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AU19】郭剑明教授团队:个体化免疫基因表达特征能够预测肾癌患者免疫状态及生存预后

2019年03月15日
作者:熊鹰、郭剑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来源:肿瘤资讯

第34届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年会(EAU19)于3月15日—1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会展中心举行,约有15000名来自全球各地从事泌尿外科工作的专业人士参与此次全球泌尿领域的年度盛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团队在肾癌精准医疗分会场展示了近期研究成果,提出并验证了基于免疫基因表达特征的个体化肾透明细胞癌免疫预后模型,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熊.jpg

               
郭剑明
教授、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机器人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激光学会激光医学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亚洲男科学协会常委
国际尿石症联盟委员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编委

               
熊鹰

医学博士,201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从郭剑明教授。主要围绕肾癌免疫微环境展开研究共工作。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在Cancer Immunol,Immunother,Cancer Science,BMC cancer等知名肿瘤学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

肾癌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2%~3%,其发病率在我国以及其他中高等收入国家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万人死于肾癌。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的主要病理亚型。肿瘤细胞和免疫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肾透明细胞癌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其免疫细胞浸润更密集,免疫反应更强烈;肾透明细胞癌也是对免疫疗法有较好反应性的肿瘤之一。但是目前尚未有能够体现肾癌免疫微环境特征的分子预后模型。

1552560295(1).jpg

测序技术的普及和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的开放,为寻找肾透明细胞癌可靠的基因预后标志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传统的建模方法多基于基因表达的绝对值,容易受到检测平台、批次效应影响,在经过复杂的标准化过程后仍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郭剑明教授团队采用Heinaniemi教授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提出的配对基因表达特征算法,建立了基于单个肿瘤样本的免疫基因表达、适用于不同mRNA检测平台的肾透明细胞癌免疫评分,能够较好地预测肾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免疫状态(Poster No.65)。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两个具有完整基因表达数据、临床预后信息的肾透明细胞癌队列。研究团队将纳入了101例日本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SATO队列作为发现队列,国际癌症基因组图谱中纳入534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KIRC队列作为验证队列。研究人员根据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高低在发现队列中构建了18万个免疫相关基因对,从中选择153个具有区分价值、预后价值的基因对,进一步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21个非线性相关基因对,据此建立肾透明细胞癌免疫评分,根据评分将肾癌患者分为高免疫风险组和低免疫风险组。结果显示,在验证队列中,高免疫风险患者其总体生存、无复发生存、疾病特异性生存较低免疫风险患者均显著缩短。通过多因素回归校正肿瘤分期、分级后,免疫评分仍是肾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免疫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构建的诺曼图模型预测准确性高于UISS模型,ccA/ccB分子模型。此外,免疫评分相较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分子预后模型ccA/ccB有更好的肿瘤同质性,肾癌组织同空间位置获得的样本其检测结果较为一致。

1.png

在深入分析免疫评分背后的生物学过程后发现,高免疫风险肾癌组织中有更多的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发挥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自然杀伤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免疫逃逸特征性基因复合表达水平以及适应性免疫反应负向调控通路在高免疫风险肾癌患者中显著高于低免疫风险患者,此结果提示高免疫评分肾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可能是导致其生存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

2.png

该研究成果建立并验证了一种个体化、跨平台、易于临床应用的肾透明细胞癌免疫评分预后模型,评估患者术后生存的同时反映了患者肿瘤组织的免疫状态,有较强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Zack  

评论
2019年03月18日
Diana杜暖暖
上海市胸科医院 | 肿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