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徐瑞华教授:结直肠癌精准靶向治疗

2016年08月06日

整理:Riesling

来源:肿瘤资讯


11.pic_hd.jpg

1.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共识

1)伊利替康/奥沙利铂作为一线治疗疗效相当;

2)Folfox、Folfiri、Xelox疗效相当;

3)部分患者可使用氟尿嘧啶类单药作为初始治疗;

4)靶向治疗可提高疗效,但仍不尽如意;

5)未来将实现分子指标为基础的精准治疗。

2. 原发灶部位对预后的影响

ASCO Abstract 3504-mCRC原发肿瘤部位对 OS及PFS影响:CALGB/SWOG 80405研究分析

肿瘤部位对KRAS野生型mCRC的影响

1)预后性:无论接受哪种治疗,肿瘤原发部位在左侧的患者OS显著优于右侧患者。

2)预测性:一线使用西妥昔和贝伐珠在不同原发部位疗效相异。

3)肿瘤部位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替代指标:需进一步分析活检标本筛选精确的生物标志物,代替和增进现有对“左”或“右”的认识,进行个体化治疗。

4)是否改变临床实践?:当前,研究因根据“左”或“右”对患者进行分层;可能影响医生对药物治疗顺序的决定,但不能排除使用任一药物。

 640.jpg

3. 结直肠癌的免疫指标和治疗

1)ASCO abstract3500免疫评分作为I/II/Ⅲ期结肠癌预后标志的可行性验证,全球合作组结果:1336例患者的最终分析。

本研究达到其主要终点;免疫评分高的Ⅰ/Ⅱ/Ⅲ期患者TTR也显著延长;低免疫评分可标记出高风险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亚组;免疫评分在所有队列(TS、IVS和EVS)的多变量分析中均具有显著意义;免疫评分可预测TTR、DFS和OS。

2)Nivolumab±Ipilimumab治疗mCRC(伴及不伴微卫星不稳定):CheckMate142研究的中期结果。

研究结论:Nivolumab单药在MSI-H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活性,Nivolumab+ipilimumab方案也显示出了前景;Nivolumab单药及Nivolumab+ipilimumab方案对MSI-H患者具有持续缓解的作用;Nivolumab单药及Nivolumab+ipilimumab方案在临床获益的同时安全性可耐受,与其他实体瘤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鼓舞人心,支持进一步评估Nivolumab单药及联合ipilimumab在MSI-H转移性CRC及其它错配修复缺陷的肿瘤中的疗效。

4. 未来趋势

1)亟待研究不同部位原发灶结直肠癌的分子信号通路差异

2)提示临床研究设计应将原发灶部位考虑进去

3)在免疫治疗时代,采用免疫学参数进行肿瘤分类将变得必不可少

4)基于不同作用机制的免疫治疗的联合,以及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将成为研究重点。

版权属良医汇肿瘤资讯App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资讯App

责任编辑:J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