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Best of ASCO 2017 China】一文读懂BOA会议

2017年07月09日
作者:肿瘤资讯编辑部
来源:肿瘤资讯

2017年7月7-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临床肿瘤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Best of ASCO(BOA)event in China”。2天的时间,解读了35项研究摘要,12场专家点评,4个研究进展述评。来自全国各地170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回顾研究进展,共同探讨和交流这些研究对我国临床实践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BOA会议全程网络直播,线上将近1万名学者观看会议的精彩内容。为快速方便地分享国际最前沿研究信息,【肿瘤资讯】带来系列深度报道,以下分享BOA会议各大专场精粹。

血液/淋巴瘤专场

本专场上,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解读了3项血液学领域研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以“惰性淋巴瘤治疗思考”为题进行专家述评。

BR对比R-CHOP/R-CVP作为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BRIGHT研究5年随访结果

BRIGHT研究设计如下:

图片11.png结果显示:BR组的PFS、EFS和DOR均显著优于R-CHOP/R-CVP组,且对比R-CVP具有更大获益;MCL亚组患者有更强的获益。两组OS无显著差异;总体安全情况与既往报道相同,除了BR治疗组的第二肿瘤发病率更高。

黄慧强教授述评

1.惰性淋巴瘤/MCL的一线治疗,R-CHOP和BR都是比较好的免疫化疗方案;2. FL,滤泡性淋巴瘤,R-CHOP还是不错的选择;

3.MCL,套细胞淋巴瘤,BR方案可以作为一种优先的选择吗?

4. BR与R-CHOP方案,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对于老年惰性淋巴瘤/MCL治疗,必须确定治疗目标,避免过度治疗;少数年轻患者需积极治疗,避免治疗不足。总之,必须在遵循循证医学基础上,作高度个体化的处理。

博舒替尼对比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FORE试验的初步结果报道

BFORE试验的研究设计如下:

图片12.png结果显示:BFORE研究达到了首要终点,博舒替尼组的12个月分子学缓解率显著优于伊马替尼(47% VS 37%;P=0.02);博舒替尼组对治疗的反应较早;低剂量(400mg)有更好的耐受性,且同样可以改善结果;安全性与既往数据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事件;博舒替尼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受欢迎的一线治疗方案选择。

早期免疫化疗失败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HLA相合的同胞供体或非血缘相关供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比较: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的分析

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早期治疗失败的FL患者预后差(5年总生存率为34-50%)。本研究显示:自体HCT及MSD异体HCT有较好的5年生存率(>70%);MUD能取得较好的疾病控制,但较高的非复发死亡导致患者的生存较差;与历史对照相比,MSD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更高的总生存率,因此,对于早期治疗失败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应强烈考虑采用。

专家述评

CIBMTR回顾分析结果提示:1. 对于早期复发FL,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自体移植和同胞供者异基因移植(5年OS:34-50%——AUTO/MSD Allo-HCT>70%);自体移植时机:第1-3次复发,缓解后;

2.老问题未完全解决:ASCT复发率高,Allo-SCT治疗相关死亡率高;

3. 临床应用思考:先SCT,复发再考虑MSD Allo-SCT,可以平衡疗效和不良反应;

4. ASCT+新靶向治疗,包括Ibrutinib,CAR-T,PD-1等,疗效有望提高,在中国MUD-Allo HCT仍需进一步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

头颈肿瘤专场

本专场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志铭教授解读3项头颈肿瘤领域的研究,郭晔教授进行专家述评。

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来自ECOG-ACRIN癌症研究组的E1305试验生存分析结果

E1305试验的研究设计如下图,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

图片13.png两组的总生存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化疗+贝伐珠单抗组和化疗组的mOS分别为12.6m vs 11.0m,P=0.13,HR 0.84(95%CI:0.67-1.05)。

图片14.png本研究中,对照组的OS比预期的要长(潜在因素:支持治疗,患者选择,HPV+增多,使用方案,二线治疗);尽管主要研究终点未达到,贝伐珠单抗组取得了较高的1-,2-,3-,4年OS率;毒性反应在预期范围内;贝伐珠单抗治疗相关的5级出血事件在治疗开始的6个月内发生率较高;加用贝伐单抗提高了PFS和应答率;即将开展生物标记分析;针对VEGF途径的靶向治疗在SCCHN患者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郭晔教授述评

这一研究的作者认为:应该继续在SCCHN患者中进行靶向VEGF通路治疗的研究。郭教授指出该研究存在以下缺点:对照组并非标准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改善了ORR和PFS,但同时增加了毒性;研究缺乏生活质量数据的比较;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为抗EGFR+抗血管生成?

