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话移植】黄晓军教授:EBMT会议带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新风向

2018年04月12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3月24日-25日,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华血液学杂志》论坛在重庆市隆重召开。血液界群英毕至,会议内容立足于临床实践、紧跟学术前沿。《肿瘤资讯》极其荣幸地采访到北京大学血液病医院的黄晓军教授,并带来了第44届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年会(EBMT)的精彩内容。

               
黄晓军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亚太血液联盟常委会主任
亚太细胞治疗学会主席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及美国血液学会国际常委会委员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杰青、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担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主任
任《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辑

EBMT会议简概

黄晓军教授:第44届EBMT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本次会议共有5000余名参会者,中国参会医生达100多名。本次EBMT会议延续既往传统,内容涵盖了骨髓移植的各个领域,包括骨髓移植的适应证、合并症防治(如GVHD、移植后复发)等方面,涉及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EBMT会议的特色为在多中心数据收集及研究方面具有其独到之处,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单倍体移植跨病种应用

黄晓军教授:近10年来,单倍体移植(Haplo-HSCT)是移植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移植供者来源的问题。单倍体移植(Haplo-HSCT)最早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实际上,单倍体移植还可应用于多种疾病,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范科尼贫血(Faconi Anemia)及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10余年前,我们的研究团队开始致力于单倍体移植的跨病种研究,沿袭应用了“北京方案”(即采用G-CSF+ATG诱导免疫耐受),并在6-7年前陆续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填补了Haplo-HSCT跨病种研究的空白,拓展了“北京方案”的应用领域及适应人群。

移植后复发及合并症防治进展

黄晓军教授:复发是移植领域极其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北京方案”及“环磷酰胺方案”的应用极大程度地解决了移植供者来源的问题。优化移植的下一步骤则是合并症的处理,例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内皮损害、出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的防治。

在移植复发方面,EBMT会议展示了预处理方案的选择、移植后干预及细胞治疗干预等方面的内容,并不断有新资料出现。这对于我们处理移植患者、融合国际学术主流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及EBMT之于中国

黄晓军教授:近年来,由于单倍体移植的进展,中国骨髓移植数量以每年20%的幅度持续增长,且移植合并症的处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中国骨髓移植可谓获得了“质”与“量”的共同改善,与欧洲整个联盟的差距已然很小,故而在国际骨髓移植领域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在移植数据库的建立、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通过EBMT会议的学习以及与其建立合作,对于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体制完善、疗效提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有助于持续改进我国骨髓移植的水平、加强国际话语权。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医生交流、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血液肿瘤”,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

戴安娜微信号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