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巅峰对话1】邱录贵蔡真教授联袂盘点多发性骨髓瘤进展:诊断分型和基础研究篇

2015年02月0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组异质性较高的恶性浆细胞疾病。MM作为恶性血液肿瘤中发病率第二的疾病,其规范化诊治及研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中外MM诊治指南也不断修订及更新,MM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不斐的成就。《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邱录贵教授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蔡真教授,请两位教授联袂盘点MM诊断、分型、治疗和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本文为大家呈现诊断、分型和基础研究的部分。

  

               
邱录贵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肿瘤中心主任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会侯任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研究联盟副主席
整合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
《Blood Advances》及《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常务编委,发表论文350余篇,SCI论文8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淋巴肿瘤的分子遗传与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策略;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基础,干细胞工程。

               
蔡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主任,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
首批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浙江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省血液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成员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CMWG)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分型

邱录贵教授:总体而言,多发性骨髓瘤(MM)在其诊断及分型方面的进展并不多,目前仍沿用2015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发表的新诊断标准,即“SLiM-CRAB”诊断标准。其重要改动点为:此诊断标准将部分高危冒烟型骨髓瘤(SMM)纳入到活动性骨髓瘤的分型中。原因在于:部分高危冒烟型骨髓瘤(SMM)的浆细胞比例很高(如>60%或游离轻链比值>100)、影像学检查(核磁或PET/CT)发现2处以上的>5cm的溶骨性病变。根据回顾性分析发现:此部分高危SMM患者在2年内转变为症状性骨髓瘤的概率高达70%-80%,因此将其纳入活动性骨髓瘤分型中并给予早期干预性治疗是合适的,这也体现了未来的治疗趋势。冒烟型骨髓瘤(SMM)是介于MGUS与活动性骨髓瘤之间的浆细胞疾病,SMM的异质性极大,部分SMM患者持续10年以上不出现进展,基本等同于MGUS,无需特殊治疗; 但另外一部分的SMM患者则为高危性,常在2年内转变为症状性骨髓瘤,应给予早期干预。此外,其它部分的惰性冒烟型骨髓瘤,其生物学性质尚不明确,即使其指标超过MGUS,但是否需要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鉴定指标可结合遗传学指标、LDH等,以进行精准化诊断。

在MM患者预后评估方面,既往采用Durie-Salmon分期(反映临床进程)、ISS分期(生化指标为主)。2014年修订后采用R-ISS分期,R-ISS分期分别结合了生化指标、肿瘤增殖性指标(LDH)以及细胞遗传学指标。

个人认为:采用R-ISS分期进行预后评估是更为合理、效果更佳。但其缺点在于:此分期需要对标危MM患者进一步细化。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研究

邱录贵教授:MM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在持续进展中,研究点主要集中于两大方面:1. 克隆演变 2. 骨髓微环境。

MM克隆演变方面:染色体及基因组的高度不稳定性导致一系列遗传学事件,进而引发克隆演变,目前认为克隆演变是MM难治及耐药的主要内在原因。我们团队正在进行MM克隆演变的研究,我们采用多色单细胞FISH技术进行克隆演变的检测,研究结果显示:MM患者是否发生克隆演变、不同的克隆演变方式对MM患者的生存情况具有很大影响。国外的研究则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进行克隆演变的检测,美国的研究团队在2017年ASH会议上进行了相关报道。研究结果显示:克隆演变是MM耐药及难治的最主要机制。

骨髓微环境方面: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生存高度依赖于骨髓微环境,骨髓微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MM的发生及发展,并且与MM耐药密切相关。此领域的研究将会越发重要,我们团队与Ken C .Anderson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发现:破骨细胞也参与到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靶向破骨细胞可改善骨髓微环境。因此,对MM骨病修复、免疫抑制微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进而改善CD38单抗、CAR-T这些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

蔡真教授:MM基础研究方面,整体上分为两大区块:1. MM发病机制研究  2. MM骨髓微环境研究。骨髓微环境与MM耐药具有明确的相关性,例如:硼替佐米是非常好的MM一线药物,但许多MM患者在复发后则对硼替佐米耐药或不敏感,这与骨髓微环境的变化有关。 我们团队的研究聚焦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趋化因子等在骨髓微环境变化、MM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此研究也在2017年ASH会议上进行了报道。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医生交流、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血液肿瘤”,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

59387468011259339.jp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