RCT研究:化疗或放化疗后仍有血浆EBV-DNA的鼻咽癌患者继续予以辅助化疗能否获益

这一研究来自中国香港,研究入组流程图如下。主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期。

图片15.png结果显示,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的无复发生存无统计学差异,HR 0.92;95%CI:0.51-1.66;P=0.79。该研究显示,放疗后EBV-DNA水平是强的预后因子,吉西他滨-顺铂作为辅助化疗可耐受;中位随访6.6年时数据显示,吉西他滨-顺铂辅助化疗未能改善无复发生存或总生存期;在本地人群中,放疗联合顺铂同期化疗仍是局部进展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专家述评

放疗后EBV DNA阳性但患者确实是高危人群,但为何不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呢?研究中存在以下多个疑问:辅助化疗方案是否合适:姑息化疗是否等同于辅助化疗?EBV DNA的水平是否需要作为分层因素进行随机?216例EBV阳性的患者,仅有104例(48%)入组,会不会存在选择性偏倚?试验组中仅有50%的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辅助化疗,会不会存在治疗强度不足?观察组的HR假设为2,导致样本量魅族仅为52例,是否过于乐观?

接受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头颈部肿瘤患者中对比顺铂每周方案或三周方案的Ⅲ期随机研究(W3W)

这一研究设计如下,主要终点为明确放疗同期应用顺铂每周化疗组局部进展期HNSCC中的局部控制是否不劣于三周方案。

图片16.png结果显示:顺铂每周方案并非不劣于三周方案;三周方案优于每周方案;顺铂(100mg/m2)三周方案应该作为局部进展期HNSCC患者RCT的选择。生存方面,三周方案中DFS和PFS有提高趋势;本研究无生存分析检验效能;事件数少,随访期短。毒性比较:3周方案的毒性反应与既往报道类似(INT9501-77%,W3W-85%),而且急性毒性反应大多可以缓解;严重晚期毒性反应发生率低(12%)。W3W研究存在的不足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每周顺铂组的用药剂量;数据主要来源于辅助性CRT;数据不足以支持生存分析。该研究是第一个针对该问题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因其为单中心研究,治疗决策过程均一,患者人群均一。研究提示,在局部进展期HNSCC治疗中,顺铂三周方案与放疗联合在减少局部复发方面优于每周方案,但增加了严重急性毒性反应。

专家述评

郭教授认为,研究并未真正解决这一临床问题。该研究中,87%的患者为口腔癌,93%的患者接受辅助同期放化疗,但剂量限制性毒性的发生率反常:在这一研究中3-4度口腔炎的发生率为17%,远低于INT9501研究(62%)和EORTC22931(41%)。

最后,郭教授指出,传统的头颈部肿瘤采用放化疗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未来,免疫治疗将会扮演重要角色。未来,还需要探索更多新的药物,尝试联合治疗手段,关注唾液腺癌和甲状腺癌。

胃肠肿瘤专场

见专场会议报道

前列腺肿瘤专场

本专场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戴波教授解读了3项研究进展,随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姚旭东教授以“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向”为题,对3项研究进行点评。

LATITUDE研究:雄激素剥夺联合阿比特龙与泼尼松治疗初治高危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Ⅲ期双盲试验

深度解读:戴波教授

背景:未经去势治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mCNPC)发病在美国约为3%,呈上升趋势,在亚太地区约为60%。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一直是标准治疗,多数转移性病人进展至CRPC是因为AR信号通路的再活化。LATITUDE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醋酸阿比特龙+泼尼松联合ADT治疗高危mCNPC的临床价值。研究设计如下:

