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汪步海教授:洞察中国肺癌治疗前沿——挑战、创新与多学科融合的深度解析

11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进展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日益成熟,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在第十二届扬州肺癌学术研讨会之际,【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大会执行主席、苏北人民医院汪步海教授,就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多学科协作的未来方向进行深度探讨。

汪步海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苏北医院肿瘤科主任 肿瘤研究所所长
苏北医院开发区分院 副院长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成员
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主要研究者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核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纵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院管理协会肿瘤医院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扬州市抗癌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
德国莱比锡大学医院和弗莱堡大学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扬州肺癌学术研讨会:多学科融合共促领域发展

汪步海教授:本次扬州肺癌学术研讨会已迎来第十二届盛会。十二年来,这个学术论坛不断完善、发展和壮大,从最初的圆桌会议,发展到现在全国顶级的专家大咖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最重要的是,这一学术会议我们的会议汇聚了多个不同学科的精英,包括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肿瘤科,以及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研究领域的专家。众多学科的专家们围绕肺癌的最新资讯和研究进展进行交流,每次都能为大家提供最全面、最新的信息。

我们通常将每年的肺癌研究研讨会安排在接近年底的时间。每到年底,不同领域的顶级专家会集中发布相关领域的最新资讯,为广大医生同道提供了一个集中了解当年肺癌领域最新、最全面情况的绝佳机会。这一安排对于提升肺癌的整体诊治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和推动作用。

在过去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肺癌界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许多中国专家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肺癌研究的力量发出了响亮的声音。而年底的这一集中发布活动,也正是中国肺癌领域不断进步的有力体现,这正是我们交流平台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攻克肺癌治疗瓶颈:免疫与靶向的深度探索

汪步海教授:作为肺癌相关工作人员,我们始终坚守着不变的目标与宗旨:第一,让所有可能治愈的肺癌患者达到真正的彻底治愈;第二,让那些不能彻底治愈的晚期肿瘤患者获得有质量的长期生存。围绕这两个目标,肺癌领域目前已发展出多种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等,并积极与诸多其他学科协同合作,持续向着目标奋进。

然而,我们确实还未达到真正希望的目标。近年来,特别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发展如火如荼。但不可忽视的是,单一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依然相对较低。尽管它能让部分晚期患者获得真正的长期生存,可总体有效率仍徘徊在30%以下。如何使更多患者从这些治疗中获益,取得更好的疗效,这无疑是摆在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不断开发的新药物与新策略,例如联合治疗便是重要的探索方向。其次,应围绕临床上的疑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基础机制层面解决问题。对于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我们虽然已经了解了一些问题和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总体来说,真正揭示其根本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当前的免疫治疗为例,无论是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还是CAR-T治疗,主要聚焦于T细胞免疫。但我们知道,人体的全身免疫系统除了T细胞免疫,还涵盖B细胞、体液免疫、NKT细胞和NK细胞等诸多部分。协同调动全身免疫系统,而不仅仅关注T细胞的调动,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免疫治疗的瓶颈问题,即有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结合临床瓶颈和困难,从生物学机制层面真正了解和揭示其根本运行的本质,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当前临床药物应用或治疗策略应用中的瓶颈问题。

深化多学科协作:资源整合驱动临床诊疗升级

汪步海教授:尽管我们不断强调多学科协作,但由于每个领域知识的专业限制,真正将不同专业深度融合在一起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各个领域的专家们勇敢地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去积极了解和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

以外科手术为例:过去,是否进行新辅助治疗会影响手术范围的选择;如今,是否进行免疫治疗同样会对所需手术范围产生影响。正如今天于金明教授在大会上所指出的,传统手术要做根治性手术,进行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但在免疫治疗的今天,我们就要进行选择,并非所有淋巴结,无论是阳性、阴性、好的、坏的,都一并切除。相反,我们要想办法将阳性淋巴结和可疑淋巴结切除干净,同时尽可能保护周围的正常淋巴结,因为这些淋巴结可能是后续免疫治疗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当今不断发展的新背景下,尤其是在免疫治疗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外科、放疗科还是内科,每一个学科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作用和地位。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在综合治疗中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思考如何与其他专业紧密协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