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胸部肿瘤浦江论坛】【研究背后的故事】傅剑华教授分享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临床研究

2017年07月27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17年7月21-23日,由上海市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第三届胸部肿瘤浦江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在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傅剑华教授报道了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临床研究的最新结果。【肿瘤资讯】特邀傅剑华教授分享研究背后的故事。

肿瘤资讯:在今天的会议报告当中,您提到了由中山肿瘤牵头的一项食管癌的新辅助治疗研究,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结果,您认为这项研究将来会如何改变国际指南和诊疗实践?

傅剑华教授:如何改写《指南》,我觉得首先我们需要从目前的《指南》讲起。不管是NCCN指南、ASCO指南,还是欧洲的ESMO指南,大部分是基于食管腺癌的临床资料制定的。中国的临床研究在食管癌方面,长期处于一种比较滞后的状态,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研究在全球和全国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所以这一研究结果正式发表后,将改变中国,特别是鳞癌高发国家的治疗指南。中国食管癌非常高发,占据了全球一半多的病例,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中国人自己的资料,来说服我们的同行,改变这种治疗模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疗效。

肿瘤资讯:在国内开展术前的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是比较困难的,您的团队当初设计如此大样本量的多中心RCT的信心和决心来自哪里呢?

傅剑华教授:实际上,在2002年,全国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就提出要倡导综合治疗。当初,我们在广州开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倡导这样的一个治疗模式。但是当初全国合作的机会不多,于是我们中心自己启动了一项二期临床研究,入组了42例患者,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这一初步尝试也是对我们团队的考验,我们中心这个团队的合作精神非常棒。此外,根据国际上小样本的鳞癌治疗模式而言,术前同期放化疗是非常有希望的一个治疗模式。因此,我们团结了国内八个研究中心,组建研究团队,一起把这个研究做了下来,现在得到一个非常可喜的结果。

肿瘤资讯:在最近几年的各种大会中,我们都看到您这项研究的数据的更新,所以我们也特别期待它最终的结果的发表。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项研究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值得同行们借鉴?有哪些模式值得推广?

傅剑华教授:实际上,做临床试验没什么秘诀可言。我个人有几点体会:第一, PI必须要坚持。这是改变我国治疗模式的一个重要研究,这一治疗策略的改变,会涉及到多个学科合作的问题。如果多个学科不能取得高度一致的看法,那研究就做不下去。所以,PI必须要包容,同时还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第二,组建团队非常重要。实际上,目前在中国,食管癌的治疗在很多单位,主要是以外科或放射治疗为主,缺乏团队的合作,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外科医生太强大了,不能得到放疗科或肿瘤内科团队的合作。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多学科团队需要相互磨合、相互理解,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团队,才能把事情做下来。第三,要做一个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医生团队,还要有其它辅助研究人员的团队,进行良好的质控,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宋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