图片17.png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与对照组相比,ADT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泼尼松的死亡风险降低38%(HR 0.62;95%CI:0.51-0.76;P<0.0001);同时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3%(HR 0.47;95%CI:0.39-0.55;P<0.0001)。需要关注的安全性事件为高血压,低钾血症和心血管事件。该研究显示,醋酸阿比特龙+泼尼松联合ADT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影像学无疾病进展时间和所有次要终点指标。醋酸阿比特龙+泼尼松联合ADT治疗的总体安全性与其在mCRPC研究报道一致。

姚旭东教授述评

阿比特龙已经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男性患者的标准治疗。LATITUDE研究支持阿比特龙可能会成为激素敏感型疾病的治疗新标准。我们将在疾病更早期给予患者阿比特龙治疗。阿比特龙可以帮助前列腺癌患者活得更长,而副作用很少。但对于有心脏病风险升高的患者,包括糖尿病患者,应用阿比特龙时需要谨慎。会上,姚教授还介绍了阿比特龙治疗耐药后进展至CRPC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多西他赛化疗、卡巴他赛化疗、镭-233和恩杂鲁胺?阿比特龙联合多西他赛是否会提供进一步获益?

高危前列腺癌初始接受长期雄激素剥夺时联合阿比特龙治疗:来自STAMPEDE研究的生存分析

研究设计假定早期治疗将给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最大生存获益。研究的入组标准如下,主要终点为OS。采用多臂多阶段设计,1:1随机分配治疗组和对照组。

图片18.png结果显示,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阶段ADT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泼尼松可以提高37%总体生存时间,71%的无治疗失败进展事件,改善55%有症状骨相关事件。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好。因此,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泼尼松应成为初始接受ADT治疗患者的标准治疗之一。

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与恩杂鲁胺的随机交叉对照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一项II期临床研究

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与恩杂鲁胺是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一线用药,但两种方案尚未进行过直接比较,缺乏两者合适序贯顺序但前瞻性评估,有必要探索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mCRPC患者ctDNA表达丰富,ctDNA中的基因突变与组织标本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AR和非AR基因的编译与CRPC患者接受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与恩杂鲁胺治疗的结局相关。研究设计如下:

图片19.png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结果显示,恩杂鲁胺较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具有更好的PSA反应,但在至进展时间及至PSA进展时间无统计学差异。ctDNA与肿瘤负荷及患者预后不良相关。BRCA2/ATM,TP53,PI3K通路,RB1和AR基因组改变与早期进展及原发耐药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因素(LDH和内脏转移),BRCA2/ATM,TP53和PI3K通路的改变与更短的疾病进展时间关。编码AR剪切变异体的重排AR基因可在未接受治疗的mCRPC患者的ctDNA中检测到,这可能有助于识别原发耐药。

专家述评

本研究通过随机二期交叉研究对比了初诊mCRPC患者恩杂鲁胺基及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的疗效,弥补以前关于两药对比研究的空白。mCRPC患者各病灶存在基因差异和肿瘤异质性,单个病灶有创活检不易全面反应疾病病理变化且不利于疾病的动态监测。因此,利用液态活检方法收集循环肿瘤细胞DNA明显优于有创的活检。本研究通过ctDNA基因测序显示BRCA2/ATM,TP53,PI3K通通路,RB1,和AR基因组改变与早期进展及初始耐药相关。姚教授同时指出,测序花费大,且测序结果与临床指标相联系非常复杂。利用ctDNA基因组检测可以用于预测最优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耐药检测,差异明显的通路改变或许可以成为个体化治疗的方向。

泌尿肿瘤与免疫治疗专场

本专场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何志嵩教授解读了3项研究,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齐隽教授以“免疫治疗是否为当前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为题进展述评。

KEYNOTE-045研究生存分析更新:派姆单抗对照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或长春氟宁在复发/晚期尿路上皮癌的Ⅲ期开放试验

KEYNOTE-045研究设计如下:

