里有你意想不到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端起小板凳,让我们一起聆听精彩。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顾晋教授:结直肠癌微创时代的开腹手术

顾晋.JPG

在结直肠领域,微创手术正在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我们必须承认微创时代的到来,但开放手术对青年医师的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要求微创手术要由有经验的医生完成。临床中微创手术需要选择进行,特殊情况下的开腹手术依然无法替代,诸如肥胖、高龄、T4肿瘤、巨大肿瘤的患者。在困难的结直肠癌中尤其需要开腹手术,如结直肠癌侵犯骶骨、局部进展期和复发直肠癌的扩大切除手术等。在战争、地震、自然灾害急救等紧急情况下,没有机器人,没有微创时开腹手术就是生命的重要保障。无可否认这是一个微创的时代,学习微创手术是我们的根本,必须学习好,但请不要忽略开腹手术的作用。开腹手术是100多年的积淀,那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不要舍弃开放手术的技术,做开腹手术不丢人。仰望星空时也要脚踏实地,秉承工匠精神用真心去学习每一项技术。你身无绝技,岂敢行走江湖?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徐忠法教授:中国癌症防控策略思考

徐忠法.JPG根据2019年中国癌症最新数据报告,我国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民众对于癌症的负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对比中美癌症统计,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贫富差距问题、医疗保险状况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分期。决定癌症生存率是诊治技术吗?不全是,至少多数不是,因为自然因素大于人为因素。决定癌症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病种及生物学特性、分期(早诊)、治疗技术、经济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国家综合防控策略。筛查能提高肿瘤生存率吗?能,但只针对部分肿瘤,不能在所有癌症中获益。早诊早治对提高肿瘤生存率重要吗?是!对所有肿瘤。让我们一起努力,改变肿瘤诊疗未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及最新进展

周检.JPG

中国仍然是肝癌发病重灾区,但新的进展促进肝癌诊疗规范的更新,提高了肝癌生存率:肝癌早期诊断方法日益进步,外科治疗方法及理念不断更新,经动脉局部治疗方法在改进,系统治疗爆发式重大突破,而精准及序贯治疗更是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周教授特别强调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支持,尤其应加强癌症治疗后的关注(康复)。

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主任梁萍教授:肝癌不同消融技术方法的对比与进展

梁萍 - 副本.JPG

肿瘤消融模式主要有化学消融和能量消融,其中能量消融又分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超声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不可逆电穿孔等。回顾肿瘤热疗的历史,其历经个案阶段、临床摸索阶段、新体系形成阶段、多学科联合的肿瘤温热辅助治疗模式(20世纪以温热辅助治疗为主联合放化疗是肿瘤的治疗模式)、热消融为主导的肿瘤治疗新模式(21世纪进入以消融为核心多种消融技术应用的新时代)。微波和射频是目前最常用的消融治疗方法,在肝肿瘤中得到广泛认可,已成为早期肝癌继手术之后另一种根治性治疗方法而被列入国内外指南。对于未来消融技术稳步发展的目标便是精准化治疗。

电子科技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主任郞锦义教授:原发性脑胶质瘤治疗进展

郞锦义.JPG

2019ASCO脑胶质瘤诊疗领域有哪些重要进展?郞锦义教授为我们做了非常详细的梳理。在原发性脑胶质瘤治疗中,单纯的病理学标准不能够精准地显示不同的生物学亚组,更精准的诊断目标需要分子病理联合诊断,如推荐的WHO2016分级。2015年ASTRO首个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指南颁布,有效指导了胶质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而在2018年,我国也发布了中国脑胶质瘤的首个放疗共识,非常值得称道。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鼻咽癌治疗的新进展

马骏.JPG

早期鼻咽癌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为95%,中晚期则为50%,提高鼻咽癌的生存率必须确立鼻咽癌最佳放化疗综合模式。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大剂量顺铂+氟尿嘧啶毒副反应严重,高达42%,并且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如何避免鼻咽癌的过度治疗,将医疗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马骏教授在不断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其主持的临床试验研究最终确立了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中,GP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之一。该项研究成果随后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是中国大陆肿瘤学临床研究的首篇。此项研究将再次改变世界鼻咽癌的治疗方式。《柳叶刀》(The Lancet )杂志则迎来自1923年建刊以来首次为中国内地学者撰写Seminar。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王理伟教授:胰腺癌药物临床研究新思路新策略

