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说文解药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洪涛教授:戈舍瑞林微球以技术革新重塑肿瘤内分泌治疗格局

09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当前的新药研发格局中,以改良创新为核心的2.2类新药已成为重要赛道之一,旨在通过剂型或递释系统的革新,克服现有药物的临床局限。在需要长期稳定给药的肿瘤内分泌治疗领域,如何实现药物平稳且持久的释放,是提升疗效与安全性的关键。本期【说文解药】,我们特邀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洪涛教授,深度解读戈舍瑞林微球通过优化剂型,实现临床价值的全面跃升。

刘洪涛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药剂科 主任
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省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河北省药理学会 理事
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和中文核心论文
以第一主研人承担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1项,河北省卫健委科研项目6项,河北省药监局科研项目1项
以第一主研人获得河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
2019年度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优秀临床药师”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刘洪涛教授指出,戈舍瑞林微球的成功,关键在于其对传统植入剂在药代动力学特性上的超越,从而打破进口产品长达二十余年的垄断。相较于植入剂释药初期和末期血药浓度波动大的问题,微球制剂通过独特的结构,实现更为平稳、缓和的药物释放曲线,并且具有更久的半衰期。这一技术优势成功转化为临床获益,戈舍瑞林微球组在乳腺癌患者维持去势状态的失败率上,戈舍瑞林微球较植入剂组在数值上降低近50%,并且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更低,充分印证了其作为2.2类新药“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核心价值。
 
与会专家对支撑戈舍瑞林微球成功的底层平台技术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提出,长效缓释微球是公认的高壁垒复杂制剂技术,其成功与否高度依赖于制备工艺。戈舍瑞林微球采用的是技术领先的“乳化挥发法”,具有工艺稳定、粒径控制精准且尺寸更小、药物包封率高以及重现性好等多重优势,这也是确保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均一的基石。专家们一致认为,戈舍瑞林微球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制药工业在复杂制剂研发领域掌握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为未来更多长效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