图片20.png542例患者参与随机,派姆单抗组270例,化疗组272例,两组基线特征均衡。中位随访时间18.5m,派姆单抗组长期随访中仍保持生存获益,mOS两组分别为10.3m vs. 7.4m,HR 0.70;P=0.0004;12个月和18个月的OS两组分别位44.4% vs. 30.2%和36.1% vs. 20.5%。派姆单抗组的客观有效率优于化疗组。派姆单抗疗效维持时间更长:中位疗效维持时间(未达到 vs. 4.4m);疗效维持时间12个月或以上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9%和36%。派姆单抗的安全性更优:治疗相关AE分别为61.3% vs. 90.2%;3度或以上的治疗相关AE分别为16.5%和49.8%。研究证实,铂类治疗失败后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派姆单抗是第一个被证实生存获益优于化疗的免疫治疗药物。派姆单抗可作为该类患者的标准治疗,1类证据。基于以上数据,FDA批准派姆单抗用于铂类治疗失败后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且无需进行PD-L1检测。

派姆单抗一线用于不能耐受顺铂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KEYNOTE-052研究:生物标志物与临床疗效分析

KEYNOTE-052研究的设计如下:

图片21.png研究结果显示,长期随访证实一线派姆单抗对于顺铂不适用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疗效显著,ORR为29%,不同亚组的受试者均有效,有效患者的中位疗效持续时间尚未达到。未发现新的不良反应。PD-L1表达分析中,CPS≥10%可能是预测疗效的最优界限值,CPS≥10%的受试者,ORR位51%;与PD-L1 IHC生物标记物相比,炎性T细胞GEP分析能够发现更多有效人群。 

培唑帕尼与安慰剂比较用于局部进展肾细胞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一项随机Ⅲ期临床研究(PROTECT)

研究设计如下:

图片22.png结果显示,培唑帕尼每日600mg剂量辅助治疗未延长DFS;培唑帕尼起始800mg可减少31%复发或死亡风险,但这是该研究的次要终点;600mg和800mg剂量组的安全性类似,与既往进展期RCC研究一致。局部进展RCC术后不推荐培唑帕尼辅助治疗。

齐隽教授以“免疫治疗是否为当前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为题进行点评。目前,进展/转移性膀胱癌一线化疗效果尚可,但二线化疗效果不佳,亟需有效治疗药物。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强势崛起,目前,5个PD-1/PD-L1抑制剂组膀胱癌中开展或计划开展III期研究,其中,4个药物已经获得FDA批准。总体而言,PD-1/PD-L1抑制剂的效果优于二线化疗,尤其是PD-L1阳性的患者,疗效更佳。一线治疗初露锋芒,对于顺铂不耐受的患者,Atezolizumab要优于一线化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治疗仅在部分进展/转移膀胱癌治疗中显现较好的疗效。PD-L1表达检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存在局限性,各个药物的检测方法不同,一致性较差。探索,开发更好的IO治疗疗效预测方法具有重大意义。IO治疗进展/转移性膀胱癌尚需更多的经验累积和临床证据。多位点联合阻断、或与化疗联合可能谱写新的篇章。

Current Standard Practice after ASCO 2017

本专场上,徐瑞华教授和郭军教授分别总结胃肠系统肿瘤研究进展和泌尿系统肿瘤研究进展,并结合CSCO指南,探讨研究进展对中国临床实践的影响。

胃肠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讲者 徐瑞华教授

徐教授结合今年ASCO进展和《CSCO临床治疗指南》分别从胃癌篇和肠癌篇两个部分总结:1. 对于局部晚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有了新的治疗证据:FLOT4随机多中心II-III期研究显示,FLOT较ECF/ECX作为围手术期化疗,OS和DFS均有优势,FLOT成为局部晚期胃癌新的围手术期治疗标准。

2. 胃癌末线应用PD-1抗体的证据更加充分了:Pembrolizumab的KEYNOTE-012研究和KEYNOTE-059研究,Nivolumab挽救治疗既往三线或后线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亚洲多中心III期研究ONO-4538-12)等研究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免疫治疗尚未写入2017CSCO胃癌指南,对于二线或三线治疗失败的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鼓励参加临床试验。