王理伟.JPG

2018年,CA报道全球胰腺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列第7位,2016年CA报道2015年中国胰腺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列第6位。胰腺癌以其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而早期诊断率低、5年生存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成为当之无愧的“癌症之王”。在胰腺癌临床研究中,药物治疗的作用凸显,应加强胰腺癌转化和临床研究。细数1996—2019年胰腺癌药物治疗方案沿革,全球胰腺癌临床药试验在近10年内迅速增加,中国胰腺癌临床研究注册数量也显著增加,其中与靶向、免疫治疗等相关的试验占比超过20%。王教授认为,胰腺癌临床药物研究的新策略应是转化研究与新药研究的结合,即现有药物的新组合与应用,抗胰腺癌间质与微环境治疗,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和抗胰腺癌免疫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成锋教授:胰腺癌诊疗现状——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

王成峰.JPG

世界范围内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发达国家及中国中心城市尤甚。其病因和机制不清楚,早期诊断仍是世界性难题,疗效极差。几十年来,胰腺癌的疗效虽有提高,但微乎其微,仍是一个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相等的恶性肿瘤。当前,手术是胰腺癌“治愈”的唯一希望,是综合治疗的基础。但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且逐年增高,术后5年生存率仅15%~25%,10年生存率仅3.9%。目前胰腺癌常用治疗方案有效率低,胰腺癌靶向治疗生存期延长仅0.3个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疗效与宣传报道相差甚远,而放疗对胰腺癌疗效不理想。胰腺癌三级预防均已陷入瓶颈。而IORT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模式之一。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教授:胆道肿瘤内科治疗进展

梁后杰.JPG

胆道系统肿瘤是起源于胆囊和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对于胆道肿瘤的内科治疗进展,梁后杰教授用丰富的案例为与会者从晚期胆道肿瘤一线、二线化疗选择,胆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分子分型及治疗趋势,免疫治疗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脉络清晰,条分缕析。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林英城教授:食管癌的治疗进展

林英城.JPG

中国城乡十大肿瘤发病构成及诊疗现状研究显示,2012—2015年食管癌5年相对生存率总体为40.5%。手术切除仍然是可手术食管鳞癌的主要治疗选择。术前联合铂类和紫杉醇类或氟尿嘧啶的同期化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生存。复发或转移食管鳞癌已从细胞毒药物向抗血管形成及免疫治疗发展,抗血管形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PD-1/PD-L1抑制剂已成为治疗选择,而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抗血管形成一线治疗正在研究中。展望未来,不同食管鳞癌分子分型将是未来精准治疗的选择。

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程颖.JPG

免疫治疗改变了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成为小细胞肺癌三线和一线治疗新的标准,同时也开启了寻找适合的人群、理想的治疗时机和最佳治疗策略的探索。中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多靶点抗血管药物惊艳了小细胞肺癌三线及后线治疗,安罗替尼联合其他疗效以及迁移一线、二线治疗是未来探索的方向。新型的化疗药物Lurbinectedin在二线及以上小细胞肺癌的显著疗效看到化疗依然是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基石,期待大样本3期研究进一步证实疗效,以提供更多安全性数据。当前,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的探索已初露端倪,根据分子特征涉及药物和治疗将开启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韩方海教授:胃癌淋巴结清扫——循证医学与病理学的抉择

韩方海.JPG

对于循证医学与病理学之间的抉择,难以一概而论。韩方海教授指出病理学证据是选择胃癌治疗决策的基础;而循证医学是在病理学证据基础上,选择更合理的临床决策。因现有认识不足,可导致研究结果偏差。在整体收益中,还需要认真考虑个体化问题。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晓桦教授:胃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新进展——2019POST-ASCO

胡晓华.JPG

在靶向治疗中,阿帕替尼+SOX对胃癌新辅助的疗效较高,安全性较好。用过多西他赛的患者Ramucirumab联合FOLFIRI方案具有更高的ORR和DCR。安德西昔单抗(ADX)与mFOLFOX联合没有提高初治HER2阴性胃癌患者的OS。氟唑帕利+阿帕替尼+紫杉醇对铂类耐药的晚期胃癌安全性较好。在免疫治疗方面,晚期胃CPS>10的患者,Pembro组OS有获益;Keynote-059的长期随访显示,一线Pembro(单药或联合化疗)对晚期G/GEJ腺癌是有希望的疗法。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ORR结果非常令人鼓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升教授:泌尿系统肿瘤治疗新进展

