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 CGCC】刘云鹏教授谈胃癌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进展与未来

2019年06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6月14—16日,第十四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在沈阳隆重召开,国内外著名胃癌专家济济一堂,聚焦胃癌规范化诊疗、微创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各领域,共议胃癌研究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理念。 大会现场,【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云鹏教授,就胃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热点问题进行访谈。

               
刘云鹏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会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
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内科治疗专委会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肠癌专委会和化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胃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刘云鹏教授: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有喜有忧。从胃癌的整体治疗来说,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其他的肿瘤相比,胃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还是相对坎坷。如果说有喜或者是说有进步,首先是针对HER2高表达胃癌的治疗,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众所周知的ToGA研究中,化疗联合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改善了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但此后胃癌的抗血管靶向治疗进展则比较坎坷,如最早进行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研究,最终结果并未达到研究终点,当然在进一步的亚组分析中,该方案对于亚裔患者还是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后续关于抗血管生成的多靶点药物,在胃癌治疗上也未能取得特别理想的结果。可喜的是中国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的治疗当中,取得了阳性的结果,令人欣慰。

近期研究最热的免疫治疗,在几个肿瘤治疗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但是免疫治疗用于晚期胃癌的研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Ⅱ期研究中,免疫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但Ⅲ期研究结果却是阴性,因此免疫治疗对于胃癌的效果尚需更多研究验证。今后的免疫治疗研究需要在研究设计上加以斟酌,在入组人群上加以筛选,比如EBV阳性患者,PD-1和CD8均高表达的患者等。另外,什么样的患者是单药有效的优势人群?什么样的患者可以采用联合治疗?包括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与抗血管药物联合,这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从长远来看,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胃癌的应用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临床经验分享

刘云鹏教授:首先,根据证据级别,对HER2高表达的晚期患者,我们推荐化疗联合抗HER2治疗,疗效非常确切。有不少患者在化疗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后,达到了部分缓解甚至完全缓解,后续进行抗HER2单药维持治疗,疾病状态几年都控制很好。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胃癌患者也很有效,优于最佳支持治疗。由于特别晚期的胃癌患者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相对较差,为使患者在体力比较好的状态下能够获得阿帕替尼治疗所带来的益处,我们将化疗与阿帕替尼联合用于二线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比起单药阿帕替尼和单药伊立替康,疗效更好,有的患者甚至已经是多线化疗失败,也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可接受。免疫治疗用于某些患者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最近有一个非常非常晚期,而且疾病进展非常迅速的女性低分化胃癌患者,我们给予了单药抗PD-1治疗后,肿瘤标志物迅速下降,症状也迅速缓解,提示抗PD-1治疗在胃癌当中,除了MSI-H之外,肯定还有非常有效的优势人群。

胃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前景展望

刘云鹏教授:关于胃癌的靶向治疗,HRE2阳性胃癌患者有特异性的、疗效确切的靶向治疗药物,但这部分患者占比较小,对于这类患者,要加大HER2检测力度,提高HER2阳性检出率,使适合的患者接受最有效的治疗。对于无明确靶点的患者,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应该是我们未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因为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确的治疗靶点,因此适合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患者人群更大。

关于免疫治疗,最值得深入探索而且需要尽快探索的就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胃癌的分型比较复杂,免疫状态也很复杂,我们现在正在加快研究的速度和力度,对胃癌的免疫状态进行分析,寻找其预后因素和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因素,这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数据,现在正在做进一步的分析。未来,一定会有一部分患者会在免疫治疗中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评论
2019年06月30日
安琳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
2019年06月27日
徐赓
大同美中嘉和肿瘤医院 | 肿瘤科
谢谢老师!
2019年06月27日
张朝阳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