3. IDEA研究使肠癌辅助治疗有了新的证据,徐教授推荐:低危组III期病人可以进行3个月的化疗,高危组需要临床个体化处理。

4. 肠癌的免疫治疗也取得了重大进展,dMMR的肠癌病人PD-1抗体治疗已经列入美国临床实践指南。

5. 既往BRAF突变型肠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SWOG S1406研究提示,多个靶向药物的联合在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进步。

泌尿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讲者 郭军教授

郭教授分别从晚期肾癌,晚期膀胱癌,晚期前列腺癌3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晚期肾癌未来的治疗方向:一线治疗,PD-1/PD-L1单抗联合讲成为主要方向,如Alevumab联合阿昔替尼,Pembro联合阿昔替尼、乐伐替尼或卡博替尼,Atezo联合贝伐珠单抗。二三线治疗,Lenvatinib联合依维莫司,PD-1/PD-L1单抗联合TKI或BEV,卡博替尼。

2.晚期膀胱癌的免疫治疗获得重大突破,FDA近一年内批准4项免疫治疗用于晚期膀胱癌的二线治疗,成为最快捷的获批瘤种。同时批准了Pembro单抗用于晚期膀胱癌不能耐受化疗患者的一线治疗。这些研究多为单臂研究,显著优于历史客观有效率数据以及全身化疗,ORR为20%左右,一年生存率为26%-43.9%。KEYNOTE-045研究奠定了免疫治疗在膀胱癌的地位。

3. 晚期前列腺癌更多药物前移具有可能,如ADT+多西他赛+阿比特龙;恩杂鲁胺是否有前移价值,值得探索。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概念逐渐弱化。

乳腺肿瘤专场

见专题报道

妇科肿瘤专场

本专场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解读3项研究进展,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进行专家述评。

PORTEC-3临床试验的最终结果

PORTEC-3的研究设计如下,主要终点为5年生存率(OS)和5年无失败生存率(FFS)。

图片23.png结果显示,对于高危型子宫内膜癌,CTRT组较单用放疗组,有改善5年FFS趋势,能降低7%的FFS和5%的OS风险。对于III期患者,CTRT组带来11%的FFS显著获益。在第1年,CTRT组毒性更为显著。本研究中,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化疗,有改善5年FFS的趋势:若患者OS无获益,FFS的获益是否胜于联用化疗增加的毒性?值得思考。单用放疗盆腔局控好;对于I-II期患者,该方案不能作为常规推荐;PORTEC的转化研究有助于确定获益人群。对于III期患者,放疗序贯化疗能带来11%的FFS显著获益。

局部晚期子宫内膜癌最佳减瘤术后顺铂联合肿瘤体积导向放疗序贯卡铂+紫杉醇化疗对比单用卡铂+紫杉醇化疗的III期随机临床试验

研究假设,与单用全身化疗(CT)相比,全身化疗联合肿瘤体积导向放疗(C-RT)能够改善III/IVA期子宫内膜癌接受满意减瘤术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研究流程图如下。

图片24.png结果显示,与单用化疗相比,放化疗联合治疗并未改善RFS(HR=0.9,95%CI 0.74-1.1)。两组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放化疗组中75%患者完成治疗,单用化疗组中85%患者完成治疗。与单用化疗相比,放化疗组降低了阴道,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率,放化疗组远处转移率更高,后续将进一步报道生存和生活质量的终点数据。

ICON6研究总生存结果:化疗联合西地尼布治疗复发性卵巢癌

ICON6研究流程图如下,修改研究设计后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为OS。

图片25.png结果显示,西地尼布显著延长PFS(11.1m vs. 8.7m; P=0.00001; HR=0.57; 95%CI: 0.45-0.74),并有OS获益地一致趋势,值得期待。需要承认ICON 6方案的修改不可避免的造成对生存的检验效能不足。最终分析显示mOS差异达到7.4个月。西地尼布同步化疗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均有临床获益,维持阶段不良反应更轻。将在ICON 9临床试验中亟需探讨洗涤尼布维持治疗策略。

