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陈忠平教授解读外科切除在脑转移管理上的优劣势

2018年12月03日
来源:肿瘤资讯

脑是实体瘤的常见转移部位。临床上,哪些脑转移病灶适合外科治疗?   

陈忠平教授:脑部在各种实体瘤的转移当中是比较多的一个部位,实体瘤比较容易转移到肺,转移到骨髓,但是到脑部也是比较多的。今天早上我也说的脑部的转移瘤,在脑部肿瘤里边它比原发肿瘤还多。比较多的来源比如外国人是黑色素瘤,在我们中国的是肺癌、乳腺癌转移到脑部是比较多的。脑部转移的部位来讲,为白质髓质分界处,与血液供应有关系的,血液供应比较多的区域,容易出现转移灶。在大脑半球比较多,当然小脑也会有,有极少部份在脑干,脊髓也会有转移,比较多在椎体上。作为外科医生去处理(脑)转移灶,理论上讲,单个病灶最适合手术,几个病灶在一个区域也是适合做的。但不是说单发转移灶就要做手术,我们从外科的角度掌握适应症,肿瘤要有一定的体积,也就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有颅内压力升高有占位效应,你不切除肿瘤病灶,可能是对后续治疗不利,我们要做手术的。所以很大的程度上是体积大的病灶,或者是有占位效应,而不是说看到一个就要去切除。另外一个就是手术要能够安全的切除肿瘤。如果在脑干那要很谨慎,因为手术风险比较大,肿瘤位置比较深部的,也要比较谨慎一点。另外一个即使是病灶不大,从外科的角度上也没有说占位效应很严重,但是有时候也可能需要去做手术,这种情况往往是没有病理诊断,或原发灶不明确。临床上考虑它是转移病灶,或者是原发灶明确,但是要鉴别是不是转移灶,也就是要拿到明确的病理诊断的情况之下,你外科也要去干预的,即使肿瘤病灶不大,那也要手术。现在来讲还有一个情况,即使是我也知道他是转移瘤,也不一定是手术要减压,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要去做的是明确病理的诊断,特别是分子病理,因为现在,包括今天会议上讲的,原发灶跟转移灶它分子的特征,特别是有些突变,都有差异。为了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比如对原发瘤有效,对转移灶可能无效,因为它的分子特征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可能需要手术,拿到标本、(分子)病理诊断。以上是我们外科(对脑转移瘤)干预的一些基本的情况。     

脑转移外科切除相比于其他局部治疗手段,如放疗等,在脑转移管理上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陈忠平教授:手术的干预,手术切除优势是很直观的很直接的,把病灶切除了。那么前面讲的,比如说他有占位颅内压力高的,我切除了转移瘤颅内压就降低了,起到减压的作用,这是最直接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取到了组织,可以病理诊断,做一些研究也好,诊断也好,这个就有用处的,这是最大的优势。作为不利的一面的话,因为是外科手术,外科手术肯定比放射的治疗创伤大,还有一个是任何手术都有不确定因素,有的时候很简单的手术,做完手术出问题了,我们称为手术风险,包括麻醉意外,手术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都有可能,所以病人对手术都有顾虑的,同样是局部治疗,放疗相对手术安全性会高一点,至少短期不出问题,特别是伽玛刀。但它有一个问题是,比如颅内本身压力偏高,有占位效应,放疗会使水肿更严重,那可能病人耐受不了,也会出问题。我们要掌握好外科的适应症,放疗的适应症,二者相互互补,不能相互替代,只能相互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