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经典铸健康·精准赢未来】第三届CPOS五月峰会乳腺癌专场精彩荟萃

2019年05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5月11日,第三届CPOS五月峰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辉瑞制药携手举办,可谓年度重磅学术盛宴。大会分为上午的全体大会和下午的六大肿瘤及药学专场。在上午的全体大会上,汇聚了六大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分享2019年各领域前沿荟萃,聚焦肿瘤靶向精准治疗趋势,探讨创新科技带来的医疗变革。下午的会议分为乳腺癌、肺癌、肾癌、GIST、血液、妇瘤和药学七大专场进行,以下将带来乳腺癌专场的精彩内容报道。

WechatIMG820.jpeg

主席致辞

乳腺癌专场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邵志敏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张瑾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张瑾教授在开场中提到,本届CPOS五月峰会可谓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上午的全体大会就六大瘤种的最新进展展开讨论,下午乳腺癌专场将会继续更详细的探讨乳腺癌诊疗中的具体问题。

图片1(邵+张).png

邵志敏教授和张瑾教授

大事记——乳腺癌领域年度盘点

7901557651103_.pic.jpg

邵志敏教授专题报告

邵志敏教授系统性回顾了2017年之后乳腺癌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在早期乳腺癌中,TAILORx研究为预测预后提供了价值,但多基因检测指导中国临床实践尚需努力。值得一提的是,由邵教授团队牵头进行的多组学数据分析,为指导TNBC精准分型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KATHERINE研究或将改变现有抗HER2治疗模式,双靶向联合化疗在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中均显著获益。在晚期乳腺癌管理中,靶向和免疫治疗取得了多项进展,如联合CDK4/6抑制剂和PI3K抑制剂等内分泌治疗“加法”时代的探索;PARP抑制剂为gBRCA突变型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新选择;PD-L1单抗开启了TNBC免疫治疗新时代。

第一篇章:学术争鸣,百花齐放·CDK篇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日新月异,靶向治疗如火如荼。CDK4/6抑制剂无疑是目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的明星。2018年7月31日,随着哌柏西利在中国上市,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会有哪些变化?真实世界中患者获得哪些获益?本篇章由刘强教授、刘运江教授和李惠平教授担任大会主持。

图片3刘刘李.png

刘运江教授、刘强教授和李惠平教授(从左至右)

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与变迁

图片4殷.png

殷咏梅教授专题报告

殷咏梅教授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指南推荐回顾了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和变迁。目前,对于一线治疗,单药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PFS大致在14~16个月,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可有效治疗和延缓内分泌耐药,显著改善PFS至>24个月。对于内分泌耐药患者的治疗,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可以克服内分泌耐药,mPFS为7~12个月。最后,随着内分泌和靶向药物不断问世,对于晚期患者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和安排最佳的治疗顺序呢?我们应该考量肿瘤生物学特征、临床因素和患者因素,进行个体化合理安排。

从患者特征看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方案获益

liujian.jpg

刘健教授专题报告

刘健教授结合HR+/HER2-患者的最新诊疗进展和指南推荐展开介绍。目前,国际指南已经推荐CDK4/6+AI一线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这主要是基于哌柏西利联合方案相比于单纯内分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更长的PFS、更高的ORR,且患者起效快,同时联合治疗并不影响后续治疗的获益,延长随访数据显示PFS获益可延续至三线治疗。进一步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哌柏西利联合方案可以在内分泌转移亚组和仅合并骨转移亚组中带来PFS获益。其中,肝转移和肺转移亚组PFS获益保持一致,仅骨转移亚组患者的mPFS达到36.2个月。同时,哌柏西利联合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可控、易管理,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无累积效应,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真实世界案例看CDK4/6抑制剂临床使用

gao.jpg

高红飞博士专题报告

王坤教授委托高红飞博士进行主题分享,以临床试验中1例有症状的内脏转移患者接受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故事为例,分享了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在真实世界临床中的应用。目前,CDK4/6抑制剂已经引领了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变革,无论是ORR,还是生存,都观察到显著获益,优于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下降,亚洲人群由于种群不同,发病率稍高于西方人群。因此,科学的剂量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此外,哌柏西利联合方案一线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美国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不同年龄、PS状态及内脏转移亚组,均观察到ORR、PFS和OS的获益,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125mg的起始剂量,仅少数患者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主题讨论

主持和讨论嘉宾:刘运江教授、刘强教授、李惠平教授、熊慧华教授、姜晗昉教授、高红飞博士。

图片7讨论.png

与会专家就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CDK4/6抑制剂有没有疗效预测标志物?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排兵布阵?如何看待CDK4/6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不良事件管理?3个问题展开讨论。关于CDK4/6抑制剂的预测指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前还没有指南推荐应该进行生物标志物筛选,最近研究提示CyclinE1的表达可能有预测作用,但是临床上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基因检测,如CyclinE1扩增和Rb缺失的患者获益的可能性较低。目前,对于CDK4/6抑制剂副作用的管理,我们最关注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因此引起发热的患者还是较少的。

第二篇章 学术交流,启迪智慧·两全篇

“健康中国”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十九大”也要求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那么如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伴随疾病应该如何应对?本篇章由王水教授、张清媛教授和王永胜教授担任大会主持。

图片8王张王.png

王水教授、张清媛教授和王永胜教授(从左至右)

乳腺癌两全管理及伴随疾病管理指南解读

图片9袁.png

袁芃教授专题报告

袁芃教授首先提出了乳腺癌需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并对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进行了解读。目前,癌症已经进入慢性病管理阶段,特别是乳腺癌的“两全管理,需全方位提升。为此制定了《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指南》,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管理乳腺癌患者伴随疾病,定期随访关注乳腺癌患者,这一指南内容涵盖: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的随访路径、随诊随访管理、伴随疾病管理和不良反应管理四个内容。在伴随疾病中,需注重血脂、骨、精神健康的管理;不良反应中,需注重化疗和靶向造成的心脏毒性、妇科不良反应、骨骼疼痛以及药物性肝损伤的管理。