吴小华教授以“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悬而未决?”为题进行述评。吴教授指出,目前关于子宫内膜癌悬而未决的临床问题包括:手术淋巴结切除术范围?前哨淋巴结作用?子宫切除范围?对于高危内膜癌(HREC)术后最佳的辅助治疗方案?上述研究仍不能回答这一问题,期待更多研究探索。

肝胆胰肿瘤专场

本专场上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刘秀峰教授解读3项研究进展,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进行专家述评。

乐伐替尼对比索拉非尼用于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索拉非尼是唯一被证实能够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延长总生存的药物。乐伐替尼是口服多激酶抑制剂。本研究是一项非劣效性III期研究。

图片26.png研究证实乐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的HCC时,OS不劣于索拉非尼(13.6m vs. 12.3m),相对于索拉非尼,乐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的HCC获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和实际临床意义上的PFS、TTP和ORR改善。本研究中乐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的安全性数据与既往报道一致。基于以上结果,乐伐替尼有望成为晚期HCC的可选治疗方案。

卡培他滨辅助治疗胆管癌:BILCAP随机研究

研究纳入免疫组化确定的肝内胆管细胞癌,肝门胆管细胞癌,胆囊癌侵及肌层和低位胆总管细胞癌,试验设计如下:

图片27.png结果显示,卡培他滨作为辅助治疗可将术后胆管癌的总生存期从36个月延长至51个月,因此有望成为胆管癌术后的标准治疗。卡培他滨毒性适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未降低,卡培他滨在未来胆管癌的辅助治疗试验中可作为研究对照组。

NRG肿瘤/RTOG0848研究的随机II期临床研究部分数据:对比吉西他滨化疗和吉西他滨加厄洛替尼用于胰头腺癌术后辅助治疗

RTOG0848研究当前的设计方案如下,RTOG0848研究IIR期临床试验厄洛替尼部分旨在探讨吉西他滨辅助化疗联合厄洛替尼是否较单药吉西他滨提高R0/R1切除胰头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图片28.png本次汇报IIR期研究结果,对已手术胰头腺癌,相比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并未提高总生存时间(29.9m vs 28.1m)。厄洛替尼联合治疗轻度增加3度消化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腹泻,联合用药组接受85%以上足量吉西他滨治疗的患者比例更少。目前,III期临床试验还在继续,将明确放疗的疗效。

秦叔逵教授点评

秦教授以“晚期肝细胞癌和胆系肿瘤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为题进行点评和总结。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复发、涉及信号通路多、基因变异性大。索拉非尼开创了肝癌靶向治疗时代,采取多靶点抑制是成功的关键。HCC研究的十多种分子靶向药物中,取得阳性结果的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和乐伐替尼均为多种激酶抑制剂,能同时作用域HCC的两条不同信号通路。因此,秦教授强调,在肝癌的研究和治疗中,需要考虑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异质性、基因变异性和患者的基础肝病,只要经过大规模RCT验证有效的靶向药物才可能真正使患者获益。

图片29.png近年来,免疫治疗的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HCC具有免疫原性,且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重要的治疗策略。目前,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了良好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CheckMate459研究(Nivolumab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HCC的随机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

图片30.png胆系肿瘤的预后恶劣,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仅20-30%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目前,胆系肿瘤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总结如下:

