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侯健教授:新药时代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地位

2018年01月25日

2017年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涌现出不少新药,那么移植的地位是否受到影响呢?新药时代治疗策略的选择有哪些发展呢?在辉瑞携手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举办的“ASH最新进展”系列主题会议期间,【肿瘤资讯】就一系列问题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侯健教授。

               
侯健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委员
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上海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
上海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主委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

2017年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领域新药不断涌现

侯健教授: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一直是血液学领域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进展颇多。2017年,除了传统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这两类药物外,还有许多新型靶点药物正在研发,如针对t(11;14)易位的靶向治疗与地塞米松和硼替佐米联合治疗复发难治MM的有效率可达89%;再如新靶点药物转录因子出核抑制剂,主要针对卡非佐米和CD38单抗无效的4-5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很高。 

在免疫治疗方面,除杨森公司的CD38单抗外,还有两种其它公司的CD38单抗,都颇令人关注,其与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及地塞米松联合,有效率可达60-70%,明显延长PFS。 

CAR-T细胞治疗自2016年起就成为治疗MM的热点,2017年ASH会议上中国也发表了CAR-T细胞治疗MM的相关报道,并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总之,新型靶点药物的研发和免疫治疗的进展使得MM的疗效得到极大提高,可使患者达到MRD转阴的高质量缓解。

新药时代下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地位依旧不可取代

侯健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不断涌现,使其治疗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不断增加和延长,缓解质量也得到提高。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传统化疗时代诞生的方法,新药时代下,它的治疗地位令人关注。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此次ASH会议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新药时代仍有其地位和作用,即应用新药后再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MM的有效治疗手段。当然,需要明确如何与新药联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新药时代如何把握多发性骨髓瘤移植的适应症和移植时机

侯健教授:对于适合或能够耐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还是应该进行移植治疗,在新药诱导缓解的基础上通过移植进一步加深缓解深度,使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新药时代不是只用新药不做移植,而应是在新药的基础上联合移植。移植时机一般认为还是在缓解后作为巩固治疗应用。

如何评价沙利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作用

侯健教授:目前,国外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越来越多,但国内已经上市的MM治疗药物并不多,现在被批准的只有硼替佐米和雷那度胺,还包括超说明书使用的沙利度胺。

从疗效或毒副作用来讲,硼替佐米和雷那度胺较沙利度胺具有一定优势,但MM治疗除了考虑疗效和副作用外,还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我们现在提倡对MM进行分层治疗,大数据显示大概60%左右的患者为标危患者,这些患者在诱导治疗或维持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沙利度胺,但需关注副作用,特别是周围神经损伤。目前标危患者采用沙利度胺治疗是否能够达到与雷那度胺或硼替佐米相似的疗效,尚缺乏大型循证医学证据,中国医师可以结合国情考虑开展相关研究。

硼替佐米和雷那度胺虽已进入医保,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承担治疗费用。国外有研究显示可以采用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国内也有类似数据证明联合沙利度胺较单用硼替佐米能进一步改善预后。对肿瘤负荷较高、脏器功能损害较明显的疾病,先采用硼替佐米快速降低肿瘤负荷,改善症状,维持治疗时使用沙利度胺。我个人的经验是对经济条件不好的标危患者较多使用沙利度胺,而高危患者在诱导缓解后使用沙利度胺维持并不可取。总体来说,没有专门的头对头研究比较高危患者使用雷那度胺维持或沙利度胺维持差距的相关数据,这值得中国医师研究探索。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WechatIMG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