从指南看乳腺癌患者骨和血脂安全管理

图片10宋.png

宋传贵教授专题报告

宋传贵教授主要就《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中的骨和血脂异常管理建议进行解读。指南中指出,乳腺癌患者骨和血脂风险显著增加。研究显示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下降,还有AI治疗、髋部骨折家族史等因素均可导致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折风险增加。但是众多国内外权威指南均建议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应接受长期内分泌治疗。与非甾体类AI来曲唑相比,依西美坦对BMD影响更小,且依西美坦联合双膦酸盐,能显著提高BMD,降低患者骨折风险。《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2019版)》建议选择对骨安全影响较小的药物,以降低骨安全问题的发生。高危患者可选择甾体类AI药物治疗。心血管事件是乳腺癌伴随性疾病,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和AI类药物的使用,是诱发血脂异常的关键因素。乳腺癌患者术前检测作为基线标准,LDL-c是首要的血脂观察指标。指南推荐: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选择血脂影响小的AI类药物,甾体类AI依西美坦是三种AI类药物中对血脂影响最小的。

主题讨论

主持和讨论嘉宾:王水教授、张清媛教授、王永胜教授、王曦教授和叶松青教授。

图片11讨论.png专家组就以下两个个问题展开讨论:①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是否会考虑BMD检测/OSTA筛查?对于中高危骨质疏松患者,如何选择AI?②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是否会关注患者的血脂管理?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如何选择AI?专家组认为对于计划接受AI的患者,建议常规基线进行BMD检测,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每6个月复查1次,对于合并高危骨质疏松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甾体类AI。近年来,随着“两全管理”理念的提出,对血脂监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临床上一般会在治疗基线时进行血脂检测,对于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对血脂的影响较小的药物,如甾体类AI。

第三篇章 学术研讨,迸发火花·化疗篇

随着靶向、内分泌、免疫等治疗的进展,乳腺癌的治疗版图越来越全,患者也能期待更多获益。但是是否就可以摒弃传统化疗?临床中如何对患者进行精准选择,让患者更多获益?本篇章由耿翠芝教授、李忻正教授、张莉莉教授和黄元夕教授担任大会主持。

屏幕快照 2019-05-12 下午8.07.55.png

耿翠芝教授、李忻正教授、张莉莉教授和黄元夕教授(从左至右)

蒽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基石地位

图片13盛.png

盛湲教授专题报告

盛湲教授结合历届EBCTCG关于化疗荟萃分析结果,展开介绍化疗在乳腺癌管理中的地位。2005年第四届EBCTCG荟萃分析的结果确立了蒽环为核心化疗方案是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方案,联合内分泌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目前,含蒽环的联合化疗方案已经在乳腺癌管理中广泛使用,以蒽环联合紫杉作为早期乳腺癌的基础化疗方案,可以降低13%的乳腺癌10年死亡风险。最后,盛教授指出,目前随着CBCSG系列临床试验的开展,来自中国患者的研究数据也越来越多,这将指导我们在临床上更好地探索靶向治疗时代蒽环类化疗的合理应用。

ddEC-ddP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8091557652609_.pic.jpg

朱玮教授专题讲座

基于肿瘤生长动力学特征的剂量密集方案是化疗方案不断优化的结果,具有机制优势,能杀死更多肿瘤细胞。朱玮教授回顾分析了近年来剂量密集化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探索,结合现有数据可知,剂量密集方案能降低早期乳腺癌复发和死亡的10年风险,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获益;ER阴性和ER阳性肿瘤复发率的降低比例相似。此外,对于淋巴结阳性、高风险淋巴结阴性(年龄≤35岁;HR阴性或肿瘤≥2cm;组织学分级差和/或高增殖率)等患者介绍表柔比星剂量密集方案可能获益更多。

主题讨论

主持和讨论嘉宾:耿翠芝教授、李忻正教授、张莉莉教授、黄元夕教授、钱军教授和许锐教授。

图片15讨论.png

专家组就以下3个问题展开讨论:①多组学时代,化疗在乳腺癌系统治疗中的地位?② 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③ EC-P剂量密集的最佳获益人群和临床实践中的思考?专家组一致认为,目前在乳腺癌管理中,化疗非常重要。目前在不同分子分型患者中,化疗地位有一些变化,有些在做加法,有些在做减法。既往一些研究尝试去掉蒽环类,但是去不掉,蒽环类不仅是乳腺癌全身治疗的起点,目前蒽环、紫杉类也仍然是治疗的基石。密集方案的疗效优于三周方案,但大家比较关注安全性,这就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更好的管理,在临床上筛选高危的患者进行使用。

大会总结

图片16张瑾.png

张瑾教授

大会主席张瑾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张教授总结道,本专场的内容非常丰盛,包括了乳腺癌治疗的前沿进展和目前的临床诊疗中方方面面的问题。目前,乳腺癌的诊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了手术、内分泌、靶向、化疗等,如CDK4/6联合方案是目前的明星方案,此外,靶向强化的探索也使得患者的无病生存得到逐步延长,尽管有了这些前沿的进展,化疗仍然不可或缺,未来,更多不同新方案的探索,为后续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此外,在乳腺癌诊疗中,我们应该也应该关注全程管理、依从性、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最后,张教授期望与会专家能将本次会议的共识带回到乳腺癌诊疗中。

huiyixchang.jp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