图片31.png肺癌专场

见肺癌专场报道

Current Standard Practice after ASCO 2017

本专场上,江泽飞教授和周彩存教授分别总结乳腺癌研究进展和肺癌研究进展,并结合CSCO指南,探讨研究进展对中国临床实践的影响。

乳腺癌研究进展  

讲者 江泽飞教授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的基本原则为:精准指导性乳腺癌个体化分类治疗。2017年St Gallen会议提出“精准医学时代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减法主要表现在:手术,保乳,腋窝前哨;放疗(适形,调强,部分乳房照射,豁免等);化疗(EBC辅助化疗的不断优化)。加法主要体现在:内分泌治疗(AI+mTOR抑制剂;+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 mTOR抑制剂);靶向治疗(T+H;T+H+P方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靶向或免疫联合)。会上,江教授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强化内分泌治疗,克服内分泌耐药,CDK4/6抑制剂研究,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基于和挑战,免疫治疗等众多领域的进展。回归我国临床实践,江教授特别提出,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乳腺癌诊疗指南。CSCO指南兼顾三个方面:地区发展不平衡,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肿瘤治疗的价值,将每个临床问题分为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在基本策略中,推荐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治措施,可选策略推荐国际或国内已有高级别证据,但可及性差或性价比超过国人承受能力但药物和治疗,还包括无人推广的便宜药,如MA,VP16;此外,一些欧美已批准上市,但我国尚不可及但药物,指南也列出作为临床医生参考,鼓励患者进入临床研究,如TDM1,CDK4/6抑制剂等新药研究。最后,江教授指出,乳腺癌精准治疗,新药新希望,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临床研究。

图片32.png肺癌研究进展: 2017 ASCO

讲者 周彩存教授

周教授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2017年ASCO的研究进展:1. 早期可切除病人;2. 晚期NSCLC,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其他研究进展;3. 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抑制剂用于SCLC和胸膜间皮瘤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可切除病人,ADJUVANT研究结果证实,吉非替尼对比标准长春瑞滨顺铂化疗用于II-IIIA期(N1/2)合并EGFR常见突变的患者,能显著延长DFS(28.7m vs. 18m;HR 0.60,95%CI:0.42-0.87;P=0.005)。目前,在中国还在进行EVIDENCE研究,值得期待。此外,今年ASCO会议上Nivolumab用于早期NSCLC新辅助治疗的研究也值得一提,入组的21例患者中,9例(43%)观察到主要病理缓解。对于晚期NSCLC,ARCHER 1050研究,ALEX研究和奥希替尼脑转移亚组分析都值得关注,但周教授也指出,靶向治疗也要关注疗效和毒性的平衡,Dacomitinib的毒性值得注意。免疫治疗领域,KEYNOTE-024研究PFS2数据报道显示,Pembrolizumab显著优于化疗,因此,周教授认为好的药物应该优先使用。SOC联合贝伐珠单抗跨线治疗新进展(AvaALL研究) 是一个大家期待已久的重要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进展后,持续使用贝伐单抗联合SOC的治疗方案,具有延缓再次进展的趋势,后线治疗获益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免疫联合用于SCLC和胸膜间皮瘤的研究也报道了I-II期研究结果,显示了免疫联合方案的前景。总结:吉非替尼辅助治疗改善DFS;二代 EGFR-TKI在PFS上优于吉非替尼,但毒性反应不同,不改善总体QOL;三代EGFR TKI对脑转移瘤有效;Alectinib在疗效和安全性上都显著优于克唑替尼;Pembrolizumab一线治疗PD-L1 TPS>505的NSCLC疗效于安全性优于化疗,包括OS。贝伐珠单抗跨线治疗只改善了TTP和PFS。Nivo+Ipi对SCLC和胸膜间皮瘤可能有效。

会议最后,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做最后总结:BOA会议中的会议摘要是经过ASCO科学委员会筛选,认为可以改变或潜在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2天的会议,共解读了35个摘要,12场述评,4个进展总结。吴教授指出,CSCO主办的BOA会议,是唯一由ASCO授权进行的权威解读,会议邀请了全国的各瘤种的专家进行解读。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非常自豪的看到中国有很多的研究入选了口头报告,这显示了中国的研究水平,且研究者大部分是CSCO成员。这些进步也充分说明CSCO成立至今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CSCO自1997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临床研究的教育,举办了非常多的培训班。此外,也得益于中国特有的病种,如肝癌,EGFR型NSCLC,中国研究者抓住机会,为攻克癌症贡献了中国力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新药创新公司,不仅是me-too药物,更有me-better,期待未来更多的声音响彻世界舞台。今年是CSCO成立20周年,CSCO永远和大家在一起,期待相会CSCO 20周年。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熊熊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