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5月3-6日,第114届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年会(AUA 2019)在美国芝加哥隆重召开,作为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汇聚了全世界泌尿外科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泌尿领域的热点话题及最新进展。本次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汇报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中国泌尿外科医生的风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副主任委员
NCCN肾癌诊治指南中国版编写组副组长
NCCN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亚洲诊治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专家
亚太前列腺癌学会(APPS)执行委员
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
上海市领军人才等
秦晓健教授汇报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CUMP)发展现状和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委员会前列腺癌筛查项目初步结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秘书长
中国泌尿肿瘤智能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执行人
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执行人
全国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促进项目前列腺癌专家组总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国际会员
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科学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篇。参与编著学术著作6部,获得专利3项,多次在欧洲泌尿外科年会、欧洲肿瘤学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世界抗癌大会发言。
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CUMP)发展现状
基于中国泌尿肿瘤MDT管理互联网平台的成功运行,成功的搭建了全国性的本地和远程MDT服务系统——“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CUMP)”,解决临床的迫切需求。自2018年7月以来,通过CUMP,在中国已成功开展了200多次本地和远程MDT咨询,来自85个医疗中心的超过2000名泌尿肿瘤专家在中国注册了泌尿肿瘤MDT服务。该系统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分级医疗网络,由四个区域中心和81个城市中心组成,覆盖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29个。通过采用新智能系统的CUMP充分利用了专家碎片时间来为MDT咨询做出贡献,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本地和远程泌尿肿瘤MDT服务的可访问性。“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已经成为国内泌尿肿瘤领域最广泛、最专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得到了泌尿肿瘤患者和各级泌尿肿瘤诊治团队的广泛支持。
2017年9月,“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获得复旦大学“十大优秀医疗服务品牌”称号;2018年3月,“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获得上海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医疗服务品牌”称号;基于平台的研究课题“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多中心泌尿肿瘤MDT全程管理及服务模式创新”,获得上海市卫计委智慧医疗重大专项支持;2018年3月,“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在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引发热烈关注,展示成果被评为“最佳壁报”。本次受邀作为Podium发言,表明“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进一步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CUMP也期待与国际同行间的合作。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筛查项目初步报告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筛查项目是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前列腺癌筛查项目,该项目始于2017年6月,目标是在5年内招募5万名高危男性。
根据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纳入符合条件的男性:年龄≥50岁,预期生存期10年以上;或年龄≥45岁,具有高风险因素(如一级亲属诊断为前列腺癌;基线年龄>40岁且PSA≥1.0μg/ml)。研究以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值≥4.0 ng/ml为主要筛查指标和活检适应证。
截至2018年10月,已有2159名男性登记(删除了3份重复记录)。所有参与者的中位PSA值为1.21 ng/ml。共有11.0%(237例)的PSA升高≥ 4.0 ng/ml。随后,237例PSA可疑男性中58例(24.5%)进行了前列腺活检,其中34例确诊为前列腺癌。到目前为止,第一轮筛查的前列腺癌总发生率为1.57%。
研究者评估了人口、环境暴露因素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表1)。年龄(OR 2.63,95%CI 1.84~3.75,P<0.001)、睡眠时间(OR 1.88,95%CI 1.37~2.58,P<0.001)及慢性前列腺炎病史(OR 2.02,95%CI 1.55~2.63,P<0.001)与PSA水平显著相关(表2)。经以上因素调整后,年龄偏大(OR 4.04,95%CI 1.71~7.59,P=0.002)和使用他汀类药物(OR 3.09,95%CI 1.25~7.69,P=0.015)与前列腺癌风险升高相关(表3)。
表1.筛查人群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表2.人口统计学特征与PSA水平之间的关系
表3.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最后表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但前列腺癌在中国目标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预期。年龄较大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较高。同时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升高。
朱一平教授汇报使用共聚焦显微内镜技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上海市泌尿外科临床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访问学者
