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邱录贵教授团队与湛凤凰教授团队揭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肿瘤细胞特征性基因表达

2018年10月08日
撰稿:郝牧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信息交流平台

2018年10月2日,Clincial 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邱录贵教授课题组和美国爱荷华大学终身教授、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湛凤凰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全面系统揭示了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肿瘤细胞特征性的基因表达异常,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邱录贵课题组郝牧研究员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微信图片_20181008194203.jpg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以下简称WM)是一种少见的以血清单克隆IgM为主要特征的惰性淋巴细胞肿瘤,其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高度异质。WM是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淋巴瘤,WM恶性克隆与浆细胞样分化关系密切,显示出WM发生发展的复杂机制。

该研究对WM患者B细胞(WM-BC)、浆细胞(WM-PC)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WM恶性克隆特征性基因表达。这些失调基因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从未在WM或其他浆细胞疾病中报道过的新的致癌基因。其中与浆细胞增殖存活相关的细胞因子IL-6及其受体IL6R在WM中均显著上调,提示这一信号通路在WM发病中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研究发现与浆细胞发育成熟相关的转录因子NFATC4、蛋白激酶PRKCB1、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AK2、DDIT1等均在WM-PC中明显上调。研究中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浆细胞基因表达进行聚类分析,明确了WM-PC在细胞发育阶段上与T-PC(扁桃体浆细胞)以及MM-PC(骨髓瘤浆细胞)更加接近和相似。更重要的是,该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在部分WM B细胞克隆(WM-BC)表面存在T细胞标记物的异常表达,包括TCRA、CD2、CD3D、CD3G、CD3Z、CD8A、GZMA、GZMK和GZMM等。T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增加仅存在于WM B细胞的一小部分中,提示这部分细胞可能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生了去分化。CD19+CD3+ WM细胞可能具有自我更新和耐药等干细胞特性,在WM治疗中靶向T细胞信号将有利于清除耐药干细胞样肿瘤细胞。

这些特征性的基因异常表达,对于WM新型疗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靶向T细胞信号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