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说文解药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马医杰教授:从优化依从到增效去势,戈舍瑞林微球树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标杆

09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激素依赖性肿瘤的长期治疗中,稳定、持续的激素抑制是确保疗效的基石。然而,传统制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给药方式的不便与患者体验的牺牲,直接影响治疗依从性。如何兼顾“强效”与“关爱”,成为横亘在临床面前的难题。


本期【说文解药】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马医杰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戈舍瑞林微球在多维度的创新设计,及其如何为患者实现“疗效可靠”与“依从性提升”的双重守护。

马医杰
副主任药师

硕士,副主任药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剂科党支部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医院药学,临床药师带教师资(抗凝方向)
担任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药学媒体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医院协会智慧药学与智能化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西省药师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西省健康管理学会药物治疗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太原市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秘书长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家级论文3篇,主持院内种子基金1项,参编著作1部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马医杰教授指出,戈舍瑞林微球作为2.2类改良型新药的典范,其临床价值首先体现在卓越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依托先进的微球制剂技术,戈舍瑞林微球能实现药物成分的平稳、持久释放,从根本上避免传统植入剂因后期崩解而导致的血药浓度剧烈波动问题。临床研究数据已充分证实,相较于传统植入剂,戈舍瑞林微球用于乳腺癌治疗时疗效确切,能为患者带来更稳定、更可靠的治疗效果。而戈舍瑞林微球的另一大核心价值,在于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显著改善。将注射针头外径从传统的1.6mm缩减至0.8mm,同时创新性采用多部位肌肉注射方案,不仅大幅减轻患者的注射疼痛感,还缓解其对治疗的心理负担。这一改变,让“坚持治疗”从一项被动的临床要求,转变为患者更易接受的主动选择。

参与讨论的专家们也对戈舍瑞林微球“直击临床痛点”的设计理念给予高度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直接关注并解决患者实际治疗难题的研发思路,正是2.2类改良型新药面向临床的最佳实践。戈舍瑞林微球的临床价值已得到从患者、临床医生到医保政策的多方认可,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