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融合创新,智启未来:于金明院士畅谈肺癌治疗新趋势与AI应用

11月05日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进展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日益成熟,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在第十二届扬州肺癌学术研讨会之际,【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大会执行主席、苏北人民医院汪步海教授,就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多学科协作的未来方向进行深度探讨。

于金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中共十七大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第十、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科院)名誉校(院)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长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山东省医院协会名誉会长
山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会长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会长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等多家杂志主编或副主编

融汇全球智慧,聚焦前沿探索

于金明院士:“扬州肺癌学术研讨会”至今已是第12届,见证了肺癌治疗的飞速发展。本届会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及时纳入了近期国际重磅学术会议的最新成果,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25年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2025年会、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2025年会以及欧洲放射与肿瘤学会(ESTRO)2025年会等,这些会议上涌现了许多肺癌治疗的新知识、新理念和新药物。将这些前沿进展带到扬州的论坛上,对中国的肺癌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助力和推动。

同时,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贡献也日益增加。例如,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中国的口头报告数量达到了72项,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本届扬州论坛也将这些来自国内外的智慧结晶和新的指南带给了参会者。具体而言,大会重点关注了几个前沿领域,包括显著提高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疗效的新药物、放射与免疫的联合治疗,以及人工智能(AI)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等。这些议题的设置,为与会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多学科融合,迈向“慢性病”管理

于金明院士:肺癌的治疗或治愈不是“独唱”,而应是多学科融合的“交响乐”。MDT(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应运而生,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病理、影像等多学科的综合诊断治疗,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单一手段的局限性迫使我们去融合与创新。

放疗与免疫联合就是我们团队近年来探索的成果,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的团队在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转化和临床工作,研究发现在局晚期或晚期肺癌中,放免联合可以使疗效提高一倍,并因此改写了国内外的相关指南。

综合治疗是未来的大方向,各种手段的有机融合,而非简单堆砌,是肺癌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手术联合免疫,还是放疗联合免疫,其发展速度都非常快。我们能感觉到肿瘤治疗的疗效正在迅速提升,肺癌成为一个慢性病,实现5年生存率大于等于50%的目标,已不再遥不可期。

AI赋能医疗,解放医生专注创新

于金明院士:AI在医学领域的渗透已经有很长时间,例如手术领域的达芬奇机器人和放疗领域的射波刀。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目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AI可以处理低端的、重复性的工作。在诊断方面,如病理和影像诊断,AI可以辅助筛查,将简单的病例筛出,或将非常麻烦的病例标记出来,再由专家团队去甄别和诊断;

其次,在治疗方面,对于很多重复性的步骤,如手术或放疗计划,AI可以完成得非常好。AI的应用可以将医生从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以释放,使医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需要融合多学科、处理疑难复杂技术和创新的工作上。那些简单的、重复的,甚至是中等难度的任务,完全可以交给AI去辅助医生完成。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dia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05日
于永江
荣成市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谢谢分享为患者益
11月05日
孙煜
聊城市肿瘤医院 | 呼吸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