SIU国际会员
JCO中文版泌尿专刊编委
擅长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微创手术治疗,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多发及较大膀胱肿瘤的保留膀胱手术以及膀胱癌的综合治疗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激光共聚焦纤维内镜早期诊断膀胱癌以及保留腹膜的膀胱癌根治术等新技术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复旦大学校级基金等多项基金。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上海市科技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先后多次在欧洲泌尿外科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年会及世界泌尿外科年会等国际顶尖学术会议上进行发言,并获得2014年SIU “best poster” 奖。 目前担任oncology reports、美国化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专家
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膀胱癌的发生也是从细胞细微改变开始的。临床上常用的膀胱镜可以观察膀胱肿瘤的形态,但无法显示膀胱细胞的显微结构。而显微镜虽然可以显示细胞的显微结构,却无法进入膀胱内部。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借助微小的探头进入人体内部,还能对体内组织的细胞结构进行虚拟活检和实时组织学观察,实现1000倍的放大倍数。随着图像的变化,利用每秒12幅的扫描比率来观察动态的病变部位,为体内组织学研究提供了快速而可靠的诊断工具。
研究入组了21例拟接受膀胱电切手术的患者,主刀医生已经接受过CLE图像诊断的在线培训。所有患者首先进行白光膀胱镜的检查,然后用荧光素钠膀胱内染色5分钟后进行激光共聚焦纤维内镜检查,最后进行膀胱电切手术。将白光膀胱镜联合共聚焦纤维内镜的诊断结果与电切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CLE的对膀胱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我们的研究发现,CLE联合膀胱镜对于膀胱肿瘤的病理诊断准确率达到80.7%,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加,诊断准确率还有可能继续提高。相对于传统的活检组织学检查,CLE具有快速、非侵入性等特点,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可以对膀胱内的新生物做出最快速和优化的诊断,判断肿瘤的性质以及是否需要内镜下切除。避免了重复内镜检查、活检相关的出血和组织损伤并发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在国内率先使用共聚焦显微内镜技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给膀胱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肖文军教授汇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从事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1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数篇论文,参编多部著作,多次参加欧洲及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年会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有关成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情况目前报道较少。肖教授通过对美国SEER数据库中筛选1973至2014年间确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的患者。年龄标准为诊断时≥14岁或生存到14岁以后,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诊断时的年龄、种族、肿瘤位置、诊断时间、手术与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与生存状况等。进行生存分析并计算条件生存概率。共有454例患者纳入研究,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诊断时年龄及诊断时即有远处转移是预后差的独立因素。诊断时≥14岁的患者中位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为117月。诊断时<14岁的患者中位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尚未达到。
在本研究中,对于存活到14岁以后的患者,诊断时年龄≤5岁的亚组5年疾病特异性条件生存概率(conditional survival probability, CS)为99.7%,接近100%,而诊断时年龄在5~14岁的亚组5年疾病特异性CS为71.2%,因此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于5~14岁亚组。如图a所示,5~14岁亚组在14岁后的条件生存概率,仍然优于≥14岁组的生存概率(此组不是条件概率)。如图b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预后因素组再存活5年的条件概率逐渐趋近。诊断年龄≥14岁组与5~14岁亚组生存到14岁后相比,再存活24个月后的5年条件生存概率的差异趋于稳定。
瞿元元博士汇报2项最新肾癌研究结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会员
从事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及转化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SCI论著16篇。受邀参加欧洲泌尿外科年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年会(AUA)、亚洲泌尿外科年会(UAA)和国际泌尿外科年会(SIU)等国际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并多次被评为“the best poster”和“the best oral”。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2019年上海市“医苑新星”优秀青年人项目、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7年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2016年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靶向治疗时代转移性肾癌患者是否需要行减瘤性肾切除术:一项来自中国单中心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入组118例接受舒尼替尼(索坦)靶向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70例患者接受了减瘤性肾切除术联合舒尼替尼靶向治疗,48例患者仅接受舒尼替尼单药治疗,舒尼替尼治疗方案为50mg,用药4周,间歇2周(减瘤性肾切除联合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组:术后3~6周开始靶向治疗)。至随访截止日期,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8.3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48个月,全组共109例患者死亡。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减瘤性肾切除术联合舒尼替尼治疗组和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7.2个月和11.6个月,中位OS分别为16.7个月和15.2个月,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IMDC高危组和淋巴结转移亚组中,接受减瘤性肾切除术联合舒尼替尼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和OS均显著短于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组。该研究结果提示,与舒尼替尼单药靶向治疗相比,减瘤性肾切除术联合舒尼替尼治疗并未显著改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尤其对于IMDC高危组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单用舒尼替尼靶向治疗预后可能更佳。
