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创新驱动,新知传递”——徐瑞华院长访谈

2018年08月30日
整理:段公子
来源:肿瘤资讯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以“创新驱动,新知传递”为主题,传递肿瘤靶向及个体化治疗领域的创新研究,并探讨前沿性热点。【肿瘤资讯】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就会议举办的初衷,未来规划与领域内影响力,以及消化道靶向治疗的现状及前景进行交流。

               
徐瑞华
教授

内科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防治中心 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院长
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所长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CJC) 主编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副理事长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协会 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化疗组 主任委员

会议举办的初衷与未来规划

徐瑞华院长:本次会议是广东省第四届靶向治疗年会。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治疗,日新月异,特别是靶向治疗领域。乳腺癌,淋巴瘤,肺癌,以及消化道肿瘤,每年都有新型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因此每年年会都会传递国际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在肿瘤转化研究领域非常知名的学者,包括院士和长江学者,共同探讨,交流,激发青年医生在肿瘤未知领域探索的兴趣,同时传递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加强在肿瘤基础研究,特别是靶向治疗领域研究的沟通合作。这次会议既有一批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又有科研领域的大咖共同交流,分享,推动肿瘤诊治领域的长足进步。

此类会议在全国抗肿瘤治疗领域的意义

徐瑞华院长:本次会议以“创新驱动,新知传递”为主题,突出的重点是以教育为主。不同领域的专家介绍多年来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取得的进步,为青年医生,包括基层医生,提供新的资讯,包括怎样准确的把握现有的治疗方法,如何正确的应用这些药物,以及诊断的方式等。在靶向治疗领域,几位学者谈到了分子检测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关于分子检测等方面的内容也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这对于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消化道靶向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徐瑞华院长:消化道肿瘤的靶向治疗有很多方面,以肠癌为例。肠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比如贝伐株单抗,爱必妥,瑞戈非尼都已经在中国慢慢可及,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为消化道肿瘤领域医生提供了机会,能够应用这些靶向药物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总体来讲靶向药物副作用小,在现有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够让病人生存期得到进一步的延长,所以这些药物很受医生的关注,也受病人的欢迎。这些靶向药物也在逐步进入医保,可以通过医保的覆盖让更多的病人接受到这些靶向药物的治疗。总体来讲,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在不断的进步,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更好的药物为病人服务,这需要临床医生,企业的通力合作,并能够尽快的走向临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ena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