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徐兵河教授分享国内创新新药临床研究经验

2017年12月2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国家癌症中心、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17年肿瘤内科治疗新进展”高峰论坛于2017年12月15日-1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重点关注精准医疗前沿进展动态,旨在促进中国肿瘤内科治疗学的学科发展。肿瘤资讯特邀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的徐兵河教授为我们总结大会亮点并分享国内创新新药临床研究经验。

               
徐兵河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
St.Gallen国际乳腺癌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团成员
晚期乳腺癌(ABC)治疗国际专家共识指南组成员

肿瘤资讯:请徐教授您介绍一下本次MOPS年会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本次会议上的一些亮点。

徐兵河教授:本次会议是我们2年一次的肿瘤内科新进展会议,会议规模越办越大,参会人数也越来越多,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的关注。我们知道,现在的会议很多,要办出亮点,也是不太容易的。所以,我们这个会议集中在最近两年国外国内肿瘤内科方面的重要新进展,这些进展可能会改变临床实践。第二个亮点,我们不仅介绍了国外的肿瘤内科重要进展,同时也重点介绍我们国内的新药研发情况,还有一些其他内容,如转化医学方面的进展。第三,我们同时特别关注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所以,会议内容中也包括怎么样申请国家自然科学资金,申报科技奖等,,即关注到不同的层面。这些内容是中青年医生特别关注的,当然,不仅仅是中青年医生,我们很多的医生都特别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以上是我们会议的最主要的亮点。

肿瘤资讯:今天下午在大会上还将发布《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能否请您对这次的专家共识推出的精华部分做些点评?

徐兵河教授:我们知道,很多晚期乳腺癌病人的治疗,在治疗期间有效,一旦停止治疗,肿瘤就可能出现明显的进展。现在认为,晚期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按照慢病来进行管理。很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必须要长期给药,才能够控制好,一旦停药,就会引起相关的一些风险。乳腺癌也是一样的,相对于其它的一些肿瘤来说,它更像一个慢性病,治疗病程是比较长的。此外,近年来,晚期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也越来越长,其中的原因:一是得益于我们治疗的进步;二是治疗理念的一些改变,包括维持治疗。

多年来,国内和国外已经开展了很多维持治疗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维持治疗的规范或共识,所以,我们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共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先征求了国内很多专家的意见,包括基层医生的意见,他们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就着手了这方面的工作。在维持治疗方面,大家最为关注的可能是维持化疗,包括联合化疗方案的维持,联合化疗后改为单药序贯维持,还有换药维持。此外,还有靶向药物的维持以及内分泌治疗的维持。共识的写作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撰写:维持治疗的概念,为什么要进行维持治疗,什么样的病人需要进行维持,维持的时间是多长,维持药物或方案的选择,维持药物剂量的选择等,给大家提供一些专家的建议和经验,供国内同行参考和临床实践中运用。维持治疗的共识出来以后,对广大同行,特别是基层医院或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医院,甚至是全国的一些乳腺内科、乳腺专科医生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肿瘤资讯:祝贺徐兵河教授和您的团队这次在SABCS上成果丰硕、有4项研究在大会上报道,成为本届SABCS获得最多成果展示的中国研究团队,其中一项研究是本次大会中国唯一的一个Poster Discussion。这次吡咯替尼的试验,也是中国研究者第一次在《JCO》杂志上发表I期临床研究的文章。能否请您对这样一个原研药物的试验设计和I期临床研究做些点评?

徐兵河教授:吡咯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灭活剂,他能够同时抑制HER1、HER2、HER4,所以他是一种泛HER的灭活剂,与拉帕替尼是不一样的。我们承担了该药的临床研究。在开始研究之前,我们首先仔细了解了该药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发现吡咯替尼在作用机制上是不同于其他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可以广泛的抑制HER1、HER2、HER4。其次,通过阅读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数据,我们发现,在临床前研究中,它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论是在细胞系,还是在动物实验上,都看到了显著优于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效果,而且动物实验也证实它的安全性是比较好的。我们中心也特别支持国内一些原创药的研究。首先是I期的临床研究,I期临床研究的设计非常重要,我们对此进行了周密、规范化的设计和临床实施,获得了药物安全性数据,包括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药代动力特点等。而且,我们I期研究中还发现该药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我们入组的病人都是很晚期、多线治疗失败的病人,我们发现单药的有效率仍然可以高达50%,临床获益率可以达到61%,也取得了很长的PFS。此外,在I期研究中,我们还进行了转化研究,我们发现,外周血ctDNA相比肿瘤组织,更能预测吡咯替尼的疗效。这个也能很好的理解,患者原发的肿瘤组织可能是几年前,甚至是更长时间获得的,但是外周血ctDNA反映的是目前肿瘤的情况,如基因是否突变,基因突变的量等。所以,外周血ctDNA的检测,更能够预测药物的疗效,也能预测患者的预后。我们将I期研究的结果投稿到国际权威的肿瘤学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这是美国一本非常有名的杂志,简称《JCO》,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最后接受发表,这是我们中国专家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第一次被《JCO》杂志接受发表。该研究结果发表以后,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所以,列入了今年的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的亮点讨论内容,并被列入2017年乳腺癌的重要进展之一。我们也跟美国同行进行了一些交流,询问美国同行为什么会把这一研究列进去?他们认为《JCO》发表的东西是非常客观重要的,在《JCO》上发表的重要文章也容易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和关注,基于该研究重要性的考虑,最终把这个研究列入年度的重要进展。I期和II期临床研究结果能够列入年度进展,是特别不容易的。在年度进展里面,多数都是III期临床研究并取得阳性结果才可能会列入。基于I期和II期的研究结果,我们提交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目前CFDA以突破性进展接受了该申请,希望这个药能够尽快在中国上市,造福中国的乳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