CD36 mRNA表达与内脏脂肪面积相关并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
叶定伟教授团队利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367对肾透明细胞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CD36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图片在脐部测量皮下脂肪组织(SAT)和内脏脂肪组织(VAT)。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D36表达与VAT%呈正相关性,而与SAT呈负相关,Cox回归分析发现CD36高表达是较短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该研究结果可能为肾癌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复旦肿瘤万方宁博士汇报3项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师从叶定伟教授,从事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的临床工作及基础、转化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包括INT J CANCER、Dev Cell等国际著名期刊,总影响因子50余分。在欧洲泌尿外科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年会、国际泌尿外科年会发言8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1项,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AJCC分期肾癌预后分组的新模式
叶定伟教授团队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肾癌数据库的生存分析,发现T3N1M0和T4N0M0两组的生存曲线十分近似。然而T3N0M0和T3N1M0,以及T4N0M0和T4N1M1、TanyNanyM1之间预后具有明显差异。并且这一现象在SEER数据库中也得到了验证,因此我们提出将T1-3N1M0和T4N0M0归为Ⅲ期,TanyNanyM1和T4N1M1归为Ⅳ期。这样使得临床中对患者的预后预测更加准确。
局限高危肾癌患者接受或未接受舒尼替尼辅助治疗的条件生存分析
在高危局限性肾癌是否使用辅助治疗的两组人群中,通过条件生存分析,叶定伟教授团队发现2组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复发的患者后续再次发生复发的风险逐渐降低。在1.5年以后,2组无肿瘤复发的人群后续的复发概率十分接近。该研究为高危肾癌患者门诊的动态随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生信分析,建立和验证长链非编码RNA为基础的预测前列腺癌术后生化复发的列线图
研究者以术后2年生化复发作为割点,将TCGA前列腺癌数据库中457例患者分为2组。通过Propensity Score Match的方法,将TCGA数据库中2组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PSA、GS、N分期等参数进行了匹配。然后分析lncRNA的差异,寻找到了5个lncRNAs可以预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将lncRNAs和临床参数如年龄、T分期、N分期、GS等进行整合,制作了诺模图(nomogram)。当然,该结果还需要外部验证,以及与既往的模型如Decipher等进行比较后才能进一步推广。
金圣明博士汇报原发灶手术对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预后价值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在读博士。师从著名泌尿系统肿瘤专家叶定伟教授,从事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临床工作及基础、转化医学研究。曾赴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交流学习;曾受邀参加SIU年会,AUA年会壁报或发言交流。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
叶定伟教授团队从美国SEER数据库中筛选出了546名在2004-2014年间确诊为精原细胞瘤且伴发远处转移的患者,提取了性别、诊断时年龄、种族、化疗情况、手术情况、临床分期与生存状况等临床数据。之后利用Kaplan–Meier法,log-rank分析,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森林图等方法探究了原发灶手术的预后价值。
在本研究中,455名患者接受了原发灶手术,91名患者未接受手术。生存分析显示接受手术的患者有更好的5年总体生存率(OS, 86.6% vs 67.0% , P<0.001)和肿瘤特异生存率(CSS, 89.9% vs 72.5%, 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行原发灶手术是OS (HR=0.369,95%CI:0.149~0.909, P=0.030)和CSS(HR=0.287,95%CI:0.100~0.822,P=0.020)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对于N1和N2分期的患者,接受原发灶手术的患者都有更好的预后。
本研究通过对SEER数据库患者数据进行的分析,验证了原发灶手术对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价值,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以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诊治为专长的特色科室,是教育部“985平台”肿瘤学重点建设发展学科,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抗癌协会前列腺肿瘤诊治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国家卫计委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实践培训基地,泌尿肿瘤专科医师的培训基地。
近来在学科带头人叶定伟教授的带领下,取得快速而长足的进步,不断扩大国内外的影响力。2018年手术量4121余例,其中99%为恶性肿瘤,门诊手术及治疗量达9306台,成为国内泌尿肿瘤手术例数最多的中心,诊疗水平和影响力不仅覆盖上海及周边省市,而且得到来自港澳台、日韩、欧美等地区患者的认可。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手术量均列上海市前三甲,其中前列腺癌手术量更是连续多年位居上海市第一位,2018年单年前列腺癌手术量单中心首次突破1000台。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肿瘤医生app】”2019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年会(AUA 2019)“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