叶升.JPG

在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位列第九,90%的膀胱癌是尿路上皮癌。20世纪90年代,MVAC方案治疗mUC的ORR为39%,OS 13个月,因而成为一线治疗标准,但是毒性大。2005年,Ⅲ期临床头对头比较GC方案与MVAC方案,发现两者疗效相当,GC方案毒性更小,因此GC方案取代MVAC方案成为新的一线标准。Atezob和Pembro也是PD-L1表达mU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2016年多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多个PD-1/PD-L1单抗用于mUC二线治疗有效。2017年,首项Ⅲ期临床研究Keynote-045发现Pembro在二线治疗中较其他化疗药物有OS和ORR获益,从而成为二线治疗的优选方案。全FGFR-TKI抑制剂Eradafitinib在Ⅱ期研究汇总显示有效,已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并获批成为FGFR基因改变mUC患者的二线治疗,目前正在开展Ⅲ期临床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卢泰祥教授:2019 ASCO 头颈肿瘤治疗进展

卢太祥.JPG

在2019ASCO头颈部肿瘤的进展中以免疫治疗的结果最令人振奋,其典型代表便是Keynote048研究,为头颈部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的头颈部鳞癌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鼻咽癌诱导新辅助化疗,GP方案对比GPF方案有较少毒性,患者依从性更好,优于过去单纯的同步放化疗。未来头颈部肿瘤治疗还需要根据生物标志物进行分层精确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宋明教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宋明.jpg

头颈外科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成立最早的三大外科之一,因而其在头颈外科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是国内较早引进机器人手术的医院之一。宋明教授为与会者简单回顾了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史,由于达芬奇手术系统具有3D视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目前在肿瘤外科领域应用也较为广泛。宋明教授图文并茂地为与会者展示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耳鼻喉和甲状腺肿瘤等领域的典型病例,丰富了与会者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认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焦顺昌教授:细胞免疫治疗的进展

焦顺昌.JPG

目前在约20%的肿瘤中免疫治疗效果较好,但如何将剩余80%的“冷肿瘤”变成“热肿瘤”呢?细胞治疗便是免疫治疗的核心。寻找新抗原与特定抗原联合,激活T细胞,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举例而言,通过靶点扩展,CAR-T疗法可从血液肿瘤拓展到实体瘤。靶向CD30 的CAR-T细胞治疗CD30+阳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CR达78%。化疗预处理靶向Claudin18.2的CAR-T治疗晚期胃癌、胰腺癌可耐受,且初显疗效,ORR达33.3%。靶向mesothelin的CAR-T细胞治疗联合抗PD-1治疗胸膜间皮瘤,可耐受,且持续有效,ORR达63%。更多针对实体瘤的CAR-T细胞治疗研究正在进行中。

天津医科大学张瑾教授:2019ASCO乳腺癌局部治疗进展

张瑾.JPG

张瑾教授就临床医生与患者都颇为纠结的乳腺癌保乳问题进行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应该采取的一些策略。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较低水平,但防控水平仍与欧美国家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保乳手术率不乐观。是否进行乳腺癌的保乳保腋窝一直让患者和医生颇为困扰。张瑾教授建议道,当前综合治疗方案在不断问世,鼓励实施保乳手术,进行个体化保乳评估,提高二次切除保乳的认知和新辅助治疗,处理好外科技术发展以促进乳腺癌向前一步发展。

周永昌教授:乳腺癌的内分泌重要进展

周永昌 - 副本.JPG

来自香港的乳腺癌顶级专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周永昌教授主要为与会者们精彩汇报了2019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中的三项重大进展。对于绝经后妇女是否需要延长内分泌治疗一直存在争论,而今年ASCO上的最新研究结果对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长期使用给出了一些答案。在乳腺癌治疗领域, CDK4/6抑制剂依旧维持着其辉煌地位。目前CDK4/6抑制剂的治疗研究已经从有效治疗,往耐药机制及耐药后策略方向发展。

中山大学肿瘤内科王树森教授:乳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王树森.JPG

乳腺癌可以说是免疫学上的冷肿瘤,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突变负荷较其他亚型更高,更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截至目前,除PD-L1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外,尚无PD-1单抗被批准用于乳腺癌。PD-L1状态能否作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影响因子当前尚不可定论,而不同亚型乳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指标是否通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寻找乳腺癌免疫治疗优势人群是提高免疫治疗功效的重要途径,探索免疫治疗与其他模式的联合应用是重要发展方向。

(文中图片由中华肿瘤大会提供)

更多精彩报道,敬请关注:

               2019中华肿瘤大会专题



责任编辑:Ella



评论
2019年07月04日
祝玉祥
苏北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
2019年07月01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2019年07月01日
孔亮
邯钢医院 | 老年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